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领导讲话艺术
16550500000053

第53章 提高领导讲话水平的基本途径(3)

新颖、生动、有趣的材料不外乎两类:一类是新近发生的,他人尚未发现、使用的材料;一类是他人已发现、已使用的材料中的新意。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事物在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新人、新事、新经验层出不穷。我们应当及时捕捉那些新的东西,多讲点新话,多道点新事,不能开口闭口总是那几句话,老生常谈。要勤学习,多实践,到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到人民群众中,去发现那些富有时代特色的活生生的事例,采摘那些“带着露珠”的新鲜材料。这样的材料用到讲话中才能有新鲜感,才能吸引人。同时,对别人用过的旧材料也不是不可以用,但要“翻新”使用,善于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重新审视,挖掘出“新意”来。

材料的生动性要具备四个特点:新、实、趣、活。

新——就是要有新人、新事、新成果、新情况、新经验,反映新面貌,讲出新“道道”,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实——就是具体、实在,使听众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而不单纯是空洞抽象的说教。

趣——就是生动、活泼、有趣味,有动人的情节,活泼风趣的语言,能引起悬念,具有很强的幽默感。

活——就是真人、真事、有形、有声,活灵活现的东西。

这些材料选择出来后,把那些有助于讲话的真实可信、饶有趣味的每一事实、数字、对比和例证都写下来。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把一个事实或一个例证,分别记在一张卡片上,这样在最后定稿时,便于反复推敲,决定取舍。

材料的使用要详略得当。正确处理好详与略的关系,对表现主题的骨干材料宜详,次要材料宜略;对人所未言的新材料宜详,众所周知的材料宜略;最能体现特征的材料宜详,一般化的材料宜略。材料使用得当,则能使讲话显得贴切自然、灵活生动。

在材料的选用问题上应特别强调:尽可能多地收集材料,占有的材料要远远超过讲话时所使用的材料。头脑中要装满所要讲的内容,并确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所要讲话的全部材料。记住,一位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在准备演讲材料时,面临的困难往往不是使用哪些材料,而是要删掉哪些材料。讲话中使用材料的数量与所掌握材料的多少应成正比,正如冰山浮在水面的大小与其沉在水面下的大小成正比一样。掌握材料越多,选择余地越大,使用起来就越方便。

第四节反复预讲,拟定讲话提纲

在确定了讲话主题,构思出了讲话思路,收集筛选了材料之后,应当拟定出讲话提纲或讲稿。好的讲话提纲或讲稿是确保讲话成功的基础。只有这个基础打得牢,准备充分,讲话时才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一、拟定讲话提纲和讲稿

讲话提纲及讲稿是准备讲话的一个重要环节。拟定提纲及讲稿的过程,是一个进一步思考谋篇的过程。通过撰写提纲或讲稿可以认真研究和推敲讲话主题是否正确,思路是否合适,材料是否妥帖,层次结构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

通过撰写还可以加深对讲话内容的记忆,进一步熟悉讲话的内在结构、篇章布局以及重要段落和关键句子。一些著名的政治家、演讲家在讲话前都精心准备,亲自起草提纲或讲稿。毛泽东同志提倡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文章、写讲稿,不要事事找人代替。他的一些著名演讲、重要文章都是亲自撰写提纲及讲稿。尼克松说,自己当副总统八年中,所有的讲话都是自己起草的。他说那时候副总统办公室不允许雇用一名正式讲稿撰写人。即使当了总统后,一些重要讲话还是要亲自撰写讲话提纲及讲稿。尼克松还谈到约翰·福斯特·杜勒斯,他也是自己起草讲稿。

有人向威尔逊请教讲话的方法,他回答:“我起初要把讲的节目都写在一张纸上,再把他们列成自然的顺序——就是把这些事做骨干加以安排,然后再用速记写出来,我惯用速记写,因为我感到方便。写完之后,我再用打字机打出,同时再修饰词句和增删材料。”在速记、打字、修改的过程中,可以认真思考、仔细推敲,使自己的思路更完善,词句更准确。通过撰写讲话提纲及讲稿,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有些会议,由于没有时间或没有必要形成讲稿,只作口头讲话。这种情况也要认真做好准备,列出讲话提纲。有了讲话提纲,就把讲话的基本内容视觉化了,那么什么地方写得不太合适,什么地方思路不甚恰当,乃至整个讲话的逻辑关系、层次条理如何,都可以一清二楚地呈现在眼前。这样就可以使讲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便于听众掌握要点。

讲话提纲分简略和详细两种。

简略的讲话提纲写得比较概括,列出大的纲目,写出每个问题的要点即可。

简略提纲语言简练,内容扼要,主题、材料、结构、段落都很概括,看上去一目了然,省时省事。这种提纲多用于非正式讲话或即席讲话,提纲多是写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或纸条上,起提示作用。

详细的讲话提纲写得比较具体细致,要求列出详细的纲目,甚至把每个细目都写清楚,看上去就是一个讲话缩影。特别对重要的事例,必要的数据和精彩的词句分别写在每个纲目之内。这种提纲编写时费力,但使用时方便,通过编写还可以加深对讲话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详细提纲多是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写出的。

讲话提纲的写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标题写法,一种是句子写法。

标题写法是以简要的语言,以标题的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的特点是简单明了,一目了然;不足之处是自己明白,别人看不懂,时间较长后自己会模糊。

句子写法是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句子写法的特点是具体明确,无论隔多长时间都不会忘记,别人看也能明白;不足之处是文字多,写起来费力,不便于思考。

两种写法各有长短。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更好,或是两种方法混合使用,这要根据讲话的具体要求、内容、篇幅及讲话人的习惯而定。

由于讲话的体裁不同,提纲的具体结构形式有所区别,但也有共同的结构要求:

(1)拟定题目;

(2)确定总的论点和主题;

(3)列出分论点或几个部分;

(4)在分论点或部分中,再分出几个从属论点或几个层次;(5)在每一个从属论点或层次中,列出具体材料的要点。

这样,一篇讲话的提纲就摆在了你的眼前,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以任意发挥。

对一些重要的讲话,在撰写出提纲的基础上,如果时间、条件允许的话,应尽可能形成讲稿,进一步推敲完善,有助于提高讲话的质量,保证讲话的成功。

二、反复预讲,弃置讲稿

照讲稿念,当然不用动脑,不用费多大力,而且表述也比较准确,但是难以做到生动、活泼,表现不出领导者的讲话风采,也不能根据听众的反应和情绪变化作出灵活积极的调整。倘若照讲稿背,不用讲稿,凭借自己的记忆,像背书那样一字不差地背出来,听起来很不自然,而且也有忘了词乱了套的危险。如果能够做到既不需要背诵,也不需用讲稿,而能够条理清晰、流畅地讲话,肯定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用讲稿,又不用硬背讲稿呢?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四个环节。

1.把讲稿变成自己的语言

一般来说,讲稿多为规范、严谨的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写得再精彩,与口头语言也不同。书面语言太干巴,缺少讲话时所需要的节奏和活力。这样的语言,讲起来不自然,记忆起来更困难。如果讲话时想不用讲稿,又不至于出现难堪的局面,只有花时间把讲稿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以理解和记忆。记住自己的东西比记住别人给你准备的东西要容易得多。

林肯任美国总统期间,许多重要讲话都不用讲稿。他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是如何准备讲稿的?通常是由写作班子写出初稿,在初稿的基础上他再修改完善,变成自己的语言牢记在心。有人把林肯的首次就职演说同他的写作班子为他拟的草稿做了一番比较,发现林肯把草稿中那些浮夸的言词全部删去,用草稿提供的材料创造了那篇讲话中一些最令人难忘的语句。这是讲话者与撰稿人之间理想的关系,灵感的启发是相互的,但是归根结底,讲话必须是讲话者的,而且只是他一个人的,那才能有效果。林肯的一些做法是现实可行的,值得我们深思和效仿。

2.熟记提纲

提纲是整个讲话的总体思路和框架,讲话时只有按照这个提纲,围绕讲话的内容充分发挥,讲话思路才不会被打断和阻隔。讲话前要根据讲话的内容和所要讲的意思,列出一个较为详细的提纲并熟记,然后在每个纲目下再提供一些关键词、关键句子以及重要的事例。千万要记住你所要表述的意思,只要你把要讲的意思全部都装进脑子里,并能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所要讲的内容连结起来,这样你就算基本上记住了讲话的内容,到时候再临场发挥,就不会出现语塞、忘词的困境。

尼克松在谈到自己讲话不用讲稿时说:“最后一个提纲列好之后,把初稿写出来,或者口授下来。在删改打好的讲稿时,不要加工得太细,因为那样做往往会把口头语言的生气和节奏弄没了。你若是打算不照稿子讲,那就把提纲读上几遍,把关键的句子写下来。不把提纲记得很熟,那就有可能失去思绪的连贯性,从而也就会失去听众。”尼克松的做法对于我们学习如何记忆讲话提纲有很大帮助。

3.反复预讲

依据事先拟定好的提纲或讲稿,反复进行口头表达练习,每次都变换措词,这样可以更加牢固地记住讲话中的一系列观点。当你多次练习过后并对你自己的练习感到满意时,你就可以胸有成竹地走向讲台。这时,那些应讲的东西就会有条不紊地浮现在你的脑海中,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

讲话从要讲稿到要提纲,再到不用讲稿和提纲,是个逐步过渡、循序渐进、熟能生巧的过程。讲话与做任何事情一样,都需要反复实践。当你经过反复练习,多次锻炼,有了讲话经验,并确信自己站起来讲话不会忘记需要讲的东西时,你就掌握了不用讲稿讲话的技巧。

总之,讲话前认真做好这五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对于你的讲话肯定会大有裨益。如果你不去做这些艰苦的准备,绕开这些步骤想走捷径,很可能会误入歧途,因为捷径之中往往就隐藏着陷阱。要想提高讲话水平,必须老老实实地下一番苦工夫。

第五节控制局面,增强自制能力

领导讲话水平既受外在环境的影响,也受自身心理状态的影响,外在环境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而自身的心理状态也随时可能发生波动。如何把握局面,增强控制能力,对能否充分展现自己的讲话水平至关重要。

一、增强自控能力

人们说话难免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场合,也难免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听众。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都会给说话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同时一句话说出去,在听众中也可能会激起不同的反响,甚至有的反响会大大出乎意料,如果这时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或不能很好地把握局面,情况可能会越来越糟,越来越有失自己的水平。所以,在讲话时,是否具备一定的控制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讲话水平的标志。

自制能力指的是领导者在整个讲话活动中能够自觉、灵活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辞的能力。

领导讲话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受心理的支配和制约,该不该说,怎样说,何时起始,出现意外如何应对等,能不能够自我控制,直接影响着讲话的效果。1962年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大吹大擂,信口雌黄,讲到最激愤时,竟脱下皮鞋敲击讲台,留下了千古笑柄。这就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自制力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言语交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可以消除讲话者害羞、恐惧、不敢说或不敢大胆说的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讲话者在遭遇意外之时,情感不致大幅度波动而造成言辞的失误。

1.怎样控制怯场

怯场指的是在人前,尤其是人多的场合,因紧张害怕而不敢说话,或者讲话时显得拘谨、不自然。

怯场是一种心理障碍:要么感到自己被说话场合的气氛、形势所压迫;要么顾虑自己讲得不好或讲错;要么担心自己不是他人的对手,因而畏首畏尾,诚惶诚恐。

其实,这种心理障碍是完全不必要的。有的人在家人面前可以滔滔不绝,可一与外人交谈,他就难以启齿;有的人平时在三两个人的场合可以口若悬河,可人一多,尤其是上台,就心慌意乱,语无伦次。这说明他不是不能说,而是有心理障碍,只要破除这种障碍,怯场也就会消失。

破除怯场心理障碍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豁出去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都有一个艰难的“第一次”。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得不停地相碰;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脸孔朝天。只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态,管他三七二十一,就自如了。

(2)加强平时训练

如朗诵、自言自语、多同亲近熟悉的人交谈、多听别人交谈等。

(3)每次发言前做必要的准备

这在单向交流时容易做到,就是双向交流,同谁谈,涉及什么内容,也可做大体的言辞预测。只要在大方向上有所准备,到时也不致不敢说或说不下去。

(4)故意视而不见

在发言前,要心中有听众,但在发言时,眼中不能有听众,只按自己的意图去表达。一位教师第一次登台讲课效果就不错,有人向他请教经验,他说:“备课时我心中一直想着学生,可一上讲台,我眼中所见,只有桌椅而已。这样,我就放松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