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赐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话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穿一甲,不佩一刃;******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刚直之行源于浩然正气
力排众议,敢作敢为,是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唯唯诺诺,惟别人马首是瞻的人,难成大事。真正的磊落人物,不会在意别人如何去说,选好了路就一直走下去,无论出现什么后果,都由自己来承担。
1930年,******为了“修明地方政治”,在自己的故乡浙江,破格任命张难先为省府委员、省主席兼民政厅长。张难先上任,身着青衣小帽,随带“结发糟糠”及其幕僚,乘坐大众所坐的三等车厢前往杭州。省府的高级官员和地方名绅们获悉新主席的到来,很早就在车站等候,然而望穿秋水,也未见到他们的新主席。
其实,张主席早已与他们擦身而过。只因寒酸得与贫苦百姓无异,所以没有被认出来。张难先一不住官邸,二不住省署,却下榻于一个小巷的一家小客栈。
上海滩昔日的大亨黄金荣,是一位人见人畏的大流氓,为了向新上任的主席表示友好,派专人向张难先道贺。张难先冷冷地对来人说道:
“我堂堂正正的封疆大吏,怎么能与流氓地痞混在一起联络什么感情?现在风气太坏,就连那些政府要员们也不知自重,或贪污腐败,或强奸民意,于是邪正是非,道德法律,全都在无形之中消失,对于这些事我即使不能改变它,也绝不随之助长!”
来人非常尴尬,悻悻而归。
一天,张难先和朋友游赏西湖。他们在平湖秋月亭品茶叙谈时,恰巧看见堂堂教育厅长、道貌岸然的张道藩在一条花船上狎妓。张道藩也看见了新上任的主席,他早就听说过新任主席的种种传闻,所以吓得慌忙弃船而逃。
第二天,省政府在省府礼堂召开总理纪念大会,大门上有张难先亲笔书写的条幅:婉转歌喉一串珠,好风吹送西子湖,缘何打桨匆匆去,煮鹤焚琴是老夫。到会的人们望着条幅百思不解,只有张道藩见后不胜惶恐。幸好,会上张难先只字未提花船之事。
会后,张道藩硬着头皮去见张难先,张难先说:“承蒙您多次差人向我索字,今天我以礼堂门口条幅相赠如何?”张难先的书法颇有名气,张道藩多次开口求而不得。今天,张难先主动提出送他,他心中不愿要这样的字,又不能不要,真是哑巴吃黄连,只好抱着条幅而去。
张难先上任几个月后,正值春暖花开。他接到宋美龄将偕她的母亲莅临杭州赏春的专电。二话没说,他星夜赶往富阳,以巡视工作为名,躲避第一夫人。等宋夫人赏玩后离杭而去,他才返回省城。
不久,******莅杭视察,在省府礼堂向大家训活:
“现在国难当头,大家要艰苦节约,共体时艰,共赴国难……”
人们大气不敢出地听着,突然,张难先打断了******的讲话:
“报告总司令,前不久夫人和宋老太来杭游览六天,共开支一万三千七百八十三元九角。请示,是国库开支还是省府开支?”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大为难堪。于是,他拿过张难先送上的账单扔给随从人员,说:“要她们自己出!”然后,******气急败坏地走了。
张难先是同盟会的元老,曾参加过武昌起义,由于叛徒出卖,他蹲进了清府大牢,在狱中,他奋笔疾书:“我佛一生居地狱,中原何日净胡尘,吾不革命,谁革命?吾不革命,不仅负吾笔墨,且负天下人也。”
当时,就连张之洞也佩服地说:“此公可与史可法、文天祥相比。”
辛亥革命后,许多革命党人邀功争官,被袁世凯所利用,而张难先则回家种菜。他卖的菜,价格低、数量大、新鲜。一次他让四周缺少柴烧的穷乡邻将自家的秸秆分光了。家人怪他,他却吟诵杜甫的诗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人竹去。”于是,大家都叫他“疯子”。
然而,就是这位“疯子”,却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声望。他曾寄希望于******,采取各种方式“苦谏”。“九·一八”之后,他对******彻底失望了,愤然辞职归乡,过起了隐居生活。
张难先的一生,让每个人都肃然起敬,如此刚正不阿、浩然正气之人,没有理由不获得人们的敬重。
作为领导者,有必要学一学张难先的为人处世之道。看准了,就做下去,不管他人怎么样,不管他们在干什么,我只做我自己应该做的事。
“贪婪”是因为大爱
心性鄙陋的人,不大承认世上还有大善大德之人;正如井底之蛙难以知悉天地之大。而事实上,世间不仅有市侩小人,也有卓荤君子;否则这个世界也就太狭窄龌龊了。
1979年,当诺贝尔奖评委会宣布把当年度的诺贝尔******授予特蕾莎修女时,她似乎感到了某种困惑,因为她从未想到过获奖,而且做梦都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会突然成为富翁——-这是一个今天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理想。
在挪威奥斯陆金碧辉煌的市政厅,当特蕾莎知道在颁奖仪式上为全体来宾所准备的国宴需要花费不菲的资金时,她对颁奖仪式的主管者提出了这样的请求:客人们能不能不享用这次盛宴,而把这次盛宴的钱连同诺贝尔奖金一起赠给我?
为什么会出现这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呢?做为修女的特蕾莎为什么如此“贪婪”呢?
当特蕾莎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的消息时,由于没有充分准备,而且似乎自己并不适宜于当一个富人,特蕾莎修女本能地迟疑着,而且想拒绝这个奖项和这一大笔一夜之间就可以让她富起来的奖金。但是,诺贝尔奖评委会的颁奖理由却让她发现了自己应当领这个奖和怎样用这笔巨额奖金的理由和思路。
评委会说,“她(特蕾莎)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而且,“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造了一座桥梁。”
作为毕生贡献于穷人和以照顾、关怀世界上的弱者为己任的特蕾莎修女并非为这样的美誉而陶醉,而是通过这样的话语启示了她的思路,为什么不接受这个奖项和领取这笔巨额奖金呢?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为穷人、弱者和需要帮助的人。
于是在挪威奥斯陆那金碧辉煌的市政厅,特蕾莎修女郑重地对全世界说: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个奖项,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随后她既对人类这个世界做出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又对自己的行为原则做了诚实的解释:我既不说,也不讲,只是做。人类缺少爱心是导致世界贫穷的原因,而贫穷则是我们拒绝跟别人分享结果!其实,这番对全世界的人讲的话已经在为她怎样使用这笔奖金做解释和注脚了。
没错,很多人都估计对了,她是要把这笔奖金全部捐赠出去,用到那些穷人、病人、孤独的人身上。但是,特蕾莎修女似乎对此还不满足,而且对金钱还有一丝“贪婪”。当她知道在颁奖仪式上为全体来宾所准备的国宴需要花费不薄的资金时,不禁黯然神伤,眼角溢出了闪光的东西,那是一种感伤的泪。
特蕾莎抹去了眼角的泪,带着深深的不安提出了上面那个真诚的、柔弱的,但又几乎是难以拒绝的请求。她同时嗫嚅着说:因为……因为……吃这餐饭却可能是一种浪费。一顿豪华的国宴只能供100多人享用而已,如果把钱交给我们仁爱传教修女会使用的话,却可以让1500名印度穷人吃一天饱饭。特蕾莎说这番话的时候带着深深的不安,因为她的请求可能让很多尊贵的客人无法享用这次风光无限的大餐而甚为扫兴,那里不仅有法国鹅肝酱、法国牛排、挪威鹿肉等世界名菜,而且还有全球名流、著名学者、头面人物、政要济济一堂的荣耀与风光。但是,为了穷人,特蕾莎修女豁出去了。
出乎特蕾莎的意料,她的要求并没有得罪当年高贵的客人,反而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他们一致同意,取消那一年的宴会,把办理宴会的6000美金(一说7100美金)的餐费统统交给特蕾莎修女。特蕾莎修女遵守了自己的诺言,为穷人和孤独的人领奖,连同这笔餐费和当年的******奖金192000美金,一并捐做麻风病防治基金之用。
谁都会相信特蕾莎修女应当是天底下最让每个捐赠者放心的人,可以不让她打收据,更不用让她报告奖金、捐款的用处(当然这与现代管理理念不合),因为钱都会用在病人和贫困者的身上,她决不会挪用一分一厘,因为她代表着和想着穷人。她一生只有三套简单的换洗衣服(修道服),只穿凉鞋,连袜子都舍不得穿。
我们不是在鼓励人们都像特蕾莎修女那样使用奖金,而且我们普通人做不到也没有机会做到。但是,我们只要记着,有这么一位修女使用奖金的行为和过程就足够了。因为,这至少会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些知足并且平和、安宁。
惟仁者能爱人能恶人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小才微善,有大德大才,有恃才傲物者,有大智若愚者,有人相貌堂堂却腹中草莽,有人含珠蕴玉却大象无形……仔细品味各色人等,当能别有会心。在中国近代史上,辜鸿铭是一位集真知与怪诞于一身的奇才怪杰。他国学造诣之深,成就之卓著,无人能及,在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境界之深沉也非后世学人所能轻率评判的。他的孤芳自赏、孤傲怪僻,使得他不容于社会,落得一个不得善终的命运。辜鸿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他“精通西学而又极端保守”的离奇个性。让人折服的应该是他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那份可望不可及的才能。辜鸿铭之怪与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孤僻、固执、坚持己见;进德修业,力行近仁;钟情于传统女性,深厚不泯,也曾热衷于蓄辫,痴心不改……自尊自重,孤芳自赏,孤傲怪僻可以说是辜鸿铭最突出的人生特点。
辜鸿铭跨越十九、二十两个世纪,东方、西方两大区域,精通数国语言,在比较文化领域有自己独到深入的研究。他不仅热心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同时也站在中华文化的立场上批判近代欧洲,他在中学西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学说对西方的文化保守主义、新康德主义、文化哲学思潮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辜鸿铭是近代中国学界文坛的一大怪人,但无论他有多怪,首先他是当时学界的奇才。辜鸿铭是公认的晚清“精于别国语言,邃于西学西政者”,尤其在语言方面,他堪称一代天才。除汉语和马来语外,他还通晓英、德、法、意、日、拉丁、希腊、俄等外语。
辜鸿铭的著作大多用英语写成,汉语作品只有两部。而他的英文著作却喜欢用拉丁文命名,此外,行文中,他还喜欢夹带一些德文、法文和其他文字,而且完全是信手拈来,流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