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办事的艺术全集
16561200000009

第9章 说话办事的利弊权衡艺术(5)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没心没肺”的人,几年以后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位一统江山的中华大帝。其原因就是在于他的“忍”。

有人说忍字心头一把刀,古今成大事者大多都有超人的忍耐力。

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家境贫穷,他本人既不会溜须拍马,做官从政,又不会投机取巧,买卖经商。整天只顾研读兵书,最后连一天两顿饭也没有着落,他只好背上家传宝剑,沿街讨饭。

有个财大气粗的屠夫看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剑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说罢双腿架开,立了个马步。众人一哄围上,且看韩信如何动作。

韩信认真地打量着屠夫,想了一想,竟然弯腰趴地,从屠夫裤裆下面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

韩信忍气吞声,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大起义,韩信闻风而起,仗剑从军,争夺天下威名四扬。

韩信忍胯下之辱而图盖世之功,成为千秋佳话。假如他当初争一时之气,一剑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法律处置,则无异于以盖世将才之命抵偿无知狂徒之血。假如他当初图一时之快,与凌辱他的屠夫斗殴拼搏,也无异于弃鸿鹄之志而与燕雀论争。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之短长而毁弃自己远大的前程。

这样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让中另谋进取;不是逆来顺受、甘为人奴,而是委曲求全以图来日方长。一旦时机到了,他就能如同水底潜龙一样冲腾而起,施展才干,创建功业。

古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同一种环境忍与不忍便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水浒传》中汴京城杨志卖刀就活生生地描画出不通忍术的可怕恶果。

杨志因贫困潦倒,无奈到市上去卖刀,以解燃眉之急,没想到会遇上一个泼皮无赖。

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

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问道:

“汉子,你这刀要卖几钱?”杨志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

牛二喝道:“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杨志道:“洒家的刀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牛二道:“怎的唤做宝刀?”杨志道:

“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你敢剁铜钱么?”杨志道:“你拿来剁与你看。”

牛二便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一垛儿将来放在州桥栏干上,叫杨志:“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却也远远地围住了望。杨志道:“这个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准,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人都喝采。牛二道:“喝甚么鸟采!你且说第二件是甚么?”

杨志道:“吹毛得过;若把几根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

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送与杨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众人喝采,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问“第三件是甚么?”杨志道:“杀人刀上没血。”牛二道:“怎么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牛二道:

“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牛二喊:“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说:“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甚么?”牛二道:“将来我看。”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现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们要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拿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

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我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算甚么?”口里说,一面捍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没疑问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纵然那个时代不一定都按法律办事,但对比一下,韩信与杨志哪位更高明呢?

说话办事也一样,有时求人时不能立竿见影,很多朋友就心浮气躁,殊不知此时正是考验你的心理功夫是否到家的时候了,“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

当你在逆境中暴怒、哀怨或者颓废、自弃的时候,记住二千多年前孟子说的一句醒世恒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装聋作哑,扮痴卖傻,听而不闻,闻而不言,言而不动,找人办事者必须有相当深厚的心理功夫才能进入这种境界,“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弥勒佛之所以能日进万金,全仗他得道——心理功夫修炼到家了。

所以我们说,大丈夫也要学会弯腰低头,只要能挺过去,届时,谁知将来福到谁家?

鸡蛋不要撞石头

——说话办事避免冲突的技巧

物分高中低下,人分三六九等,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但是平常说话办事常听有人这样说:“不信这个事,他就是石头,我是鸡蛋也要撞,撞不过他还撞不到他一身黄子。”

言简意赅,典型的以卵击石,这样的人成不了大事,顶多是匹夫之勇,纯粹的拼命三郎。人生不过六七十年,何必这么自轻自贱?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想当年韩信都能忍胯下之辱,我们又何必非要拼个你死我活。来日方长,有事不妨搁一搁,待过了这个时候说不定时机会转过来。

汉初三杰陈平在刘邦死后很受那位一心想篡权当政的皇后的猜忌,为了避免象韩信一样被害,陈平不得不装得胸无大志,在家中放荡饮酒。此计果然奏效,吕后果然不再疑他,彼此相安无事。日后封诸吕为王、为侯、为将,陈平无不听命。到高后七年,诸吕权势日炽。陈平忧虑长此下去,终将祸及国家,害及己身。这时吕氏的专横,已引起了一些开国功臣的强烈不满,刘氏家族更是恨得咬牙切齿。朝中大夫陆贾因恨吕后用事,托病在家隐居,这一天,他来至陈平的丞相府,与陈平密商,拟联络周勃等人,共同对付诸吕。

高后八年七月,汉廷中的铁腕人物吕太后病死。中央政权的重心立即倾斜,平衡失控,争夺最高统治权力的斗争,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斗争到了最关键时刻。陈平与周勃审时度势,商定了一条消灭诸吕的计策。

曲周侯郦商之子郦寄是赵王吕禄的好友,而吕禄是诸吕中最有权势的一个。陈平、周勃派心腹劫持郦商,以此要挟其子郦寄去计赚权臣吕禄,劝其将兵权交给太尉周勃,回自己封地就任。吕禄身为上将军,受吕后委任主持北军,驻防未央宫,掌握中央的基干军事力量。

但此人有勇无谋。他见刘氏诸王和大将灌婴等争欲发兵讨伐诸吕,便轻信了郦寄,自解上将军印,把北军交与周勃。

周勃掌握了警卫皇宫的北军,此时,人心、军心皆倾向刘氏。就这样,陈平和周勃顺利地把持了北军,控制了西汉政权的中枢,为击灭诸吕做好了准备。

汉军的另一支主力是南军,由相国吕产把持。吕产尚不知北军发生的变故,正欲进未央宫与吕禄约会共同发难,捕杀刘氏宗室和大批朝臣。陈平侦知吕产的阴谋,连召刘氏宗室中反对诸吕最坚决的朱虚侯刘章,命他往助周勃,监守北军军门。同时,传令未央宫卫士,设计阻止吕产入宫。刘章见吕产在宫门外徘徊,乘机袭杀了这个茕茕孑立的****。随后,分头捕杀了吕禄、吕通等人,将吕氏一族诛杀殆尽。群臣在陈平、周勃等人的率领下,拥立刘邦长子刘恒即位,是为汉文帝。从此,西汉转入大治时期。

人常说官大一品压死人,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既然为人下属,就没必要与上司争长短。因为不管其正确与否,他的地位和面子都使他不能让你高于他,否则,你就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和不能在他手下成就大事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有一位吏科给事中,姓王名朴,曾因直谏,犯了龙颜而被罢官。不久,又被起用做御史,用千余言评议当时的时政。又兼性格耿直,多次与皇帝争辩是非,不肯屈服。一日,为一事与明太祖争辩得很厉害。太祖非常恼怒。命令杀了他。等临刑走到街上,太祖又把他召回来,问:“你改变自己的主意了吗?”王朴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是无用之人,提拔我担任御史,奈何摧残污辱到这个地步?假如我没有罪,怎么能杀我?有罪何必又让我活下去?我今天只求速死!”太祖大怒,赶紧催促左右立即执行死刑。

这就是敢与皇帝“叫板”的人的下场。

然而更可悲的还是有些人自恃才高,不把上司放在眼里,动不动就和上司打官司,当有人劝说他们时,他们还振振有词,说天下不是他一人天下,大有越级上访的气势。

实际这都是愚蠢的,且不说自古以来便有官官相护之说,纵然有清官,但又有几个真正愿意为你去摆平是非的人呢?更何况他们之间或许早有牵连。所以有些人即便答应你也只不过文过饰非给你个宽心丸罢了。这种事在我国历史上数不尽数。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奇人,与当时的许多士子一样,他为民族沉沦而忧愤异常。随着清王朝统治的日趋巩固,他也不得不审时度势,采取一种逐步适应的态度,除了仍旧绝意仕途,以白眼看人自慰外,即过着闭门评书,“以读书著述为务”的恬淡平和生活。

顺治十七年正月,金圣叹的一位好友从京城回到苏州家乡,转告他一则消息:顺治皇帝读了他评注的才子书后,曾在金殿之上,当着朝臣,称扬他是“古文高手”,对群臣说:“莫以时文眼看他。”金圣叹激动得“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后来他写了《春感八首》,诗中有“忽承帝里来知己,传道臣名达圣人,合殿近臣闻最切,九天温语朗如神。”金圣叹由此而生发出一种孩童般的天真,他想着“今日长安指日边”,“香炉北上是经筵”的情景,一心盼望顺治皇帝能邀他北上京师,在皇帝身边当个“经筵”大臣。可叹的是,他的希望并没有成为现实,非但为皇帝讲经的梦幻成了泡影、甚至连他原先所追求的——“无病无恼,开眉吃饭,再将胸前数十本残书一一批注”的小小希望,也一并破损毁灭,等待他的只是一场杀身之祸。

这一年的腊月初,苏州县衙来了一个新任县令任维初。任维初是个贪酷的官吏,他一上任即以严刑催征钱粮,然而暗地里又监守自盗,将官仓里的粮食拿出来以高价卖给百姓,以饱私囊,其手段令人发指。真相泄露后,民怨沸腾,注目世事的秀才们再也按捺不住慷慨激昂的书生意气,决意要在公开场合揭露、控告任维初的罪恶行径。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皇帝驾崩,哀诏一下到江南,正是二月初一。江苏巡抚朱国治接诏,立即率同官员到文庙哭奠,举行哀悼仪式。至初四那天,金圣叹和倪用宾等集聚一群苏州生员奔赴文庙哭祭,沿路相随而至有1000多人。生员们到了文庙即鸣钟击鼓,撰文控诉县令任维初,事后又到府台衙门进呈谒帖。一时间群情激愤,人人声言要责打并驱逐贪官污吏。事件马上就演变为一场名副其实的示威游行。

巡抚朱国治听说读书人闹了大事,大冷天里吓出了一身大汗,连忙喝令出兵,要把闹事的人全部擒获归案。众人见官府当真抓人,一下四处逃避。但倪用宾等16人已被兵丁逮去。

案子先交道台王纪审理。案子审讯过程十分复杂。金圣叹作为哭庙文的撰写人,首当其冲受到了牵连。

那天过堂各人受了30大板,金圣叹疼痛难熬,不禁口呼先帝。

不料惹得四位满员大臣发起怒来,他们严厉责问金圣叹:皇上(指康熙)刚刚即位,你为什么高呼先帝?分明是想着法儿诅咒当今圣上!金圣叹自是无可回答,又因此莫名其妙地挨了20巴掌,被关进监狱。

不久,满员会同汉官朱国治等审结了这件哭庙案,以“大不敬”和“摇动人心倡乱”的罪名判处倪川宾、金圣叹等17人“不分首从,立决处斩”。妻子远戍边塞,奴仆及家资财物,全部抄没入官。

处决的日期是该年七月十三日,同时被杀戮的共有121人。其中大多是金坛、镇江一带反清“逆贼”和部分抗粮案中的贫困农民,自然还包括这哭庙的17个秀才。

所以,说话办事一定要权衡利弊,看看对方是什么来头,一旦发生对抗,千万不能以鸡蛋碰石头,到头来,对方只伤了点皮毛,而自己却毁掉了一切。这是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