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分别让一位戴金丝眼镜、手持文件夹的青年学者,一位打扮入时的漂亮女郎,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的中年妇女,一位留着怪异头发、穿着邋遢的男青年在公路边搭车,结果显示,漂亮女郎、青年学者的搭车成功率很高,中年妇女稍微困难一些,那个男青年就很难搭到车。
这个试验表明:不同的仪表代表了不同的人,随之就会有不同的际遇。这与“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具有同样的道理。实验还发现,50%以上的第一印象是由外表造成的。外表是否清爽整齐,是身边的人决定你是否可信的重要条件,也是别人决定如何对待你的首要条件。
一般来说,影响第一印象形成的因素有:
1、外貌与着装(占50%):虽然美丽和魅力都很吸引人,但两者的内涵差异很大。漂亮除相貌外,还包括体态、气质、神情和衣着的细微差异;魅力包括自信、宽容、经验和对别人的兴趣,它才是人际交往中最大的赢家。
2、语气与声音(占40%):音调、语气、语速、节奏都将影响第一印象的形成。如平时习惯大声说话,就要有意识地放低音量;而平时要是窃窃私语般的声音,此时就应该提高音量。讲话时切忌把重音放在第一个字,吐字一定要清晰。
3、言谈与举止(占10%):言谈举止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要开朗、热情,让人感觉随和亲切,平易近人,容易接触。一个人的站、坐、走等姿势都应贯彻横平竖直的原则,这样看上去才有自信和有荣誉感,才会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因此,外表打扮、言谈举止等在与别人的接触中,马上就显现出来,别人也会很快地对你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了概念,这个过程也就几秒钟的时间。你在别人眼中是好的或者坏的印象就已经定型了。所以,在与别人的首次交往中,“第一印象”决定着你是否继续有“资格”与别人再交往下去的关键所在。
所以,一个懂得经营自我形象,塑造自我风格,给人良好第一印象的人,并非做作,而是懂得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这样的人,不仅讨人喜欢,也更容易成功。
4、编织你的人脉网络
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成木,二人成林,三人成森林”,等等,这些谚语无不表明了一个道理:凡是成就大事者,必定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脉网络。
能否编织好人脉网络是一个人做事成功否的重要因素,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深深意识到了人脉资源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并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由此可见,积累和经营人脉对于个人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怀揣不同的动机与需要,精心编织着各自的网络,并从中享受网络所带来的机遇与财富。两百年前,胡雪岩因为擅于经营人脉,而得以从一个倒夜壶的小差,翻身成为清朝的红顶商人。两百年后的今天,检视政界商界成功人物的成长轨迹,正因为拥有一本雄厚的“人脉存折”,才有之后辉煌的“成就存折”。
想成就事业,就要有成功的人际关系。罗斯福曾经深有感触地说:“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便是与人相处。”如果你已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便要用极大的行动力去“执行”。
众所周知,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成功竞选的过程中,他的那些拥有高知名度的朋友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朋友包括他小时候在热泉市的玩伴,年轻时在乔治城大学与耶鲁法学院的同学,以及当学者时的旧识等。当演说家罗安数年前应邀在阿肯色州热泉市为旅游业年会演讲时,他才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人对克林顿总统的支持。
但是,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十分有限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够独自解决的。当问题因无法解决而陷入僵局时,你就必须请教能为你指点迷津的人,请求他们帮助你,给你建议,以便顺利解决问题。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曾经表示:“与太阳下所有能力相比,我更关注与人交往的能力。”正是洛克菲勒的这种超卓的人脉沟通能力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
究竟谁会对你伸出援手?哪里会有这种人呢?这个人就在你的身边,是你平日所交往的人群中的一位。他可能是你工作上的伙伴,可能是你在学校里的同学,甚至有可能是一位你从未谋面的陌生人……
世界著名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我所认识的全世界所有的成功者最主要的特征是:创造人脉,维护人脉,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便是人脉关系,因为它能开启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门,让你不断地获得财富,不断地贡献社会。
一谈到人脉,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讲人情、走后门”的同义词。但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人们在追求事业成功和幸福生活的过程中,人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老牌影星寇克·道格拉斯年轻时十分落魄潦倒,有一次,他搭火车时,与旁边的一位女士攀谈起来,没想到这一聊,却聊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没过几天,他就被邀请到制片厂报到,因为,这位女士是一位知名制片人。
美国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过一份调查报告,结论表明,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关系即人脉竞争力,是指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人脉网络上的优势,它在一个人的成就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光有事业,没有人脉,个人竞争力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若加上人脉,个人竞争力将是“一分耕耘,数倍收获”。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一个人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精力,而要靠100人花每个人1%的精力。”一语道破了建立人脉关系的重要性。一个人的人脉其实就是他真实个性的一种反射,与其内在心态相呼应。那些使我们愿意花时间和他们交往的人,恰好反映出了我们内在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说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我们自身的影子。
那么,如何去积累人脉呢?如何编织人脉网络呢?也许每个人都有一套积累人脉的方式,但前提必须先具备“自信与沟通能力”。
其中,自信表现为“你的舒适圈(在不同场合中感觉到自在的程度)有多大”。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舒适圈很小,总是怕被拒绝,因此,他不愿主动走出去与人交往。举例说,在鸡尾酒会或婚宴场合,西方人在出发前,都会先吃点东西并提早到现场。因为,那是他们认识更多陌生人的机会。但是在华人社会里,大家对这种场合都有些害羞,不但会迟到,还会尽量找认识的人交谈,甚至,好朋友约好坐一桌,以免碰到陌生人。
沟通能力则表现为了解别人的能力。包括了解别人的需要、渴望、能力与动机,并给予适当的反应。而倾听则是了解别人最佳的法宝。
曾有人这样描述“红顶商人”胡雪岩:“不管那人是如何言语无味,他都能一本正经,两眼注视,仿佛听得极感兴趣似的。同时,他也真的是在听,紧要关头补充一两语,引申一两义,使得滔滔不绝者有莫逆于心之快,自然觉得投机而成至交。”
除了倾听,适时赞美别人也是沟通的好方法。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1921年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夏布为CEO时,许多记者问卡内基:“为什么是他?”卡内基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也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甚至,卡内基为自己写的墓志铭都是:这里躺着一个人,他懂得如何让比他聪明的人更开心。
总之,一个人的成功的因素,15%可以归因于他的专业知识,85%却要归因于人脉关系。大凡成就大业者,除了要有一定的业务知识,最为关键的还是他会创建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人脉关系网络。
5、主动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俗话说得好,成功的一半是努力,另一半则是运气。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多的机遇,无论你身居要职,还是平凡人生,茫茫苍天总会有许多的贵人在你人生的道路上指引着你、帮助着你。
一个阴云密布的午后,天空瞬间下起倾盆大雨,行人们纷纷进入就近的店铺躲雨。一位陌生的美国老妇人蹒跚地走进费城百货商店避雨,面对她略显狼狈的姿容和简朴的妆束,所有的售货员都对她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这时,一个年轻人诚恳地走过来对她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
老妇人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走。”老妇人随即又心神不定了,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借用人家的屋檐躲雨,似乎不近情理,于是,她开始在百货店里转起来,哪怕买个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算给自己的躲雨找个心安理得的理由。
正当她犹豫徘徊时,那个小伙子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那个年轻人道谢,并向他要了张名片,就颤巍巍地走出了商店。
几个月后,费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将这位年轻人派往苏格兰收取一份装潢整个城堡的订单,并让他承包自己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订单。詹姆斯惊喜不已,匆匆一算,这一封信所带来的利益,相当于他们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他在迅速与写信人取得联系后,方才知道,这封信出自一位老妇人之手,而这位老妇人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詹姆斯马上把这位叫菲利的年轻人,推荐到公司董事会中。
毫无疑问,当菲利打起行装飞往苏格兰时,他已经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那年,菲利22岁。随后的几年中,菲利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事业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耐基的富可敌国的重量级人物。
就这样,菲利获得了贵人——老妇人的青睐,成就了自己的非凡人生。
有句俗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人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是拼了也不见得赢,关键可能在于缺少贵人相助。在攀上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贵人相助,不仅能替你加分,还能加大你的筹码及成功概率。
我们通常所说的“贵人”可能是指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你心仪欲模仿的对象,无论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胜一筹。因此,他们也许是你老师,也许是你的上司,或者推荐人。有贵人相助,对自己的事业或工作是极其有益的。不难发现,那些自己创业当老板的人们,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贵人的相助或提拔。
2008年3月初公布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沃伦·巴菲特替代蝉联13年的比尔o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当人们在谈论被称为“股神”的巴菲特时,常常津津乐道于他独特的眼光,独到的价值理念和不败的投资经历。而他5岁就摆摊卖口香糖,11岁就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这些从小就表现出来的对数字和投资的敏感,也成为他日后成功的有力例证。
其实,除了投资天分外,巴菲特很早就知道去寻找能对自己有帮助的“贵人”,这也是他的过人之处。
巴菲特原本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在得知两位著名的证券分析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任教于哥伦比亚商学院后,他辗转来到哥大,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大学毕业后,为了继续跟随格雷厄姆学习投资,巴菲特甚至愿意不拿报酬,直到巴菲特将老师的投资精髓学成后,他才出道开办了自己的投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