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趁一切还来得及,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16570800000019

第19章 为人生定位,在实现中追寻快乐(3)

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快乐与幸福的获得。要从工作中找到对自己的信心,充分发挥本身的潜能,创造事业及财富,才算成功。一个不快乐的工作者是无论如何跟这目标南辕北辙的。但有一些则是以钱财多作为工作终极目标岂不悲哉。

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规划着事业上的宏伟蓝图,渴望着在自己所处的工作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应学会从工作中寻找快乐,把枯燥的工作变成一种享受。

萨姆尔·沃克莱刚刚进入工厂时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地拧螺丝钉,就像《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扮演的那个工人一样。看着一大堆螺丝钉,沃克莱满腹牢骚,心想自己干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来拧螺丝钉呢?他曾经想找经理调换工作,甚至想过辞职,但都行不通。最后他考虑能不能找到一个积极的办法,使单调乏味的工作变得有趣起来。于是,他和工友商量开展比赛,看谁做得快,工友和他颇有同感。

这个办法果然有效,他们工作起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乏味了,而且效率也大为提高。不久,他就被提拔到新的工作岗位。再后来,他成了火车制造厂的厂长。

变化繁多的游戏总比单调的游戏来得有趣。同样的道理,富于变化的工作可使人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并享受无穷的乐趣。所以,我们应调整心态,学会从工作中寻找快乐。

亨利·卡文迪许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去世60年后,人们为了怀念这位杰出的学者,在卡文迪许学习过的剑桥大学,以3万英镑资金,建造了世界著名的实验室。

卡文迪许生前也曾有过一段贫困的日子,但是,他很快就交上了好运。

在一个严冬的下午,突然一辆豪华马车停在卡文迪许的家门口,从车上跳下来一个衣着入时的使者。他自称是伦敦银行派来的,特地送来一张存款单据——1000万英镑。这么大的数字,真使卡文迪许且瞪口呆了。经了解,这笔巨额财产是卡文迪许一个姑母给他的,这使卡文迪许一夜之间成了最富有的人。

但是,卡文迪许不爱金钱,只爱实验。他有这么多的钱,除了给自己建立一个设备一流的实验室外,其他都原封不动地存入了银行。自己则一头钻进实验室,整天跟仪器和药品打起了交道,乐此不疲。卡文迪许虽有大笔存款,是英格兰银行的最大客户。但他不理衣着,全心致力于科学研究,无暇顾及生活琐事。他的衣服大多是旧式的,扣子掉了也不管,有时褶皱遍身。一次,他到皇家学会去,顺便穿了一件在实验室工作时被硫酸烧坏了的破大衣,以致被学会的职员认为是个流浪汉,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进去,待他通报了姓名,学会的职员才连连道歉,请他进去。

平时,卡文迪许吃得也很简单,就是偶尔请科学家吃饭,一般也只是一条羊腿。仆人笑着提醒他,一只羊腿不够五个人吃,他才改口说:

“那就准备两只吧!”当人们问他那样有钱,为什么又那么“寒酸”时,他自信而无愧地说:“我认为科学家的时间应当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应当最多地用在科学上。”

把时间和金钱,最少地用在生活上,在工作中寻找乐趣,你的生活会更丰富多彩。

快乐需要积极去找寻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需要的都是实际的行动,而不是空想。一味想入非非,而不付诸实际行动,反而会让自己迷失方向,找不到心灵的归宿所在。而积极行动,则可以使自己真正充实、快乐起来!

快乐由心生,不快乐亦由心起,而积极行动则可以打败心魔,让自己逐渐脱离消极低迷的状态,不知不觉快乐起来!

从前,有一匹老马,不小心掉到了一个废弃的枯井里,枯井很深,根本爬不上来。主人看它是匹老马,也懒得去救它了,打算让它在那里自生自灭。更糟糕的是,每天还不断有人往枯井里面倒垃圾。按理说老马应该很生气,且天天抱怨自己怎么那么倒霉掉到了井里,尽心尽责服侍的主人也不要它了,就算死也不让它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它旁边。

可是,老马并没有这么想,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从垃圾中找到残羹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终于有一天,它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和积极的行动重新回到了地面上。这时候的它感到自豪无比,快乐无比。

生活中的我们也是一样,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掉入造物主早已设置好的“陷阱”,这时候你是选择积极行动还是畏惧退缩呢?有一位伟人曾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向前进,相信终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在某公司的一次促销会上,销售经理请与会者都站起来,看看自己的座椅下面有什么东西。结果每个按照要求做的人都在自己的椅子下面发现了钱——最少的捡到一枚硬币,最多的有人捡到了100美元。经理说:“这些钱谁捡到就归谁了,但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吗?”与会人员用眼神和表情相互交换了意见之后,面面相觑,不明白经理的用意。最后经理一字一顿地说:我只不过想告诉你们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真理:坐着空想是永远也不会有收获的!

是的,坐着想是永远也不会有收获的,即便是天上真的有可能掉馅饼,也需要你弯下腰来才有可能捡到。快乐也是如此,整日里无所事事,一心想着如何才能摆脱烦恼、不快的纠缠,寻觅到快乐的足迹,而不积极行动,用行动充实自己的生活,是永远也快乐不起来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缤纷多彩的梦想,这个梦想曾让自己激动并快乐不已。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为自己的人生书写辉煌,这是为什么呢?其中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是,行动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行动就没有成功,更不可能有成功带来的快乐。

乐观坦然,用微笑面对生活

坦然是一种修养,这样的人光明磊落,热情而不做作,忠诚而不虚伪。坦然之人,在危难时刻能冷静思考,在成功之时能低调做人,总之那颗心永远也不会被人生的大起大落所淹没。

带着微笑活着,始终坦然地面对纷繁世事,能经受住成功和失败的种种考验才是真正坦然面对生活的人。人在失意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有一颗坦然的心,要知道人生道路上不仅仅只有鲜花掌声,不仅仅只有阳光彩虹,还有失败和挫折,面对成功,我们要谦虚谨慎,继续努力;面对失败,我们不要怨天尤人,要泰然处之。

一支登山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决定攀登一座雪山。征服这座雪山难度悉数非常大,它十分险峻,如果队员稍有不慎,就会被摔得粉身碎骨,生还的机会等于零,除非有奇迹发生。

这支队伍满怀信心地出发了,一路上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同心协力,终于完成了一半的路程。正在大家专心致志攀爬的时候,突然队长脚底一滑,瞬间向下跌落。队长本想在死之前发出最后一声悲壮的呼喊,但是,他明白,只要自己一出声,必定会惊吓到其他人,这样的话还会有人掉下来。所以他放弃了呼喊,紧闭双眼,无声无息地跌向了万丈谷底。队长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了大家。

但是其中有一个队员,把这惨烈的一幕都看在了眼里,他本来可以帮队长呼救的,但是多年的爬山经验让他深知,如果他大喊一声,不仅救不了队长,还会让其他队员送命,也可能使整个队伍全军覆没。所以他只能强忍悲痛,默不作声。

为了向伟大的队长致敬,他只能化悲痛为力量,用自己的方式祭奠队长的牺牲。他抬头望着雪山,在心中大声呼喊:“你等着,我一定要征服你,为队长完成他最后的遗愿。”他带着队长给他的信心,继续前行,每攀登一步,他都默念一遍队长的名字,眼泪也不时地掉下来,沉沉地打在冰雪上。终于,在大家的坚持和努力下,队员一个接着一个到达了峰顶。正在大家准备欢呼庆祝之时,却没发现队长的身影,大家一下子安静了,仿佛都明白了队长到底怎么了,这时那名队员把队长遇难的经过含泪讲给大家听,大家一句话也没有说,不约而同地向着天空大喊:

“队长,咱们成功了。您看到了吗?”并在顶深深刻上了队长的名字。

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支登山队,因为它的每个队员都能坦然地面对自己死亡,也能坦然地面对朋友的死。与其说他们登上了自然地高峰,不如说他们登上了人性的高峰。

现在是一个留学热的时代,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个移居美国的留学生的故事。

一位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国留学的学子,在国内某名牌大学毕业,具有扎实的学业基础,而且品学兼优,所以留学期间,两年内就拿到了学位。后来还被一家公司聘用,拥有了比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与一名金发碧眼的外国美人结婚了。这种生活被许多同学和亲朋羡慕不已,一时间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在美国读书好,工作好找,家好立。

这位学子在大家的追捧下,渐渐傲慢起来,忘乎所以。一向热情礼貌的他,见到亲友也不像以前那样热情了,只是微微地点点头,然后得意洋洋地离开,不多说一句话,他的神情分明在告诉别人:“我是最得意的人。”

他的这种作为渐渐引起朋友们的反感,大家对他“敬而远之”。这样的日子过了3年,由于他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得意”中,而荒废了学业,工作越来越不能胜任,再加上美国的经济危机,他所在的公司也面临倒闭的危险,所以他被列入了公司的裁员名单。学业荒废了,事业断送了,看到他如此颓废,他的妻子也离他而去了。他成了一个没有工作的待业者和无家可归的光棍,他从此消沉下去,一蹶不振。此时见到亲朋好友面带愧色,不敢抬头,以前那股得意的劲一扫而光。

马寅初说:“得意淡然,失意坦然。”这句话在提醒大家面对不同的境遇,要保持平衡的心态。人生旅途中常常会有失败和成功的出现,面对成功要淡然,面对失败要坦然,且不可学习那位学子稍微有所成就就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骄横之态。

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把每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好就是不普通;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成功之路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着许多曲折,只有通过缓慢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攀上成功的高峰。

人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人只有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断积累,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很多人自视很高,总想一开始就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而对于身边琐碎的小事却不屑一顾,结果走入了一个误区。他们只想干大事,不想干小事;只想赚大钱,不想赚小钱;只注重大场面,却忽略了细节……这些想法让他们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了;细节常失误,整体靠不住。

聪明的人知道成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儿地努力,所以他们能安心从小事做起。他们在小事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提升自己的能力,从容易的地方开始,不断完成越来越难的任务,最终成就大业,实现人生的梦想。

现在街头有许多以擦皮鞋为生的人,可能我们对他们会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一份难登大雅之堂的工作。擦皮鞋是否就是没出息呢?答案是否定的,日本就有一个名叫源太郎的人,他在这个行业干了一辈子,凭借擦皮鞋出人头地,成就了一番辉煌事业。

源太郎原本是一家化工厂的工人,由于工厂经营状况不善,他失业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别人那里学会了擦皮鞋,并且对这份工作产生了迷恋。他四处拜访有名的擦鞋匠,向他们虚心学习擦皮鞋的技艺。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源太郎的技艺不断提高,他在当地也逐渐小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