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安藤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方便面的销售量不断猛增,安藤的方便面工厂不断壮大,最终成为日本最大的方便面王国。
纵观安藤百福方便面的巨大成功史,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变通,变通,一变就通。变通是成功的灵魂,变通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变通是一种优势。不变不通,变通才能赢。
在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做事认死理,钻牛角尖,甚至一条道路走到黑。其实,有些时候,只要人人不经意地变通一下,也许问题就会变得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翻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许多做事善于变通的故事。
上古时代,九州洪荒,民不聊生,舜帝命鲧治水,鲧用传统的方法——堵,结果失败而被杀。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没有采用父亲的办法,而是加以变通,采用疏导的方法,结果平息了洪荒,受人敬仰。禹的明智之处正在于他懂得变通,于是他没有重蹈父亲的覆辙,终获成功。
赵武灵王同样是一个善于变通的人。他刚继位时,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十分弱,常吃败仗,因此丧失了很多土地。他仔细观察后发现,士兵多穿长袍,拿兵器不方便。而胡人的衣服很短,拿兵器很方便。于是他力排众议,提倡胡服骑射。结果,赵军战斗力迅速提高,大破蛮胡,辟地千里,威震诸侯。正是赵武灵王的变通使小小的赵国能够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屹立百年。
试想,如果禹和武灵王因循守旧,不去变通,禹又怎能成功平息水患?武灵王又怎能一雪前耻威震诸侯呢?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恒久。学会变通,山重水复过后是柳暗花明;学会变通,焦头烂额过后是舒眉开颜;学会变通,思维一转天地宽。否则,只会与失败为伴。
李刚是个卖糖的商人,每天都得到各村落收购糖。回家后,他再将这些糖分别包装进麻袋里,然后运到外地去贩售。
然而,在包装这些糖时,李刚却经常把糖掉在地上,虽然他一点也不在乎,但是他的老婆却非常心疼。她总是等李刚出门后,便将地上的糖一一拾起,并收集起来,存放在麻袋里。这件事她并没对李刚说,只是默默收集,并默默放置在仓库的角落里。
第二年,因为各种因素造成蔗糖短缺,李刚不得已停止了生意,但是,他也因此欠了一屁股债。
只见李刚苦恼地叹着气:“唉!真是倒霉,今年的糖价这么高,偏偏缺货,这下子叫我到哪里生钱来还人家?唉!”
李刚看着神情呆滞的老婆,又叹了口气说:“如果还有糖可卖就好了,这个时机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所欠的债务也就能还清了!问题是,我到哪儿去找糖呢?”
这时李刚的老婆忽然双眼一亮,想起了仓库里的糖,她快步走到仓库里清点,居然累积有50袋之多呢!
她开心地走了出来,对李刚说明一切,李刚跟着老婆,来到他从未踏入的仓库里,并吃惊地看着50袋糖,开心地说:“老婆,太谢谢你了,没想到我们居然能绝处逢生!”
李刚就靠着这50袋蔗糖,让生意转亏为盈,重新开始!
这个功劳当然归他的贤妻所有,而且这个奇迹似的消息,很快便传遍整个村落,甚至还传扬到镇上。
小镇里有个卖书报与文具的店主,也将这件事告诉他的老婆,他老婆听了之后,却颇不以为然地想:“哼,这有什么难的?”
为了能得到人们的夸赞,他老婆想出了一个方法。
从这天起,他老婆每天都趁着他不在时,将杂志、课本与年历等,各拿一本藏了起来。
到了第二年的年终前,“收藏”的书报累积了不少之后,他老婆得意地邀请他到收藏室来。
然而他一看,气得差点昏倒:“天哪!你干吗跟钱过不去啊?这些东西如今都过时了,有谁还要?你……你……”
不管是模仿还是学习,都要懂得灵活应用,绝不是生搬硬套就能获得同样的效果,就像文具店主的老婆一样,不懂得变通与应用,只会让自己错误地踏上以为可以通往成功的道路。
变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成功者做事总是根据事情的需要采用变通的方法,使自己的行为“合于事宜”,而不是反潮流而动。这个道理,就像行船一样,逆水行船,不如顺风扬帆。
不变不通,变通才能赢。天下的事,没有一定的方法;天下的道理,却殊途同归,一理通则百理通。成功之道,惟有变通才能赢。
4、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
有人说,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一个人只有冲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开放的眼界看待新问题,才能找到新思路,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在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办事并没有错。但是,在常规已经不适应变化时,就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另辟蹊径。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因素,只有敢于挑战规则,打破常规,才能有所作为。
曾有一位探险家深入雪山被困,食粮耗尽,精疲力竭,虽与外界取得了联系,但在茫茫雪海之中寻人又谈何容易?警方虽出动了数架直升机,仍是难寻踪影,在如此“弹尽粮绝”却又无外援的情况下,按常理已是希望渺茫,然而此时探险家打破常规,割肉放血,这虽然可能加速自己的死亡,但鲜血染红一片,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格外显眼,最终,他获救了。在似乎绝望的困境中,他打破常规解放思想,终于寻找到了希望,创造出了新的生机。
早在我国古代,便有很多不执著于常规的典型例子。宋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然而人们更多的评价却是他的机智,却忽略他此时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和心态。设想,倘若司马光陷入常规思想的枷锁,另一个孩子极有可能便已淹死,在似乎凭己之力难以解决的当下,惟有打破常规,才有可能化险为夷,扭转乾坤。
谈古论今,任何成大业,干大事者无不具有这种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化缺点为优点,化弊端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唯有敢于打破陋俗,勇于质疑陈规的人,才能在历史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进步的先锋。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一个教授向他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店买钉子,为了让售货员明白自己要买的是什么东西,他左手做出拿钉子的样子,右手做出拿锤子敲打的样子。售货员马上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右手指了指左手,于是顺利地买到了钉子。
“那么,请问,如果一个盲人要去五金店买剪刀,有什么方法最简便呢?”教授问道。
一个学生马上抢答:“他只要伸出两个手指头作剪刀剪东西的样子就行了。”其他的学生也表示赞同。
教授最后说道:“他其实只要开口说自己想买把剪刀就行了。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人要是被思维定式所困,就会走入思维的死角。”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依照已有的套路和模式去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都能很轻松地把问题解决。但正是这些约定俗成的套路和模式,阻碍了人们去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所以,当你感到无路可走时,换一种思维方式,跳出惯性思维,也许马上就能找到一条新的道路,一个新的目标,一种新的境界,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如果一味恪守前人的经验,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就会在思维定式中失去机会,最终只能走向失败。固定的思维方式容易产生偏见,这种偏见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它容易把人的思维引入歧途,也会给生活与事业带来消极影响。
因此,做任何事情必须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不善于改变思维,就根本不可能找到成功的途径。要改变思维定式,需要人人改变观念,也就是不断学习新知识,并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改变自己的行动。只有思维改变了,行动才会随之改变,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各类电风扇的颜色都是千篇一律的黑色,大家一直习以为常,似乎觉得电风扇就应该是这种颜色。后来,日本的一家电器公司为解决电风扇滞销的问题,把黑色改为浅蓝色。这个小小的变化使人们恍然大悟:原来电风扇可以有多种颜色,而且亮色总是比黑色更漂亮!浅蓝色电风扇竟然引发了一阵抢购热潮。
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切促成原来事物矛盾解决的条件和各种因素都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了,还要因循旧路处理问题,肯定要吃大亏。只有敢于打破思维的定式,开发出新的点子,让自己与众不同,才能在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小李在县城开着一家糕点店,生意一直冷冷清清。因为糕点这个行业,竞争本来就十分激烈,加上小李当初在选择店址上出现了一些失误,把店开在一个偏僻的胡同里。所以,不到半年,店面就快支撑不下去了,小李也无奈地想结束生意。
有一天,小李在店里碰到一个给男朋友买生日蛋糕的女客人。当员工问她想在蛋糕上写什么字时,女客人嗫嚅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我想写上‘亲爱的,我爱你’。”
小李一下子就明白了女客人的心思,原来她想写一些很亲热的话,但是又不好意思让旁人知道。小李很快意识到这里面蕴涵的商机:有这种想法的客人肯定不止一人,而现在每个蛋糕店的祝福词都是千篇一律的“生日快乐”之类,为何不尝试用些个性化的祝福语呢?
于是,小李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再多买一些专门用来在蛋糕上写字的工具,给每个来买蛋糕的顾客赠送一支,这样客人就可以自己在蛋糕上写一些祝福语,即使是隐私的也不怕被人看到。”
没想到广告一出,很快顾客盈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顾客比平时增了两倍,大家都是被“写字的笔”引来的。从此店里的生意蒸蒸日上,客户量奇迹般增长。小李趁热打铁,又开了几家分店,生意越做越大。
这个故事可以让人们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敢于突破思维定式,才会有质的飞跃和创造性的发现。在别人还没有觉察到的时候就比别人先行了一步。突破思维定式才可以取得成功,才会有创新的思维。
突破思维定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一切“死结”也就迎刃而解,你就能迎来柳暗花明的全新天地。凡事不破不立,只要你敢于去打破常规,另辟思维的新径,这样你就会不断地去获得进步,不断地对自己的脑子进行清洗,装进许多新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可以不断地朝成功迈去。
5、换角度思考,跨越思维的栅栏
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棘手的难题。当百思不得其解时,不妨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可是,在日常实践中却经常看到,有些人坚持直线式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闯死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韩非子》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鲁国有一个人,非常擅长纺织麻鞋,他妻子也是织绸缎的能手,他们准备一起到越国做生意。有人劝告他说:“你不要去,不然会失败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人回答:“你善编鞋,而越人习惯于赤足走路;你妻子善织绸缎,那是用来做帽子的,可越人习惯于披头散发,从不戴帽子,用你擅长的技术,到越国去派不上用场,能不失败吗?”结果呢,鲁人并没有改变初衷,三、五年后,他不但没有失败,反而成了有名的大富翁。
鲁人做鞋帽生意,当然是应该去需求鞋帽的地区,而不该去不习惯穿鞋戴帽的越国;但鲁人则打破了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认为正因为越人不穿鞋不戴帽,那里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销售潜力。只要改变了越人的粗陋习惯,越国就会变成一个最大的鞋帽市场。鲁人成功的秘密就在这里,换个角度去思考帮了他的大忙。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呢裙身价顿时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逆向思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商机。
还有一则故事,发生在上海。
有一家手帕厂生产的锦缎白手帕销售受阻,库存积压20万条。按照习惯思维,手帕总是用来擦手、揩汗的。但销售人员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手帕除了实用的功能外,应该还有美化功能,而市场上没有一家手帕厂是以美化功能进行定位的。这个发现让他们欣喜不已,他们对库存的20万条手帕重新进行加工,在上面印上图案,配上说明书,重新投放市场,结果大受欢迎,这批滞销的白手帕成为了畅销商品一售而空。
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得出来的判断是大同小异的。这种思维不是不对,但如果长期局限于这样思考问题,往往会抑制人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其实,许多复杂的事情都可以简单化处理的,这就是换个角度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