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诚实守信,笑傲职场
诚实守信是一张金质名片,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光明磊落,富有责任感和稳重感,同样的,一个讲究诚信的公司,也会给人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吸引各种人才的加盟。如今,就业竞争激烈,在每个求职者起点都差不多的情况下,诚实守信就成为最大的竞争武器。手握这张名片,无论于公于私都将无往而不利。你以诚待我,我以诚相应,一时的失信,十倍的努力都是无法补救的。
在国外,有一家著名的企业需要招聘销售主管,前来应聘的人很多。经过几轮的筛选,到最后一轮时只剩下了三个应聘者。其中一个叫约翰·卡尔的幸运者忐忑不安地走进了最后的考场,还没有坐定,人事经理就一脸惊喜地跑过来抓住约翰·卡尔的手,并给了他一个深深的拥抱,“我可找到你了!”经理激动地说。然后,就转头对女秘书说:“就是这个年轻人在公园湖里救了我的女儿,不留姓名就走了。真巧又碰到他了。”约翰·卡尔当时感到一脸迷惑,但马上镇定了下来,并感到了浑身发热,他看到幸运女神在向自己微笑。于是,他镇定地对还在激动的经理说:“不,先生,您认错人了。”“认错了?不,不,我记得那个年轻人脸上也有这样一颗痣的。”约翰·卡尔此时更加坦然了,“您是认错了,先生,上周我根本就没有去过那个公园。”
两天后,约翰·卡尔去公司任职,他关心地问经理的秘书:“经理女儿的救命恩人找到了吗?”秘书大笑起来:“什么救命恩人呀?经理根本就没有女儿。”
约翰·卡尔以自己的诚实赢得了他渴望的理想工作,可以想象,如果他以救命者的姿态出现,那他只能惨败出局。
在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好多求职者找工作时先“保底”、后择优的做法比较普遍。这让很多用人单位面临求职者毁约和不诚信的苦恼。从调查结果看,有39%的单位曾遇到过求职者毁约。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从参加招聘会接收简历,再到笔试、面试,用人单位为了招募到合适的员工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求职者毁约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用人单位必须重新开始新一轮招聘,招聘成本大大增加,使用人单位陷入被动的境地。一般求职者提出毁约的时候,招聘活动都已结束,原来候选名单上的求职位者,多半已经和其他单位签约,如果再从这些人中挑选人员来填补空缺,就可能造成新的毁约,形成就业市场上的恶性循环。
小于是已工作两年的教育培训老师,因为嫌原来的公司干活太累,想出去再换一个单位。由于他是研究生学历又有工作经验,他很快在天津某教委直属教学研究部门被接收,月薪2500元。小于很高兴地交了押金,签了聘约。
离下半年开学还有一段日子,小于到北京去玩,同时到几所大学询问了招收教师的情况。很凑巧,北京有一所著名大学需要小于这类专业的研究生,月薪可以拿到3500元,还有教师宿舍分配等。这对他极有诱惑力,权衡比较后,就动了毁约的心思。第二天,小于跟天津那家教学研究部门打了个电话,说愿意交违约金毁约,那边也没有什么意见。小于说,他当时想,天津那个单位也是很多求职者的热门,他们不会太在乎。
可是当小于兴冲冲地到北京这家大学签约,人事处处长看了他的求职信后,立即将其个人资料输入人事管理档案,随后那位处长却对小于说不能录用他了。小于问原因,原来人事处长通过联网的电脑知道,小于与天津那家单位才签了两天就毁约,他们不欢迎为了待遇就随意毁约的人。
小于很是后悔,但是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太看重经济利益,随便毁约,忘了做人的本分,忽视了做人的诚信,其结果只会自找苦吃。
如今,众多求职者把先签一个工作“保底”视为当务之急,却又在不停地挑选着自己最佳的归宿。尽管也有用人单位对此表示理解,但多数用人单位认为,毁约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求职者通过毁约尽管能获得一份看上去不错的工作,但影响到今后的职业生涯的诚信度。
曾有媒体报道,深圳一家知名公司发生了一起持假文凭者卷款逃跑的事件,在深圳市企业间广为流传,令很多企业心有余悸。于是,凡招聘到新人,都要将所招聘对象的文凭拿到验证中心去验一下。对于有的老员工,本来企业已经很了解,但在要提拔重用的时候,似乎觉得又不了解他了,生怕日后出了问题,因此也要将他的文凭拿去验明正身。
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企业的如此做法给人杯弓蛇影的感觉,但这不正是有些人的欺瞒作假行为所导致的吗?信任是双向的东西,互相以诚相待,自然皆大欢喜;但凡发现一方心存欺骗,另一方便会以十倍的警觉来防范,这样各自如履薄冰的合作,想必是不会长久的吧。
假文凭的“杀伤力”如此之大,其他形式的欺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的求职者为了得到一个梦寐以求的职位,给自己编造出种种本领,伪造各种证书,或者夸大自己的能力。比如对于某个项目,明明只是参与其中做了点零活儿,写到简历上自己却成了“主持”。这样,也许能够一时蒙骗过关,而当时间一长,开始接受考验的时候,也只能是原形毕露,弄不好还要丑态百出。如果用人单位不去追究,直接炒鱿鱼也就罢了,如果碰上一个一本正经的公司,还要在劳动手册上添上一笔,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不过,这种下场也是咎由自取,没有人会同情。所以也难怪,现如今稍微讲究一些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都是层层把关严格考察的。
既然踏入职场,就说明已经是一个成熟自立的人,应该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以诚信立足,凭真本事吃饭,应当是每个职业人心里的一杆秤。
7、重义轻利,善于约束自我
2007年,在黑龙江流传着一个真实的感人事迹。面对6500多万的双色球巨奖,一位只有800元月薪的员工,在得知替老板购买的彩票高中巨奖后,不为所动,第一时间告知老板得奖情况,并将彩票交给老板,甚至没有说过任何索要报酬的话语。
对于全国广大彩民来说,10月10日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双色球头奖开奖出现井喷,单期开出23注一等奖,其中15注被黑龙江一位彩民中得,含双色球加奖,中奖者共得奖金6500多万元,此巨额奖金创下了中国内地彩票奖金最高纪录,也推出了一位“史上最诚信员工”,在物质与精神上创造了双佳。
对于巨额大奖,一个月薪只有800元左右,与妻子、孩子租住在哈尔滨市,生活条件相当艰苦的代买员工来说,何止是一个天文数字呢,它更预示着以后生活的荣华富贵,将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而且,按照民间的说法,选中获奖号码的人,那是财气太旺了,巨奖沾了他财运。然而,在这位普通员工身上,不仅有旺盛的财气,更有一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做人之根本。不但他见钱眼不开没有悄悄昧下,而且在第一时间向正在外出差的老板报喜,甚至没有说过任何索要报酬的话语。
面对巨奖的诱惑,做人的差距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巨奖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该员工的做人的人格魅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见利思害,临财勿苟得”;“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钱财乃身外之物,人格是立身之本”等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在这位员工身上得到了充分继承和发扬。
重义轻利,“义”就是“诚”,讲究做人的诚信本质,拒绝外来的财气诱惑。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能坚守住在金钱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实在难得。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自古就是诚信做人,立世为德。
南宋时期,有一个秀才叫黄裳。他不仅学问高,而且还是一个诚实的君子。
一次,父亲派他到城里办事。夜晚,黄裳就在一家小客店里住了下来。由于赶了一天的路,黄裳觉得很疲倦,洗漱一下就熄灯上床,准备美美地睡上一觉。
刚躺在床上,黄裳觉得腰部好像有什么东西硌着。用手一摸,是席子下面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他翻身下床,揭开席子,借着月光一看,原来是一个装着东西的布袋子。
黄裳心里琢磨,一定是前面住店的客人忘在这里的东西,就点亮灯想看一看里面装的是什么。他解开系布袋口的绳子,随手把布袋子往桌上一倒,只听见“哗啦”一声,黄裳立刻惊呆了:原来从布袋里倒出来的是一堆珍珠,足有上百颗,有几颗还滚落到地上。
黄裳连忙把掉在地上的珍珠捡起来,又把桌子上的珍珠收到布袋里。他担心有遗落在地上的,就又在床下、桌下仔细搜寻了一番,确定再没有失落的,这才把布袋口扎好,放在枕头底下。
他熄了灯,重新上床睡觉,可是睡意全无。黄裳心想,我长到快二十岁了,还没见过这么多珍珠,我该怎样处理这些珍珠呢?
他反复地问自己,最后他决定还是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它的主人。
第二天一早醒来,黄裳收拾好东西准备上路,临行前,他对店主说:“如果有人到贵店来找珍珠,请他到城里来找我。”接着,他详细地说出了自己在城里的地址。
他到城里没过几天,就有人来找他。说自己是遗失珍珠的人。
黄裳说:“珠子确实在我这里,但是我们得找个地方对证一下,防止被人冒领。”于是,他们来到官府,当堂对证。那人说了珠子的数目,官府的官员亲自数了珠子后,和那人说的一点儿不差,这才当堂把装有珍珠的袋子还给失主。
失主非常感激黄裳,当场送他几颗珠子作为谢礼,黄裳说:“谢谢你的好意,我要是想要珠子的话,你就一颗也得不到了。我既然把珠子还给你,就一颗也不会要的!”
这事传扬出去,人们都称赞黄裳是个诚信君子,是个德才兼备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