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后脱肛或痔加重如何防治?
妊娠期间如果患有痔,经过分娩,一般都易加重。这是因为在分娩时,产妇向下用力,盆腔充血,胎头下降及娩出时****部的血管曲张和充血,因而使痔加重。
对于已有痔的妇女,分娩时,当胎头先露和着冠时,接生者应当用手于保护会阴的同时压迫****,防止痔及胆管脱出。如果已经发生脱出,在胎儿娩出后,要将脱出的部分立刻整复回去,然后将药棉团搓成鸡蛋大小的硬球,压于****处,并用会阴垫紧压,以防再度脱出。如果大便后再度脱出,在清洗外阴及****后,将脱出部分回纳,再用同法压迫,就会逐渐好转。
痔在分娩后的2~3周内表现为红、肿、疼痛,产妇因为怕痛,常常不敢大便,由于便秘、排便困难等,使痔更为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产后要注意饮食,多吃水果、青菜,除细粮外,还应吃些粗粮,以防便秘。有痔的产妇,产后就应治疗。痔翻出过大,发生水肿时,应将之还纳回去。方法是在痔的表面涂些油膏,用手指将充血水肿部分慢慢推送至****内,待水肿消退后病情就会减轻,大约一个月左右红肿和疼痛都会消失。
2.产后为什么要注意外阴卫生?怎样做?
外阴部由于解剖的特点,易被尿液、粪便及****分泌物所污染,尤其在产后,恶露自****流出,外阴部更易受到污染。如不注意卫生,加强护理,容易发生产后感染。具体的方法是:保持外阴清洁,垫以无菌的外阴垫;在产后7天内,每次大小便后更换外阴垫时,用棉球蘸无菌清水或生理盐水擦拭外阴部,拭去恶露。擦时应先擦****部及两侧****,最后擦至****,不可由****开始向上擦;产妇在产后应当早期下床活动,这不仅可以促进恶露的排除,还可减少污染机会。
如果外阴部有裂伤或侧切伤口,躺卧时,应卧向伤口的对侧,如会阴侧切口在左,应向右侧卧,以防恶露流出污染伤口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3.产后乳房胀痛是正常现象吗?
一般妇女于产后2~3天感到乳房发胀,并可挤出少量乳汁,因此在产后3~4天内,不要喝过多的肉汤,以免乳房过于胀痛不适。胀痛时最好用合适的乳罩悬托乳房,以利于血液循环,使疼痛减轻。如果胀痛不减,而且更为加重,可能是由于刚刚开始下奶,乳腺管不通畅所致。为疏通乳腺管可以采用按摩手法,方法是:由乳房的四周,向****的方向轻轻按摩,可以自己操作或由别人协助;也可用干净的木梳背蘸些滑润油,从乳房的四周向****的方向,按顺序滑动,均可起到疏通乳腺管的作用。然后让婴儿吸吮****或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使乳腺管通畅。乳汁排出后,既可避免乳汁淤积,乳房胀痛也会明显减轻。
如果乳房不仅胀痛,且伴有高热、发冷,乳房有硬结、红肿、触痛,可能是发生了乳腺炎,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4.产后什么时候开始授乳?
母乳是新生儿的理想食物,健康妇女都应当以自己的乳汁哺育小宝宝。有少数母亲因健康条件所限,或本身有传染病,不宜授乳。如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心脏病,其心功能在I级以上;较严重的肾脏病、糖尿病、重度贫血、乙型或急性肝炎及其他传染病时,均不适于哺乳。
关于开始授乳的时间,现在多主张早开奶。产后4~6小时还没下奶时,就应当尽早地让婴儿吸吮****。可能有些产妇不理解,还没下奶,为什么那么早就喂奶?不是白受累吗?其实不然,早开奶的好处很多。因为乳汁分泌是受神经支配和多种内分泌激素调节的,婴儿吸吮****对乳汁分泌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通过感觉神经向上传到后脑,然后再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的催乳素浓度升高,从而促进泌乳。与此同时,垂体又产生一种叫做催产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但可使乳腺管收缩,促进乳汁的排出,还能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加速子宫的复原及恶露的排出,所以对母亲也有很大好处,真是一举两得。
5.产妇在授乳前后应做哪些乳房护理?
一般产妇在产后2~3天乳房开始发胀,用手可挤出少量初乳,以后乳量逐渐增多。产后1周左右,初乳转为成熟乳。在乳汁尚未分泌前,就应当让婴儿吸吮****。
在婴儿尚未吸吮****之前就应当做好准备。先用棉签蘸植物油浸湿****,将污垢清除,然后用热水和软毛巾把乳房清洗干净并擦干。以后每次喂奶前,将****和****用软肥皂和清水洗净,擦干。产妇洗手后才能喂奶。喂奶后亦应再清洗****1次,以免乳汁干后粘着于****上。平时亦应保持****干燥,以免发生皲裂。授乳期妇女平时应戴大小合适的乳罩,以支持胀大的乳房。当乳汁淤积而流通不畅时,不应让婴儿用力吸吮****,因为过度吸吮容易发生裂伤。
如有****破渍时,除用上述方法保持****清洁、干燥外,裂伤轻的仍可继续哺乳,裂伤重的要及时上药。喂奶前应将药液清洗干净,然后采用****罩间接哺乳,直到痊愈后,方可直接哺乳。
6.每天应哺乳几次?哺乳后有乳汁残留怎么办?
有的母亲给婴儿哺乳,每天没有一定的时间和次数,只要婴儿一哭闹,就以为是饿了,马上抱过来哺乳。这种做法很不科学。其实哭闹是婴儿的运动,也是婴儿的语言,啼哭可以促进婴儿肺的发育,所以每天都要哭上几阵。啼哭代表很多情况,如饿了,冷了,尿布湿了,要睡觉了,或身体某处不舒服了等,不一定都是饿了才哭。因此,给婴儿喂奶,每天应有一定的次数和时间。生后第一次吸吮****5分钟就可以了。由初生到2个月,大约每2~3小时哺乳1次,每天大约7~10次。2个月以后,每4小时哺乳1次,每次哺乳15~20分钟。但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定时授乳是陈旧的做法,主张按需喂乳,不必强调定时。喂奶时应以两个手指轻轻夹住****根部,防止呛奶,也可避免乳房堵住婴儿鼻孔。喂奶姿势以坐位为好,把婴儿抱在怀里,头侧稍抬高。最好不要侧卧喂奶,尤其在夜间,容易打瞌睡,不但容易压着婴儿,乳房也容易堵塞婴儿口鼻,使婴儿发生窒息。
每次哺乳时,应先将一侧乳房乳汁吸空后,再吸另一侧。如果哺乳后仍有剩余的乳汁,要把它排空,可用手挤除或用吸奶器吸净,不让乳汁残留在里边。有的人担心乳汁量不足,授乳后有“残留”也舍不得挤出去,留着下次再喂,以为奶量能多些。这样做是不正确的,效果也适得其反。因为只有当乳汁全部排空,才能有利于下奶,如不排空乳汁,分泌量反而减少。有的人开始时乳量不足,如果能坚持按时哺乳,每次将残留乳汁全部挤出,同时加强营养,多喝肉汤,只要不是乳腺发育很差的话,奶量是会逐渐多起来的。
7.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用母乳喂养?
尽管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但对一些有特殊情况的母亲和婴儿却是不宜进行母乳喂养的。这里主要是指母婴各方患有某种疾病时,或在疾病的某一时期,考虑到母婴的健康和安全,不能用母乳喂养。因此,作出选择和决策前要权衡其利弊,不可简单地采取凡是有病一概停止哺乳的做法。
母亲方面,若遇到以下情况中的一种,则不能进行哺乳:
(1)各种传染病的急性传染期,如母亲正患各型急性肝炎或活动期肺结核。
(2)患有心血管疾病且合并严重功能障碍者,如母亲为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在Ⅰ级或伴心力衰竭者;或母亲是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或为高血压、糖尿病伴有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的患者。但上述疾病若未并发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时,仍可母乳喂养。
(3)母亲为精神病、先天代谢性疾病患者。
(4)母亲患病需用有害于婴儿的药物治疗时,如抗癌药等,也不宜母乳喂养。
(5)母亲孕期或产后有严重并发症需进行抢救时,应暂停或延迟哺乳。可在病情允许情况下,由医护人员帮助挤奶,以保持泌乳,待母亲病愈后再给婴儿哺乳。
婴儿方面,有部分婴儿,如某些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唇、腭裂)或早产儿吸吮困难者,可暂不进行母乳喂养,而用挤出的母乳以胃管、滴管或小勺进行喂养。只有确诊为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患儿(如苯****尿症、枫糖血症和半乳精血症),才不宜进行母乳或其他乳类的喂养,而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乳类以外的适宜营养品。
8.喂奶的母亲应注意什么?
乳母哺喂婴儿似乎是很简单的事,用不着学习,人人均可掌握。但实际上不尽如此。对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来说这仍是个新课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喂奶前首先应给婴儿换清洁尿布,然后母亲洗手,用温开水清洁****。喂奶时,母亲的姿势要舒适,以减少肌肉紧张和疲劳。切忌母亲躺着喂奶,以防溢奶或乳房堵住婴儿鼻孔而影响呼吸。抱起婴儿哺乳时,母亲以食指及中指夹住乳房,帮助婴儿的嘴靠近****,并将****含在口中。要防止乳房遮挡婴儿鼻孔,影响呼吸。喂奶时不要逗孩子笑,以防奶汁呛入气管。
(2)哺乳时间每次15~20分钟,最长不超过30分钟,视乳汁多少而定。每次只哺一侧乳房或根据需要哺两侧乳房。哺乳完毕,将婴儿抱起,轻轻拍背,使婴儿将吞咽的空气排出,然后将婴儿侧卧,以防溢奶吸入气管。如****擦伤或皲裂,可涂安息香酸酊以防止感染;哺乳时可戴奶盔,以免婴儿吮奶时疼痛;严重者可暂停哺乳,等好转后再哺乳。
(3)3个月以内的婴儿,喂奶次数可根据婴儿饥饱的需要灵活掌握,如新生儿期可每1~3小时1次;初生后2~7天,因母亲处于泌乳期,乳汁由少到多有一个过程,故喂奶次数可频繁些,不一定按时哺乳,当孩子饥饿或母亲感到乳房胀时就可喂奶。在泌乳建立后,通常每24小时喂奶8~12次。小儿3个月以后,可按每3~4小时喂奶1次,2次喂奶之间也可适当喂水。
(4)授乳母亲服药后,有不少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就等于孩子也在吃药一样,可以对孩子产生影响,引起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中毒。因为所服用的药物剂量对大人来讲是合理的,但对于婴儿用量就偏大了,并且有些药物本身就有较明显的副作用。因此,母亲在授乳期间不应随便打针服药,特别是副作用大、对婴儿有害的药物。母亲有病,最好先请医生看,是否一定需要用药。对原有的病如结核病、严重的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等,必须长期服药,非服不可,仍应坚持服药治疗,但不应给孩子喂母乳,应及时采用人工喂养。
(5)乳母的饮食起居及个人卫生,对哺喂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注意:
——乳母饮食好坏直接影响乳汁质量,因此每日需有足够的热能、蛋白质和水,并有丰富的维生素及无机盐。
——饮食内脂肪太多,则奶量少且浓,易引起婴儿消化不良;青菜及肉、蛋等吃得少,奶汁中的叶酸、维生素B12含量极低,哺喂的婴儿易患大细胞性贫血;钙供给不足可导致母亲的牙齿、骨骼脱钙;辛辣食物及酒等皆不宜食用。
——要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保持精神愉快,每日有充足的睡眠与适量的活动,这些是保证乳汁充足的重要因素。
——要经常洗澡,勤换内衣。每日要清洗乳房,为防乳汁漏出而垫用的小毛巾每日应清洁更换数次并煮沸消毒。
9.如何用奶瓶喂奶?
如果您用奶瓶喂哺婴儿,喂奶时应注意将婴儿抱紧,使他能体验及享受您的温情,感受您身上的气息,聆听您的声音。喂奶之前要先滴几滴奶在手腕或手背上,试试温度,不可太热或太冷,要正好适宜食用。
喂奶时,要倾斜奶瓶以便使瓶颈充满奶水,使婴儿不会吸入太多空气。奶水要能从奶嘴迅速滴出,但不可像一道水流流出。如果奶嘴孔太小,可用消毒过的针头将它扩大;如果洞孔太大,应更换奶嘴,因为喂得太快,是引起婴儿肠绞痛的常见原因。
喂奶中要偶尔将奶瓶拿开让婴儿休息,通常在10~15分钟内喂完奶。设法不要让婴儿的手指接触到奶嘴,也不要让婴儿独自使用奶瓶吃奶。
吃完奶之后,要将奶瓶中剩下的奶水全部倒掉,瓶内外彻底冲洗干净,不要留下任何残留物。将奶瓶装满水放在一边,以便与其他喂奶用具一起清洗消毒。奶嘴与奶盖等在消毒之前可以先存放在装满清水的有盖广口容器中。
10.下奶的方法有哪些?
母亲的乳汁量不足,就要采取下奶的方法使乳汁量增多。母乳量不足的原因有:①由于乳腺本身的缺陷,如发育欠佳,虽然产后就开始授乳,但乳汁量总是不足。②失去了及早喂奶的机会或中间曾停止喂奶一段时间而造成奶量不足。③母亲营养及健康状况差,或情绪不佳,使乳汁量少。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乳汁不足,首先都要鼓励乳母,使其对母乳喂养充满信心,情绪乐观,虽然奶量少,也要坚持按时喂奶;饮食起居安排得当,不要过度劳累,睡眠应充足;饮食要富于营养,多喝些鸡汤、鱼汤、排骨汤、鲫鱼或猪蹄汤;口服多种维生素;配合中西药物或针灸治疗。每次哺乳时,双侧乳汁都要吸净,有剩余的也要全部挤出,这样可以多分泌乳汁。
如果母亲的乳腺发育很差,即使采用上述各种方法,也不会有多大效果,但这毕竟属于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