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16538800000015

第15章 蒲甘,缅人的心灵故乡(1)

骠人的世界

2013年情人节的中午,我乘坐的亚航航班降落在了缅甸的仰光机场。从曼谷起飞到仰光降落,只用了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在游览东南亚其他国家时,我往往会选择从陆路过境,只有缅甸是个例外,虽然它和中国、泰国、老挝都接壤,但由于政策上的限制,在陆地口岸即使过境,也不能深入内地,所以,游客的选择只能是飞进飞出。

从机场到市中心区时,我和几个法国人拼车,坐在前座的我和司机交谈了起来。他边注意着路上汹涌的车流,边告诉我说:“去年的时候,仰光市的公路上还没有几辆车,可是去年政府突然放开了购车政策,买车不用再经过政府的同意,于是出现了不少汽车市场,结果仰光的街道迅速被堵塞了。”

正说着,他的手机响了,是一款漂亮的摩托罗拉安卓手机,他拿起电话聊了起来。

在我来缅甸之前,朋友们提醒我:缅甸几乎没有手机,而且手机的价格很贵,打电话更贵,那儿还处于电子化之前的时代。

等司机打完了电话,我连忙向他询问实际情况。他告诉我,两三年前,缅甸是没有什么手机,电话费也很贵。他举例说,他的手机购买时花了50万缅元(大约折合600美元),而现在这样的手机可能只有一半价格了。几年前,一款苹果手机的价格则高达几百万缅元。

他把手机放在车前继续解释:“现在有手机的人已经很多了,手机越来越普及化。打电话的费用也降下来了,一分钟还不到100缅元(不到1元人民币)。”

当汽车停下来等红灯的时候,路边的汽车游商们见车里是几个外国人,连忙凑了上来,向我们展示着一份打印的文件,那是一份《外国人投资法》。于是司机又朝我们抱怨了一通美国政府光嘴巴甜,却没有实际行动,不肯解除对缅制裁以至于外国人没法在缅甸投资。

当汽车路过茵雅湖的时候,我突然问他:这个湖旁边是不是昂山素季的住宅。他听说我知道昂山素季,显得很兴奋。当他听我说出吴登盛总统的名字时,更把我当成了知己。

“缅甸的变化太大了。”直到我们下车,他还在感慨着。

在外界看来,缅甸自从吴登盛当选总统之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是军人独裁政权一员的吴登盛总统不仅邀请反对派参加议会,多次被软禁的昂山素季还当上了议员和在野党领袖,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新闻自由改革都在剧烈地进行着。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话似乎印证了这些变化。

然而,在仰光的一位韩国人似乎并不这么看。他告诉我:

“你看到的只是仰光,而仰光作为曾经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一直发展不错,如果你到农村看一看,就会发现那儿仍然穷得一塌糊涂。至于《外国人投资法》,目前也很难看好,因为对缅甸的制裁没有取消,没有办法利用外国的银行进行资金往来,人们不敢随便来投资。”

到了曼德勒(Mandalay),几位表演艺术家则干脆举起了一个啤酒瓶,告诉我们:“缅甸的啤酒经常换商标,但它的酒却从来没有变过。”

在缅甸,我不想仅仅作为一个旅行者,在其他几个国家我试图用游人的眼睛去观察,但对于缅甸却充满了另一种期待。

这个国家如今义无反顾地开始了政治改革,改革的动力何在?

在这里,我仍然按照自己的习惯,从缅甸的历史和文化入手,观察这个东南亚最像中国的“帝国模式”国家。

缅甸进入信史时期,最早的记载体现在《史记》中,它和汉代著名使臣张骞有关。

根据记载,张骞为了联合大月氏抵抗匈奴,带着他的使团从新疆进入了中亚。中亚本来和缅甸相隔甚远,但张骞在中亚一代活动时,竟然意外地发现了那儿有商人在出售中国四川一带的商品。那时从四川到中亚,需要北上经过长安,再经过河西走廊到新疆,路途遥远,张骞感到很奇怪,连忙询问对方从哪里得到的,对方的回答更出乎他的意料:这些商品从印度(身毒)过来,而印度的商品又是直接从四川得到。

在这之前,人们还几乎没有听说过印度,即便知道有印度,也会认为要去往印度,必须先经过中亚。那么印度人怎么能从四川得到货物呢?

最有可能的答案是:有一个未知的区域连接起了印度和四川。

在《史记》中记载了张骞下面一段话,在这段话里,张骞聪明地测算了印度的方位,得出了印度距离四川较近的结论:

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即印度)。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张骞的猜测是对的,当时从四川经过云南、缅甸已经有一条发达的贸易路线将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联系起来。从中国到达印度一般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新疆经过中亚向南,通过阿富汗进入印度,这条也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南分支,另一条是经过缅甸的丛林之路。

有趣的是,从丛林之路到达印度的四川货物本应该在印度东部地区使用,却由商人携带着穿越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再经过巴基斯坦、阿富汗传入了中亚,可见古代贸易体系的发达。

公元69年,东汉政府设立了永昌郡,统辖云南和缅甸的交界地带,其控制力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的缅甸境内。

除了中国的记载之外,缅甸人也有自己的史书,这些书对于人们了解缅甸和东南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史书中,最著名的一本叫作《琉璃宫史》。

在缅甸的贡榜王朝①(贡榜王朝(1752要1885),缅甸最后的王朝,又称雍籍牙王朝。《琉璃宫史》全名《琉璃宫大王统史》,始编写于1829年,历时近4年完成。——编者注)时期,缅甸王室曾经组织人在皇宫内的一座宫殿(琉璃宫)内修撰了一本类似于国史的书籍《琉璃宫史》。

《琉璃宫史》对我的吸引力更多来自于它的佛教世界观。不同于******或基督徒们的史书,这本书以“科学”的精神展示了佛教的魅力。它的地理知识来源于佛教的《俱舍论》,考证部分则系统展示了佛教逻辑学(因明学),写这本书的大师们试图通过逻辑学的推理和论证,将佛教典籍、考古学、文献学混合起来,互相校对着,小心地求证缅甸的史前时期。

这种求证由于带着经院哲学先验论的色彩,使用的材料也大多数来源于传说,以至于结论显得有些荒谬,但他们的认真态度却并不应该被怀疑。也许史书卷首的诗序说明了他们的态度,也说明了王室编撰此书的目的和过程:

作为一国典籍史册,

或撰君王是非功过,

或写国家兴旺衰盛,

或志宗教变迁沿革。

谬误种种各持一说,

事实不当反复揣度,

召见有识群臣众僧,

齐集一堂殿前高阁。

百宝镶嵌琉璃宫殿,

圣贤之士众聚其间,

研究种种典籍史册,

考证件件碑铭遗篇。

彼此研究互相切磋,

取其精华舍其糟粕,

尊重历史讲求实证,

精心编纂推敲琢磨。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一个真正的佛教徒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充满了好奇心,也许《琉璃宫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答。

根据佛教理论,世界永远在出生和毁灭间徘徊,每一次世界的劫难都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坏、空、成、住”。所谓“坏”,就是世界彻底毁灭;所谓“空”,就是当世界毁灭之后完全一无所有的状态;接着,世界重新开始形成,生物开始出现,这就是“成”时;当世界形成后,会有一段稳定的时期,这就是“住”。每一次“住”,只不过是为了下一次“坏”做准备,虽然这一个循环的周期很长,却注定会发生。

世界的形状形成于“成”时,这个形状是一系列的同心圆结构。“成”时的最初,日月首先形成,接着是位于世界正中的须弥山,在它的顶部居住着帝释天。须弥山的周围有七座金山、七大香海,再外面是一圈称作铁围山的山脉,山脉将须弥山团团围住,与外面的世界隔离。铁围山脉之外是四咸海,形成了下一个同心圆。在四咸海的四周,则分布着四个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人类就诞生在南赡部洲之上。

在人类最初的时候,他们的食品高贵纯洁,他们不需排泄也不需要性、可以长生,但随着“住”时代替了“成”时,好的食品没有了,人们也区分出了男女,于是,衣食住行成为人类的必须。接着有了一位叫作摩诃三摩多的国王,并出现了四种姓。

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类的寿命也越来越短,最初人们可以活几乎无限岁,后来则越来越少,现在的人们只能活一百岁,而在未来,最短的时候,人类只能活十岁。由于寿命的缩短,最初的国王可以统治数亿年,后来的国王则只有几十年的统治期限了。

当最初的王朝分裂之后,摩诃三摩多的子孙遍及世界各地,并建立了许多小国家。

佛陀的祖先释迦族就是摩诃三摩多的后代,他们建立了一个叫作迦毗罗卫的小国家。根据《琉璃宫史》的记载,从摩诃三摩多王到佛陀,其间共经历了334569代国王。

关于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如何成佛,已经是尽人皆知的故事,然而根据《琉璃宫史》的记载,在这一次世界的劫难循环中,却一共要出现五位佛,我们崇敬的乔达摩佛(释迦牟尼佛)只是其中的第四位。这或许就是中国人说“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来历。

关于这五位不同的佛,史书中也有详细记载:

当人类寿数还有40000岁的时候,一位叫作拘楼孙佛的佛出世了,他一共活了32000岁才辞世,他协助无数的生灵获得解脱,功德圆满后涅槃离去。

一佛死后,人类的寿命从40000岁逐渐减到了10岁,接着开始反向增加到了几近长生不老,再减到了30000岁,这时,拘那含佛出世了。二佛活了24000岁并安然去世。

二佛死后,人类的寿命从30000岁逐渐减到了10岁,接着开始反向增加到了几近长生不老,再减到了20000岁,这时,迦叶佛出世了。三佛活了16000岁并安然去世。

三佛死后,人类的寿命从20000岁逐渐减到了10岁,接着开始反向增加到了几近长生不老,再减到了10000岁,这时,乔达摩佛本该出世了。但是,四佛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还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完成修行,以至于等他成佛的时候,人类的寿数已经减少到了100岁。可怜的乔达摩佛只活了80岁就怏怏离世了。

至于接下来的五佛弥勒佛到底能活多久,我们只能期待他降生的时候,不要让世界立即进入“坏”时。

当这样的世界观逐渐聚焦到人类生存的南赡部洲时,《琉璃宫史》也就从神话逐渐走入了现实。在南赡部洲上,有着神山圣湖以及流出的四条大河,一条河如象嘴一般,一条河如马嘴一般,一条河如狮嘴一般,一条河如牛嘴一般。由于佛教来源于印度,根据印度的地理位置,人们很容易想到,所谓的神山圣湖就可能位于它北方的西藏境内,在西藏的西部有神山冈仁波齐(印度称为凯拉什山)和圣湖玛旁雍措,附近的区域则有四条河流,分别叫作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象泉河(印度河的主要支流)、马泉河(下游为雅鲁藏布江)和孔雀河(恒河的重要支流)。

根据《琉璃宫史》的记载,当这些河水流到人间后,滋养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印度的国境内则滋养了大大小小许多国家,主要的国家有16个,这就是十六国时代。

佛陀时期,印度的确存在十六国时代,或者说印度的战国时代。公元前500年之前,印度次大陆小国林立,最主要的国家有16个,其中最大的叫作摩揭陀,这个国家逐渐统一了印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为孔雀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这样,历史和神话就无缝地衔接了起来。

既然《琉璃宫史》记载上古时期还是以神话为主,那么,我们为什么说作者们充满了科学精神呢?

那是因为,作者在写作时,只能通过已有的材料来做校对,由于他们所能接触的史料和佛教经典都相信上面的传说,我们就不能指责他们不科学。而他们的写作方法则已经很“现代”了,由于各个佛教经典的记载都不相同,他们必须从各种说法中选择合理的,为此,作者们阅读了大量的史料,经过足够的推敲才做出选择,有时为了一个数字(比如佛陀之前到底有多少代国王)都要推敲半天。佛教的逻辑学是比较发达的,这也有助于作者们利用发达的工具来寻找真相。

和现代人一样,当时的作者已经开始使用考古证据,从发掘的一些碑文上考证事情的真伪。这些考证方法使得这本史书更接近现代,更靠近真实。

根据《琉璃宫史》记载,印度的释迦族虽然为世界贡献了乔达摩佛,但在佛陀没有死的时候,释迦族已经走向了衰落,并最终被它的宗主国拘萨罗灭亡了。但在灭亡之前,释迦族的一位王族率领着一批人到达了缅甸境内,建立了一个叫作太公的国家。之后,释迦族的后代又来到了缅甸的卑谬(Pyay),建立了室利差呾罗(Sri Ksetra),这个城市的建立使得缅甸的辉煌时期开始了。

考古学家证实,室利差呾罗是存在的,甚至我们现在还能找到它的痕迹,就在现代的卑谬附近。

另外,考古学家还告诉了我们更多关于缅甸早期的历史。

也揭示出,室利差呾罗的人种实际上和后来缅甸居于统治地位的人种缅人属于不同种族,这里曾经存在着另一个已经消失的民族: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