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受益一生:跟随名嘴学说话
16532600000032

第32章 使你的交际更润滑:学习名嘴如何制造幽默(1)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地位,与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幽默不仅能帮我们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往,还能帮助我们处理一些特殊的人际关系问题,让我们能顺利地渡过困境。适当的幽默能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喜爱。

崔永元&巧用俗语显幽默

社交谈话中,如果能够采用日常用语,幽默机智地接对方的话茬,不仅能避免尴尬,而且还能赢得对方的认同和好人缘。

崔永元(1963~):出生于天津,父亲为军人,四岁时全家搬家到北京,1981年崔永元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四年后,他毕业顺利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客串中央电视台策划东方时空等节目。直到1996年崔永元才以《实话实说》的节目崭露头角,从此广受大家的喜爱。2002年崔永元离开《实话实说》,2003年7月,他着手策划并主持了新节目《小崔说事》,这个栏目目前也备受关注。

时至今日,人们一提到崔永元,仍会习惯性地想到《实话实说》,由此可见崔永元的机智和幽默早已征服了数以万计的观众。

高明的主持人在主持谈话类节目时,往往都比较擅长用幽默的语言来活跃现场气氛,借此来改变观众由于长时间收看节目而产生的倦怠情绪,崔永元就是这样一个主持高手。

《小崔说事·婚姻物语》中有这样一段主持语:

崔永元:你刚才说的是年轻人,再大一点的在选择对象上有什么特点呢?你也别光说好的,不好的、特别的也可以说一说。

刘香(一位善做红娘的嘉宾):那就说说您这岁数的吧。

崔永元:我42岁。

刘香:您这个岁数的男人一般就容易犯晕,爱盯着那些年轻的姑娘,虽然自己明明知道不成。合适您的姑娘您不盯,却非要盯着适合别人的姑娘。您知道吗?您就属于这一种。您承认吗?您觉得是吗?

崔永元:在我身上还没怎么发现这个(情况)的。但我周围的男同事确实是这样的,没错。

这里《小崔说事·婚姻物语》中还有另外一段对话:

刘香:在未婚、离婚或丧偶的女性中,三十多岁的人特别多。其中很多三十多岁的女性自己不了解当前婚介市场的行情,还想着要找三十左右的男性。可现在的情况是,即使像你(指崔永元)这岁数的未婚、离婚或丧偶男性,一般也都只愿找三十岁以下的女同志,而三十岁以下的女同志也很愿意找你这样的四十几岁的男性——因为你们成熟,有事业基础。

崔永元:就是说,现在我是“畅销”的?

刘香:你是“畅销”的,是精品。你不知道这个吧?

崔永元:真是不知道,知道早不干这个主持人了。

第一段谈话中,崔永元很清楚“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喜欢年轻漂亮的女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崔永元对此没有否认;因为他深知自己如果予以承认,就有损自己的“高大形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崔永元就借机以调侃来制造幽默:一方面将自己排除在喜欢年轻女性的中年男人的圈子之外,另一方面又承认“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喜欢年轻漂亮的女性”这个事实。这足以看出崔永元在调侃中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机智,在调侃中使用了幽默。

第二个故事中,崔永元先是用质疑来表达对自己是“畅销男人”的不确定,接着又以肯定的语气表示自己对知道自己是“畅销男人”太晚的遗憾。

以上两段谈话,都在告诉我们:崔永元使用的这种半真半假的调侃,对于激活节目现场的气氛,改变电视机前的观众收看情绪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是说,知名主持人崔永元调侃“调”出了自己独特的、为观众所喜爱的主持风格!

个人说话幽默机智,能使听着在含笑中增长智慧,同时还能应付一些尴尬的问题。机智幽默是在说话中将人的智慧和语言技巧巧妙地结合起来,揭示出事物的深刻含义,富有哲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每个人都渴望做个幽默的人,但是幽默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1.幽默需要客观心态

“幽默属于乐观者”,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幽默的谈吐是建立在说话者思想健康、情趣高尚的基础之上的。它对人提出善意的批评和规劝,它必然要求批评者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高的涵养性。一个心地狭窄、思想颓废的人是不会有幽默感的。幽默者品德要高尚,要心宽气朗,对人充满热情。无数的哲人,他们在与人讲话、谈心时,言谈话语间时常流露出幽默感,使人感到分外热情、亲切,这当然与他们具有乐观的精神,高尚的情趣息息相关。

2.幽默需要平常心态

现代社会环境瞬间变化,速度效率急剧加决,因而现代人时常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和焦虑,而幽默是最好的“减压阀”。幽默不仅能使人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谈笑风生,笑口常开,而且有助于你交际中左右逢源,事业成功。不少有眼光、有见识的公司经理、董事长,都喜欢选用那些能自我解嘲、改善环境、创造欢乐气氛的人。因为这些人容易取得人们的信任,人们也就乐于接受他的看法和他们推销的产品。

3.幽默需要淡然心态

许多很有成就的人物都用他们的幽默语言,淡然对待荣誉,成为典范。

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说中说道:我感到这份奖金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工作的,授予我一生从事关于人类精神的呕心沥血的工作。我从事这项工作,不是为名,更不是为利,而是为了从人的精神材料中创造出一些从前不曾有过的东西。因此,这份奖金只不过是托我保管而已。为这份奖金的钱找到与奖金原来的目的和意义相称的用途并不难,但我还想为奖金的荣誉找到承受。

这就是说,幽默还需要淡然的心态,

4.幽默需要平静心态

愤怒与幽默是完全不相容的。幽默是一种宽容大度的表现,成功人士幽默的技巧不是放任自己怒气冲天,而是抑制怒气,化解怒气。愤怒则是直接针对所要攻击的对象,轻则怒目而视,愤愤不已,重则恶意谩骂,大动干戈。

因此,愤怒离幽默甚远,当情感紧紧被伤害对方的意向所控制,就很难从中解脱出来,不可能从另一方面去考虑对方的自尊或对方的愚昧作悲天悯人的退让,更不可能化怒为趣。

幽默需要用心发挥和创造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哪里是什么天才呢,我连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要用在我的工作上。”这些名人、伟人,由于他们都以幽默的力量、淡泊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荣誉,故他们的形象在人们的脑际是不能磨灭的。

因此,不要拘泥于自我意识之中,也不要生搬硬套别人的幽默,你应该发掘自身的幽默话题,并将幽默的谈吐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升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幽默不仅能够使你魅力倍增,而且可以帮你化解尴尬,提高个人魅力。

马三立&趣说自己,活跃气氛

遭遇尴尬需要解围或、圆场或是需要活跃气氛时,巧妙地自嘲,趣说自己一定能够帮你达到预期的效果。

马三立(1914~2003):祖籍甘肃永昌,回族,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自幼受亲友影响,酷爱相声,12岁随父马德禄学艺,后拜周德山(周蛤蟆)为师专攻相声。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兄弟剧团,兼演笑剧,后一直在北平(即北京)、天津等地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参加天津市曲艺团。

马三立的相声,****博采,勇于创新,表演认真,长于刻画人物心理,善于铺垫情节,于平淡中见新奇,朴素中见巧妙,雅而不谑,谐而不俗,幽默、冷隽、自然、谐趣,对中国相声艺术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马三立在6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演出传统相声200多个,如《吃元宵》、《相面》、《卖挂票》、《黄鹤楼》、《卖五器》、《开粥厂》、《蜡点灯》、《白事会》、《八扇屏》、《反八扇屏》、《地理图》、《窝头论》、《文章会》、《梦中婚》、《对对联》、《三字经》等,编演新相声六七十个,如《买猴》、《偏方治病》、《开会谜》等。

关于语言的幽默,我国著名的相声艺术家马三立的相声中就有很多经典的幽默片段,其中最为知名的要算是:马三立的自我漫画:

我叫马三立,三立,立起来,被人打倒;立起来,又被人打倒;最后,又立了起来-但愿,不要再被打倒了。我这个名字叫得不好,祸也因它,福也因它。

我今年85岁,体重86斤。明年我86岁,体重85斤。我很瘦,但是没有病。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我的体重没有超过100斤。现在,我的脚往后踢,可以踢到自己的屁股蛋儿,我还能做几个“下蹲”。向前弯腰,可以够着自己的脚。头发黑白各占一半。牙好,还能吃黄瓜、胡萝卜,别的老头儿老太太很羡慕我。

我们终于赶上了好年头。托共产党的福,托三中全会的福,我不说了,事情在那儿明摆着,会说的不如会看的。没有三中全会,我肯定还在北闸口农村劳动。

其实种田也并不是坏事,只是我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生产队长说:马三立,拉车不行,割麦也不行,挖沟更不行。要不,你到场上去,帮帮妇女干点什么,轰轰鸡什么的……惨啦,连个妇女也不如。可也别说,有时候也有点儿用。生产队开个大会什么的,人总是到不齐,队长在喇叭上宣布:今晚开大会,会前,有马三立说一段儿单口相声。立马,人就齐了。

虽然马三立老师已经去世了,但他的这段自我漫画式的语言“自嘲”,却为我们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读了这段“自我漫画”,我们会觉得这位艺术大师“音容宛在”。

他说得诙谐而真诚:说自己的名字,将自己坎坷经历风趣地包含在“三立”之中;然后几组跌宕反衬的语段先抑后扬。他先详述自己“特点”:奇瘦却无病、85岁却“牙好”,为能做几个其他老人羡慕的“踢到自己屁股蛋儿”姿势动作、能吃黄瓜什么的而有点沾沾自喜……说到“好年头”用当时在农村受煎熬“妇女也不如”反衬“有时还有点儿用”,言语俏皮而又意味深长。

马三立采用这种幽默方式趣说自己不堪回首的痛苦往事,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觉着一丝悲凉,这是一种“冷幽默”。

通常我们在遇到尴尬需要解围或是圆场时,就可以采用马三立这种幽默的自嘲。但是这种幽默的自嘲,应该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自嘲”。

事实上,一般我们说的“自嘲”是对自己的趣说,是运用自己风趣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缺点、讲述自己的特征或失败的经历等的一种说话的方式。

因为这时候的自嘲,往往是趣说自己的缺点与失败需要勇气和智慧,因此格调轻松、俗而不陋的自嘲,通常是对生活底蕴的洞悉,这种自嘲总是用闪烁着智慧的眼睛,“微笑着”洞察社会、看待自己和人生,从而体现出一种爽朗、和善的品性。

很多时候,自嘲更体现为一种绝妙的随即应变技巧。比如这样一个故事:

解放前上海某大学有位姚明晖教授,体弱清瘦,他的穿戴总是宽袍大袖。入冬畏寒,他头戴大风兜,远看这位教授的脸,只露出一副近视眼镜、尖尖的鼻子和一撮山羊胡须,样子有些滑稽。有一次上课,他一进课堂就看见黑板上不知谁画了个酷似他本人形态的猫头鹰。然而姚教授看后毫无愠色,拿起粉笔,在旁边加上一行文字:“此乃姚明晖教授之尊容也。”

这个姚教授就是充分利用这样一种“自嘲心态”,从而利用自己的勇气和大度与他的学生共同完成这一则幽默,同时更为自己成功解了围。

这个故事说明,尴尬境况中需要随机应变,这个应变体现了姚明晖教授有一种大智若愚的通达和超脱,从而使学生对他产生高山仰止的尊重。因此,很多时候自嘲不是自己的自轻自贱,而是豁达开朗和返朴归真的人性美的一种体现。

自嘲式幽默的第一步——客观冷静剖析自己

要想学会自嘲,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因素,但是自嘲式幽默的第一步,需要能够冷静客观地解剖自己。

通过对自身的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十分完美,而是一个带有缺点的平凡之人。同时,你借着冷静发现真实自我后的评判以语言来加以表达,于是,自嘲式的幽默即产生了。这种将自己的缺点很大方地呈现在别人面前的说话方式,往往引起人们大笑后的好感,亦可加深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就像台湾知名艺人凌峰,假如他当初在春节晚会上只是礼节性地说几句客套话,加之年纪、形象他都没有优势,相信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淡忘他。然而,经凌峰这样轻松潇洒地幽默一下,至今使人们回想起来,还是印象那样深刻,清晰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