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领导讲话艺术
16550500000015

第15章 领导即席发言的艺术(4)

2.真情实感,言简意赅

一个人能够获奖或受表彰,其人生的价值体现出来了。此时此刻,他兴奋、激动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一些获奖者常常用简短的演讲来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情。

1990年,上海“申达杯”旅游征文在上海沪东工人文化宫颁奖。一等奖获得者沈士彦在致答谢词时说:

我是一个幸运者。幸运之所以来临,我得感谢全体评委,是他们对我的厚爱;我得感谢指导我的老师,是他们培养了我;我得感谢我的妻子,是她全力支持了我。

沈士彦的答谢式发言,以排比的修辞手法,言简意赅地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表示感谢支持、关心、爱护他的人。

3.由衷热爱,执著追求

获奖、受表彰固然是成功的标志。然而,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将继续在自己从事的工作上不断奋进,攀登更高的高峰。因此,答谢式发言常常又表达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或追求。

1991年8月8日,上海教育局为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从教四十周年举办庆祝会。在会上,于漪老师激动万分地说:

如果逝去的岁月可以重新归来,青春的年华可以再次度过,那么,我将依然选择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

此刻,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段答谢式发言表达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与由衷的热爱,听众从她的答谢式发言中感受到她那激跳的脉搏与滚烫的情感,从而产生崇敬的心情。

4.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一个人有了成就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赞美、鲜花。在这种情况下,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一切从零开始。因此,在答谢式发言中表现出自谦的美德,也使答谢式发言增色生辉。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到维也纳、柏林访问时,两个城市的人民热烈欢迎恩格斯。维也纳人民还为他的来访召开庆功会。

恩格斯在答谢时说:

如果说我在参加运动的50年中确为运动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奖赏,我的最好的奖赏就是你们。

恩格斯在讲话中并未因为对革命运动作出巨大贡献而沾沾自喜,显示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风貌。

5.加强交流,满足需求

获奖者往往是离不开听众的支持的。有的获奖者是听众投票产生的。答谢式发言时面对的是自己的崇拜者、崇敬者。因此,答谢式发言应与听众进行有益的交流,满足听众的需求。

1991年11月,上海电视台“今夜星辰”节目主持人叶惠贤荣获全国节目主持人金奖。他在发言时说:

我感到咫尺荧屏就像一片无际的海洋,主持人就像一条经受风吹雨打的小船。我将竭尽全力驶向观众喜爱、欢迎的彼岸。同时,也渴望得到观众的支持。

这段答谢式发言,叶惠贤通过巧妙的比喻,表达了他不辜负观众的期望的决心,并愿意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接受广大电视观众的检验。观众听其言,会得到一种满足感与欣慰感,讲话的意义也得到了升华。

四、暗示性发言

精彩的讲话不一定都由精妙华美的词语所构成,也未必见得一味直露胸臆,只要适时、适地、适境,讲法巧妙,同样具有震撼心灵情感和扭转乾坤的力量!

暗示性发言是指发言人在讲话中依靠某种提示来表达某种隐蔽的观点,以便使听众形成一种印象,认为这些观点正是自己思维的产物,并定势于脑中。

冯玉祥当旅长时,有一次驻防四川顺庆,恰巧另外一支“友军”部队也在附近驻扎。“友军”将骄兵惰,官长上街都穿着黑花缎的马褂、蓝花缎的袍子、在街上摇摇摆摆,像当地富家公子一样。

有一天,冯玉祥听到这样的报告:“我们的士兵在街上买东西,第四混成旅的兵见到了,就讥骂我们,说我们穿得不好,骂我们是孙子兵。”

冯闻之,只是淡淡一笑说:“由他们骂去,有什么可气的,不要理他!”

冯玉祥见官兵余怒不消,敏感地觉察到有可能出乱子,便立即集合全体官兵,发表队前讲话:

刚才你们来报告,说第四混成旅的兵骂我们是孙子兵,听说大家很生气,可是我倒觉得他们骂得很对。按历史的关系说,他们的旅长曾做过二十镇的协统,我是二十镇里出来的,你们又是我的学生,算起来你们不正是差两辈吗?他们说你们是孙子兵,不是说对了吗?

再拿衣服说,缎子的儿子是绸子,绸子的儿子是棉布,现在他们穿缎子,我们穿布衣,因此他们说我们是孙子兵,不也是应当的么?不过,话虽这么说,若有朝一日开上战场,那时就能看出谁是爷爷,谁是真的孙子来了。

几句话把官兵们讲得大笑起来,怒气全消。

这篇演讲词通篇不见驳,却句句是驳;通篇不见斥,却句句是斥;没有说教,却令人深受教育。寓刚于绵,寓蔑视于诙谐,寓教于趣,欲抑先扬,层次分明,语言通俗,疏通了士兵的郁闷心扉。

由此可见,暗示性发言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直言叙意,但听者明理;判断性的结论发言人不说,但听者个个都可作出。

冯玉祥这段简短的讲话直到最后也没有给出一个判断,但官兵个个都能作出判断,并懂得了是否是孙子兵不取决于穿着如何,而在于能否打胜仗或是否能征善战。

暗示性发言通常可以免除威严和说教,以一种比较含蓄的说法,获得“曲径通幽”之效。

德国女数学家爱术·若德获博士学位后,却一直不能开课,因为她还没有得到讲师资格。

在围绕她应不应该评为讲师而讨论的时候,人们关注的并不是她的才学,而是她的性别。在评议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因无先例,不能通过。面对这种情况,科学家希尔伯特发表他的讲话:

先生们,性别绝不应该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我请先生们注意:大学评议会,毕竟不是洗澡堂!

五、发泄式发言

发泄式发言,是借适当的修辞式语法,借此说彼,指东说西,以达到发泄自己心中不快、郁闷或嘲讽、揶揄对方的目的。

从前,有个县官带着随员骑着马到王庄去处理公务,走到一个岔道口,不知朝哪边走才对。

正巧一个老农扛着锄头走来,县官在马上大声问老农:

“喂,老头,到王庄怎么走?”

那老农头也不回,只顾赶路。

县官大声吼道:“喂!”

老农停下来说:“我没有时间回答你,我要去李庄看件稀奇事!”

“什么稀奇事。”

“李庄有匹马下了一头牛。”老农一字一板地说。

“真的?马怎么会下牛呢?”县官百思不解。

老农认真地回答说:“世上的稀奇事多哩,我怎知道那畜生为什么不下马呢?”

对于这位问路时既不下马,还大声吆喝的县官,老农机智地运用了双关语给予揭露和讽刺。

他借字面上的李庄之马下了头小牛却不“下马”的“稀奇事”,发泄对身为县官的大老爷连问路时该“下马”都不懂的愤怒心情;借字面“畜生”,斥责连做人的常礼都不懂的县官。

六、激励式发言

激励式发言,就是一种有意识运用刺激性语言,激发对方自尊以使之振奋的讲话方式。

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激励语言用得适当,能激起对方同情、反感、尊敬、蔑视、悲愤、欢乐等肯定或否定的感情,从而使对方形成与自己相同的观点,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激励语言的用法很多,下面略举几种。

1.直激法

就是面对面直出直入地贬低对方,刺激之、羞辱之、激怒之,以达到使他“跳起来”的目的。例如,某造纸厂改革用人制度,决定对中层干部在厂内张榜招贤。

榜贴出后,大家都看着有能力、有技术的技术员小黄。然而由于某种原因,他正在犹豫不决。

一位老工人走了过去,直言相激:“小黄啊,厂里花那么多钱送你去上大学,你不是个优等生吗?大家巴望着你出息呢,没想到,你连个车间主任的位置都不敢接,你真是个窝囊废!”

“我是窝囊废?”话音未落,小黄跳了起来,说:“我非干出个样儿来不可!”

他当场揭榜出任了车间主任。

2.偏激法

就是有意识地褒扬第三者,以暗示的方式贬低对方,从而激发对方奋起向上、超越第三者的决心。三国时,诸葛亮说服孙权共同抗曹,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实际上,夸耀旁人,在客观上就等于贬低了对方,使其自尊心受到刺激。为恢复失去的心理平衡,被刺激者必然奋起直上,压倒自己的对立面,这样就使说者的目的得以圆满实现。

3.暗激法

就是有意识地褒扬对方光荣的过去,从而激起他改变现状的决心。

某化工厂食堂办得不好,工人有意见。

一天,刘书记把转业干部、行政科高科长叫到食堂,见工人们又敲筷子又敲碗,骂骂咧咧的情景,然后说:“老高,你的老部队在新疆吧?”

“是的。”

“你在部队是优秀炊事员、优秀司务长?”

“是的。”

“你当军需股长时立过二等功?”

“是的。”

“那,现在呢?”

老高低下了头。

刘书记说:“咱不说别的,就说为转业干部的声誉,你也不能把工作放松到这一步啊!难道你连个伙房都搞不好?!”

第二天,老高就像变了个人,下伙房亲自抓。半个月后,食堂大变样。

由此可见,这种暗激式的激励语言,对那些在思想上、工作上曾经有过光辉一页的人是十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