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
16533500000009

第9章 工作为谁——为使命而非卖命(1)

工作是人生运转自如的转轴,影响着人的一生。为谁工作为谁忙?如果不弄清这个问题,尽管毕其一生,你的人生只能是暗淡无光,毫无生机,你的事业也与成功无缘。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用什么去专注工作,重新点燃工作激情,实现自我价值?是寄予空洞的口号?还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反思?

为谁工作为谁忙

我在为谁工作?这样的思考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是觉得自己在为公司工作,或者说是在为老板工作;另一个就是认为为自己工作,而且无论是在什么单位。很明显,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也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

对于前一种人来说,这似乎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他们的逻辑大致是:我在企业工作,而企业是属于老板的,那所以很明显,我在为企业、为老板打工。至于通过工作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他们都把这些简单地用薪酬加以衡量,他们只关心薪酬的多少,这也是他们工作最大、最原始的动力。

对于后一种人来说,虽然身处企业,企业也属于老板这一从属关系同样存在,但他们更多看中的是通过工作,自己从中得到的收获。薪酬当然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他们更关注在工作中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因为他们清楚这些才是自己事业大厦最不可缺少的基石,而薪酬就如同这座大厦漂亮、悦人的装潢一样,随时都可以更换。

刘畅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了一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周末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里的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你把那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弄懂了吗?”朋友问他。“还没有!”朋友对他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工作,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书写合同等具体细节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刘畅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地工作起来,甚至下班之后,还常常留在办公室里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

半年之后,刘畅偶然在出差时遇到这个朋友,朋友问:“现在你大概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刘畅说:“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职、又加薪。说实话,不仅仅是老板,公司里的其他人都开始敬重我了!”

可见刘畅是幸运的,他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深刻体会到了一个人生哲理:你不是在为老板打工,而是在为自己工作。因为工作不仅让你获得薪水,更重要的是,它还教给你经验、知识,通过工作,可以提升你自己,从而变得更有价值。

工作是为了你自己。如果一开始就弄不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那大好的时光和青春的年华就将在漫无目的中虚度,最终与成功无缘。在工作与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人这么说:“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凭什么要我做这做那,一个月才给我这么一点钱。”“这不是我的事情,让张三去做吧。”“差不多就行了,是公司的事,又不是我自己的事情。”

这些话我们在很多场合听过,而说这些话的,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本来有着丰富的知识、不错的能力,却由于不断地生活在抱怨中而常常面临如何找到下一份工作的难题。

像这样的年轻人可以说到处都有,他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始终抱着“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的工作观念,他们认为,工作就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这样的工作观念让无数年轻人错失了人生中宝贵的机会,甚至等到中年时候仍在不断地埋怨自己所在的企业。

有一个名为齐瓦勃的美国青年。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3年后,齐瓦勃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公司中最优秀的员工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勤奋地工作着,默默地积累着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唯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你到底在为什么而工作呢?难道你觉得你工作就仅仅是让老板看,然后从他那里换取每个月的工资吗?还是为了自己的使命?为了自己的幸福?为实现和提升自己的价值?只有对自己工作的目的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饱满的热情,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积极的开拓进取精神,顽强拼搏的斗志投身到工作中去,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工作不等于工资

在这个世上,天生富贵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是一定要工作的,最本能的需要,便是养家糊口。因此,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工资的多寡便成了首先考虑的条件。当你问他“你为谁工作”的时候,他会说:“那当然是谁给我钱,谁给的钱多,我就为谁工作了”。“我只拿这点钱,凭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而已。”“我只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了,多一点我都不干。”“工作嘛,又不是为自己干,说得过去就行了。”

他们总是在计算自己的得失,生怕吃了亏。可实际上,他们失去了成长的机会,也失去了升职加薪的机会。到头来可能连本应得到的工资都得不到,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一代的新人取代了他的位置。这就是只为工资而工作的可悲之处。

有一家花店要聘请一位售花小姐,有三个女孩来应聘。老板让她们分别独自在店里工作一周,最后根据绩效择优录取。

第一个女孩正在工作,某天,来了一位顾客,他选了一些花,要求女孩包装好。在等待的时候,他和这个女孩闲聊起来。他说自己是一名心理学家,正在做一项研究,了解人们对于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心理反应。“怎么样?花店的工作很有意思吧?”他问道。

“唉!别提了,我每天累死了!我得常常把那些沉重的花盆搬进搬出,不停洒水,用剪刀修剪枝叶,还要按不同的要求进行配插、包装,手还经常被扎到,隔三差五我还得去花卉市场……”女孩没好气地抱怨道。

第二个女孩试用的那一周,那位顾客又来了,他同样在闲聊中问了这女孩对工作的想法。这个女孩说:“没什么特别的,我也是为了这份工资,要不然谁愿意干这份工作。”

当第三个女孩回答这个问题时,她笑着说:“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你看,那些绽放的花儿争妍斗奇,多漂亮啊!人在这里也会心花怒放的。工作当然并不清闲,不过当我把这些漂亮的花整合成一件艺术品,看着顾客欣赏的微笑,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给大家送去美的天使呢。你知道吗?我现在还报了一个插花学习班,对这样一个产生各种各样美丽的艺术,我简直不知道怎样着迷。”她把包好的花递给这位顾客。

其实,那位顾客就是老板。他聘请了第三个女孩,很简单,第一个女孩她把自己和工作放在了对立面,认为是工作给她带来了痛苦。可想而知,她在今后会在老板看不见的时候消极怠工,甚至故意破坏,以达到逃避工作的目的。这样的员工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是生活的弃儿,完全丧失生命的尊严。

而第二个女孩是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对这样的员工不要抱有过高的指望,他们抱着为工资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是企业可信赖、可委以重任的员工,必定得不到升迁和加薪的机会,也很难赢得他人的尊重。

只有第三个女孩,她是在为自己而工作,她从工作中得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她是永远不会厌倦的,可以想象,这种如花般的心情会让她在这个行业中越干越好,最后成为她终身不可分割的一项事业。哪个老板不希望有这样的一个员工呢?

因为为老板和工资而打工的人,没有信心,也不会有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宁愿少说一句话,少写一页报告,少走一段路,少干一个小时的活……

马斯洛理论告诉我们:工作为了工资,只是人们最低层次的需要;而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和要求。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工作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而,工作是为了价值而不是仅仅为了工资这个简单道理。

但在不少人眼里,工资就是他们的全部工作目的。有些人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给我多少工资,就干多少活”,“不是自己分内事情一律不干”,“公司的事情能推就推,做多错多”。表面看来,这些“精明人”没有吃亏,但长远来看,他们却损失“惨重”。他们逃避工作、推卸责任,整天为眼前的工资伤脑筋;却忘记了在工资背后深藏的更为珍贵的东西。工作给予了他锻炼、训练的机会,工作提升他的能力,工作丰富他的经验,在工作中他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格、完美自己的职业道德,所有这一切所蕴含的是他将来提高工资和提高职位的根本基础。

那种“短视”的“等价交换”:“我为公司干活,公司给我工资,我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让“短视者”错失了诸多机会。这其实是现代版的“买椟还珠”,拿到了工资,却失去了自己的前途和信心。或许公司正在为其升职、加薪而让其多有机会工作锻炼,但他本人却不能正视这些,因此丢掉可以获得成长、技能和经验的机会。

其实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绝不是唯一的一种。一个人如果只为工资而工作,没有更高远一些的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意识,工作起来也就没有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动的在接受,比如公司策划的一些需要员工积极参与的活动,只要不是下硬性任务到头上,而是希望员工自主参与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流产,这样公司的活动也没法开展,总是被强迫做事,自己也会觉得很累。

如果你请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问他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回报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想要走上成功之路,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件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所以,如果你觉得这份工作是被动的,没有乐趣的话,你最好的选择就是离职,重新去应聘。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你也将成为别人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获得更满意的酬劳。

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总是很容易关注别人的高工资,却很少去了解别人努力的过程。事实上,有果必然有因,天上不会掉馅饼,别人的高工资是努力得来的,不是凭白捡来的。如果你渴望能够有高工资,正确的做法不是每天盼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拿到,而是抛弃只关注工资的做法,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工作的成就,高工资自然就不盼自到了。

马克一开始来到了一家进出口公司工作后,晋升速度之快,让周围的人都惊诧不已。一天,他“泄露”了自己晋升迅速的秘诀。

马克先生说:“其实,这个很简单。当我刚开始去这家公司工作时,我就发现,每天下班后,所有人都回家了,但是,经理兰特先生依然留在办公室内工作,而且会一直工作到很晚。另外,我还注意到,在这段时间内,兰特先生经常寻找一个人帮他把公文包拿来,或是替他做些重要的服务。于是,我决心下班后也留下来,呆在办公室里。虽然没有人要求我这么做,但我认为我应该这么做,如果需要,我可以为兰特先生提供任何他所需要的服务。另外,我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为明天的工作做一些准备,抽空多了解一些工作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就这样,时间久了,兰特先生就养成了有事叫我的习惯,这就是我的秘诀。”

马克先生这样做是为工资吗?显然不是。事实上他也确实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物质方面的奖励,但是由于他的付出,他的工作总是很出色,业绩很突出,他也因此得到了老板赏识和一个成功的机会。

不要太计较工资的多少,它只是你从工作中获取的一小部分。保持积极的心态、勤奋地工作,不但获得内心的充实和宁静,也会获得他人的赞许和大家的认同,最终会获得公司的肯定和器重,升迁、加薪和奖励的机会也随之而来。

一个以工资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只是工资卡中的数字。如果工作仅仅是为了面包,那么生命的价值也未免太低俗了。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有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不要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工作就是为赚钱——人应该有比工资更高的奋斗目标。

记住这句话:把工资放在第一位,你可能处于贫穷中;把态度放在第一位,你可走向致富和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