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只赢不输
16536900000012

第12章 跳出时间陷阱(3)

Flick'r的联合创始人卡特琳娜·菲克这样解释道:“如果你在自己的公司里陷得太深,内部和外部的机会可能都会失去。一头扎在‘工作’里的话,你不仅会错过精彩的时刻,也会错失成功的机遇。”

潜水艇会用潜望镜来评估周边环境、确认目标和威胁,企业的管理者也可以这样做。睁开眼,多用用潜望镜。

当你一心只盯着工作的时候,请记住,抬眼向四周看看,这恰恰是“专注工作”的一部分。看起来你是把眼光移开了,但事实恰好相反。后退一步,反而有助你看清全局。

“商业是一场充满变数的游戏,适应能力强的人才能胜出。想要增强适应能力?你得看到外界发生了什么,然后作出反应。为了看清外头发生了什么,你得时不时抬起头来,深呼吸,把眼光移到你这个疯狂的小圈子之外。”卡特琳娜说。

视野狭窄的毛病会在很多地方显现出来。例如技术型公司时常过分关注产品性能,而忽视了顾客的需求,只顾埋头执行预定战略,结果市场早已变了。

试想一下,你舒舒服服地休了个假,回来之后把精力集中在正确的事情上,而且效率更高。这个主意怎么样?暂时离开一阵子,你往往就有了新的视角,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哪些事情更重要。不知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度假回来之后,你毫不犹豫地把某些任务从待办清单上删去了,或是想到了突破性的、能够把企业带上一个新层次的好创意。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年只能有一两次?为什么不能一个月一次、一周一次,甚至一天一次?

起身换个环境,或是让自己动起来。周末出去走走,或是去个以前从没去过的地方,周一回来继续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状态奇佳。这些都好比是拿起“潜望镜”,观望你那小小的舱室之外发生了什么,不管你是只看了5分钟,还是看上5个月。

跳出时间陷阱7

切勿迷失在细节里,见树不见林

避开掠夺成性的人

马丁·本耶格伽德

跟自然界里一样,商界里也有掠夺者,这是生活的常态。有些人想占我们的便宜,欺骗我们,这种人可能很有魅力,精明狡黠,很难识破。比如有些风险投资人看似对创业很有帮助,却躲在幕后操纵现金短缺的创业者,坚持拿走多数股份;再比如某些品行不良的合作伙伴,故意捏造数据,少支付给我们应得的钱。

幸运的是,这类掠夺成性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在这个越来越透明的世界,他们很难生存下去。但这样的人依旧存在,尽管对付他们看似浪费了宝贵的精力,我们还是得这样做。

最有用的心态就是,在每一段新的人际关系展开之际,我们都要抱持信任和开放的心态。十个人里有九个是善良的,就算第十次遇上个骗子,我们得到的也肯定比失去的有价值得多。在自然界里,小动物万一撞上了掠食者,可能就没命了。在商界,我们不会丢掉性命,但结果仍然有可能很悲惨。但如果我们警惕起来,还是可以避开这种人的,躲开随之而来的危险,把精力放在积极正面的关系上。

为了在事业上取得更多成就,生活得更加幸福,十分重要的就是绝不要重复犯错。万一遇上了这种掠夺成性的人,你一定要吸取教训。迅速抽身走人,永不回头,不要在上面多浪费一点点时间和精力。把自己重新调回“信任模式”,寻找能够鼓励并回报你积极心态的新同伴。你并不需要跟所有的人都合作,选择那个能够给你能量和幸福感的人,避开那些想榨干你或利用你的人(不管他们是不是故意的),这种做法一点问题都没有。

别跟混球缠个没完,这太浪费时间了,不要隐忍和迁就。同样重要的是,别让这事把你也变成混球。

跳出时间陷阱8

别跟混球缠个没完,自己也别当混球

不做控制狂

乔丹·麦尔纳

你正在做一件很喜欢的事情,或许是陪孩子们玩,或许是跟朋友外出聚餐。每一个人看上去都全身心地投入在眼前的事情里,享受着友人的陪伴,聊天,大笑……可你却没办法关注当下,你忍不住在想公司里怎么样了,每件事情都做好了吗?走的方向对不对?我现在是不是应该工作?这种感觉糟透了,可你却忍不住要想。家人和朋友似乎注意到你心不在焉,而你也苦恼地注意到,你正在错失美好的一刻,可你就是管不住自己。如果你的心没有离开办公室,下班休息岂非徒有虚表?更有甚者,坐在那儿懊悔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烦恼就像个摇椅,它让你有事干,却依然待在原地。

——格伦·特纳(Glen Turner)

这样过日子的话,你心里会充满懊恼和悔意,无论是对事业还是对生活都没有一丁点好处,这跟你“充分享受生活,同时开创成功事业”的目标简直是背道而驰。创业家兼铁人三项运动员米奇·索尔(Mitch Thrower)跟我们讲了他的心得体会,以下就是他活在当下、从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

“你要挑选能信得过的人为你做事,你要放手让他们犯错误,把控制权放给他们。创业者天生就是控制狂,我们之所以没法平衡工作和生活,这就是原因之一。诀窍在于,你只需确保事情做好就行了,至于是不是按你的方法做的,你就别管了。把事情做好,和把事情按照你的方式做好,你可得把这两点分得清清楚楚。”

相信你身边的人能把事情做好,如此一来,你就不用记挂那么多事儿,头脑会轻松很多。况且,通过放权,你或许还会惊喜地发现,由于你这么做了,企业走上了一个你从未设想过的新方向。

跳出时间陷阱9

该放手时且放手,切勿事无巨细都要过问

给商业计划书瘦身

马丁·本耶格伽德

世界各地的商学院里,学生们都要学写商业计划书。这种东西能把商业创意分析清楚,准确又详细地呈现出来——市场有多大?谁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每年营业额会有多少增长?五年内的预算和详细规划是什么?作为一种学术训练,它或许有些价值,但对很多创业者来说,这个方法其实没什么用,全是靠猜的,只是空想而已。

37Signals的贾森·弗里德在他的畅销书《重来》(Rework)中简明地说出了他的看法:“要预估未来几周、几个月、几年的事情,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这话再正确不过,看来这么想的不止我和乔丹两个人啊。

皮尔·珂兰道夫(Peer Kolendorf)是一名丹麦创业家,旗下有5家公司都成功售出,最大的一家卖出了3000万美金,他同时还兼任欧洲工商学院(INSEAD)的副教授。第一堂课开头,他总是告诉学生们,不管你们往商业计划书里写什么,都有可能站不住脚。

“大家都一脸迷惑,赶紧翻出表格,看哪里写错了。”皮尔乐呵呵地说。

这不是学生们的错。你认为能说准一家初创企业在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这简直是傲慢自大。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花在瞎猜上,无异于浪费。

每年有数百万小时的时间都这样被浪费掉了,聪明的人们一页页翻着其实永不会开花结果的PPT和商业计划书。绝大多数企业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演化,人在写计划书的时候,往往是最不懂该怎么做的时候。刚开始创业,就认为自己无所不知,能掌控一切,这种心态太危险了。你需要明白的是,你还有大把东西要学,而且要让客户的行为指引你。

如果你需要说服投资人或银行,那你八成得硬着头皮瞎编一通(后面很快就会谈到这个)。幸运的是,投资人也开始醒过味儿来了,很多人不再愿意看五十几页的PPT和没完没了的虚构规划。他们也开始采用新方法来评估初创企业,比如在正式投资之前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企业的成长势头如何,甚至还会出席这家公司的客户会议。

商业计划这种东西基本上是在学校里发展壮大并受人追捧的,因为它比较具体,方便老师评估打分。随即它就风行起来,遍地开花,因为我们总是先从教育机构学本事、长知识的。

如果你愿意在学校里花上四至六年时间研习商业,却不去掌握把企业做起来的最新、最重要的技能,那你的想法可真是危险。的确,在学校你可以学到很多有价值的本领,比如打陌生拜访电话、设计产品原型、制作新颖营销的视频等,但为什么不利用在校时间学点能让你真正出类拔萃的本领呢?

Techstars、Y Combinator和Startup Bootcamp这样的创业加速项目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你去申请的时候,他们根本不会向你要商业计划书(更别提看了)。相反,你要填一张表格,上面的问题不会超过20个。如果你通过了第一关,下一步就是10分钟的电话面试,随后是更长的电话面试。最后,如果你依然没被刷掉,你们就可以面对面细谈了。

如果你读了这本书,那么你大概听说过Groupon,一家有史以来成长速度最快的公司。如此巨大的成功,必定是从第一天就规划好了的吧?非也。实际上,它最早只是一个集体协作开放平台The Point的副产品,机缘巧合下成长了起来。做企业充满变数,绝大多数初创企业都会根据市场反馈情况不断调整定位,直到找到一个能够稳稳站住的领域为止。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撰写商业计划上,不如拿一页纸,简简单单地把以下几点写出来:愿景,价值,几个关键数字,三个最重要、马上就应该去做的事情。然后开始干实事,给客户打电话,设计产品,吸引媒体的主意,或是调整广告方案。做完之后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回家了,用不着因为没写出一份五年商业计划书而羞愧。

跳出时间陷阱10

再也不写长篇的商业计划

别再藏着掖着啦

马丁·本耶格伽德

他的举止挺招人喜欢,而且精力充沛。房间里坐了五六十个程序员和创业者,他有3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的创意,可以展示3张幻灯片,引起大家的兴趣,拉几个人入伙,一同创业。

他开口了:“我有个特棒的主意,做一个关于潜水的门户网站。我是个老师,之前从没创过业。我需要找几个同伴一起做,特别需要一个高水平的程序员。”随后他放了几张潜水和装备的图片,介绍过程结束了。

前排有个程序员,膝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举起手提了个问题:“你能给我们多讲讲你的想法吗?”创业家的答案很礼貌,却也很坚决:“现在还是不讲了吧。”

他继续说下去,态度尽可能地友善:“我不想说得太多,因为这个想法真的很棒,万一有人抄袭走了,就不好了。”对话结束了,听众客气地鼓了鼓掌,他坐回了自己的位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很不幸,它并非唯一的特例,我见过大量类似的。

在Rain******,经常有人问我们:“你们是怎么替创意保密的呀?”现在我已经知道怎么回答了,头几次被人问到的时候还真有点措手不及,因为我完全不理解他们的逻辑。我们花了那么大力气,希望找到最好的办法把创意传播出去,为何还要保密?你知道有谁是凭着“秘密”创意成功的吗?

我们第一次看见这个世界,就是透过自己的眼睛,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如果我们没能成熟起来,没有跨越这个阶段,我们往往会误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宇宙的中心。没错,我们是自己的中心,可别人也有人家自己的生活、时间表和梦想。认为见到的人都一心想着剽窃你的创意,这未免有点妄自尊大了吧。

Skype的创始人兜了好大一圈,才找到愿意投资的人。如今,我们觉得他们的创意简直是天才神作,要是那时候听见了,八成要把它偷过来据为己有。但更有可能的是,如果我们穿越回2003年,我们可能会礼貌地听着加努斯·弗里斯(Janus Friis)和尼可拉斯·曾斯特罗姆(Niklas Zennstrom)说完,转回头去接着做我们自己热衷的东西。

人类的动机和心智的运作机理没有那么简单,你不大可能轻易放弃自己的项目和创意,转头去做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