(2)二分自我放飞,十二分乐观向上。
人要少一些局限思维,多一些乐观阔达,说话才大大方方,才算一种洒脱。这种洒脱是一种“前瞻感情”,不拘泥于前提,敢于放飞自己。一个人怕东怕西,顾及太多,就会慎重得到保守地步,慎之又慎,反无自信,就会被困难吓倒,最后落得个遗恨终身。
(3)三分关系和谐,百分之百环境宽松。
如果人际关系好,所处的人群与环境融洽,人就会说话左右逢源,给人产生好感,这是一种心理环境洒脱。心理环境是外部环境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付之什么样的行动,也就会有什么外部环境。人活得洒脱一点,把名利看轻一点,哪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坚持下去就会交上好运
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都毫无悬念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每当这时候,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如果退缩你就失败,如果不断地积蓄力量,决定战胜困难就会看到成功的曙光。
坚持是通往胜利的一扇大门,只要在迈向你“伟大目标”的大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胜利唤醒。久,到底是多久?那就要看你有多大的耐心,毅力有多顽强,有多大的智慧。当然,坚持到最后一定是胜利!
人们都想在事业或学业上有所成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取得了胜利,而相当一部分人却陷入失败的苦痛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那些失败者完全可以尝到胜利的喜悦,但他们往往缺少一种胜利的必要条件,那就是坚持。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俗语中所提到的“功到”其中已经隐含了“坚持”的意思。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坚持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美国有句谚语说“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也是这个意思。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予“发明大王”的美称。
狄更斯和爱迪生就是靠坚持而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坚持,使狄更斯为人们留下许多优秀著作,也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许多精品;坚持,使爱迪生攻克了许许多多的难关,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坚持能够使人取得事业和学业上的成功。那些失败者往往是在最后时刻未能坚持住而放弃努力,与成功失之交臂。
瑞典一位化学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时,似乎发现一种新元素,但是面对这繁琐的提炼与实验,他退却了。当另一化学家用了一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员——溴,而名垂千古时,那位瑞典化学家只能默默地看着对方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这两位化学家,一位坚持住了,取得了胜利;另一位却没有坚持住,未能取得成功。可见,能否坚持是取得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
你一天到晚心烦意乱,必定一事无成。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人生,那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属于你和人类的快乐。只有这样,你的生命才能焕发青春。只要你的言行服从你的理想,那么你就能赢得健康、快乐、幸福的真谛。
由此可见,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始终保持空杯心态
越是谦卑者,越会把自己看的很无知,所以,他就会更自觉地去充实自己,相反,自恃为学问很深的人常常会成为人们谈论的笑料,因为他们不愿意再汲取新知识,所以更容易当众出丑。
一个哲人说:“宇宙何其大,人心何其小,但人心可以装下宇宙!”这就是“心比天大”的心态。
日本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
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它的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把水全部倒光后,才能吸收更多的东西,不要想着自己知道什么,记着想自己其实什么也不知道。每一个人要想应对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必须随需应变。而以变应变,就要求我们具有空杯心态。
所谓“空杯心态”,就是要有一种归零的心态,要有一种一切从头开始的决心,将自己以往的成功的经验或是已经过时的学识予以自我“清零”,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空的杯子”,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整,就是永远不自满,永远在学习,永远保持身心的活力,始终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自我,不断地接纳、换新,这样人生的道路才越走越宽广。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天晚上,一群牧民正想扎营休息时,忽然被一束强光所笼罩。他们知道神要出现了。带着热切的期待,他们等待着来自上天的重要讯息。
最后,神的声音说话了:“尽力收集鹅卵石。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鞍袋里。再旅行一天,明晚你们会感到快乐,同时也会感到愧悔。”他离开后,这些牧民都感到失望与愤怒。他们期待的是伟大宇宙真理的揭秘,使他们足以因此创造财富、健康或其他世俗的目的。但相反他们却被吩咐去做这件卑微而无意义的事。但无论如何,来访的亮光仍使他们各自拣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鞍袋里,虽然他们并不怎么想去做这件事。
他们又走了一天路,当夜晚来临,开始扎营时,他们发现鞍袋里的每一颗鹅卵石都变成了钻石。他们因得到钻石而高兴极了,却也因没有收集更多的鹅卵石而愧悔。
所以我们说,在生活和工作中,尽量收集准备你成功的知识、技能的鹅卵石,尽量培养一种“空杯心态”,你就可以期待一个充满钻石的未来。
那么,怎样做到空杯心态呢?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想提升职业能力,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1)空杯心态,应是一种不断挑战自我,永不满足的拼搏精神,需要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整,清空过时的,为新知识、新能力的进入留出空间,保证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总是最新。
(2)空杯心态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人类认识自己就已经很困难,而不断地否定自己则难上加难。否定自我需要胸襟、需要坦诚、需要胆魄,需要真正的空杯心态。
(3)空杯心态就是忘却成功,学习变化,受到批评要警惕、警醒,得到赞扬更要警惕、警醒。在鲜花和掌声面前,看到差距;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