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浩瀚无边,变幻无穷,常人终其一生也难据其沧海一粟,如果对物质过度贪婪,欲望过度膨胀,只会疲劳自我,终无一获甚至欲火烧身。所谓的权力、名利、地位和金钱都是身外之物,怎么才能知足,这要看人生的价值取向、个人的心态和对欲望的掌控。一个百万富翁,如果将他置身于贫民窟里,他一定会很满足,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大富翁;但如果把他放到一个千万、亿万富翁成堆的地方,尽管其财富分文未减,但他可能就会因此倍感失落,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介贫民”。试想,如果这个百万富翁刚从生死线上被抢救回来,他还会为有多少金钱而计较吗?生容易,活着难!这是多数起“死”回生之人的人生感叹!说白了,这也是人生欲望的最底线。
因此,人生价值的真谛不在于地位居高、财大气粗,正如人世间之乐不一定非要怀瑾握瑜,而在于充分施展自己的胆识、智慧和能力。每个人应理性地把握住欲望的底线,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地位、金钱,不应怀有更多的贪念,多想想“广厦千万间,夜居不过五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斗粮”的古训,这样就会对那些过眼烟云付之一笑,就会达到“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也不会因如火如冰的贪欲而悠然堕落。
所以,人的欲望和追求,不在于多么抢眼,也不在于多么尊崇,而在于顺天承势,得心应手,把自己的才情和抱负发挥到最好。
6、不义之财贪不得
我国有一句古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财为生活之源,爱财本身并无错误,但要取之有道。
乾隆年间,苏州城有一个姓李的人,每天清早起来去市场卖菜,用来赡养母亲。一天清晨,他在路上捡到一个包裹,回到家里打开,数了一下有50两银子。母亲看了大为惊奇,说:“你是一个穷人,每天凭自己能力所得不过才百钱,这是自己的本分,现在突然得到这么多的钱,恐怕你会有不好的事前发生啊,而且丢失钱的人可能遭到鞭刑责骂,甚至可能有人会逼他偿还这笔钱从而会逼死他。”母亲催促他回到捡钱的地方等待,刚好一个人到了,说他丢了银子。姓李的人于是还给他。
那人拿着包裹就要走,这时路旁的人都责怪他没有感谢李姓男子。众人要他拿出一部分银子酬谢李姓男子,他不肯,还狡辩说:“我丢的钱本来是55两,他却从其中藏匿了5两,这样又何必有给他酬谢呢?”众人都议论开了。刚好一个县官路过此地,县官问了这个事情的原委,假装对卖菜的李氏发怒,打了他五板子,然后责问那人银子怎么丢的。那人被这场面吓坏了,心里发虚,说话支支吾吾,最后只好承认自己只因一时贪念,想发不义之财,故假说银子是自己丢的。县官为表扬李姓男子,当场免了他5年的赋税,然后押着那个骗银子的人离开了。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说,财富、钱财、利益、好处,谁都喜欢,谁都爱,但是,不是你的,不应该你的,不属于你的东西千万不能强要,如果强要,千方百计地想得到它,那就是不义之财。如果是不义之财,强行得到了,心里也不踏实:“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嘛,不义之财,总有东窗事发的那一天,即使没有败露,心理也可能是惶惶不可终日。
《论语》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能取。
古往今来,有的人欲壑难填,巧取豪夺机关算尽,虽掠得财富万千,但事败终将一无所有,遗臭万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这样告诫他的群臣们:“老老实实做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是可以天天汲取,用之不尽”。
这是一句朴实无华的话,仔细咀嚼,这句天底下最朴实的语言足以让人终身受用无穷。是啊!自家的井水冬暖夏凉,清澈香甜,饮用起来放心,喝到嘴里舒坦,让人一生平安。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仍然抵御不住各种诱惑,在前进的路上迷失了方向,不是珍惜自己的这一口井,而是只为一点蝇头小利,只是一念之差,迈出了可耻的第一步,逐渐变得十分贪婪起来,只恨井水不满,常作非分之想,贪图不义之财,结果连同他们自己一同毁灭了。他们糟踏、污染了自家的一口井水,使它变成了一口枯井和死井,再也没水喝了。
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以史为鉴,廉洁者从来不取不义之财。
田稷子当了齐国的宰相之后,收受了下属的大量贿金。他把这些贿金悉数送给了从小疼爱他、养育他的母亲。母亲一看到那么多金子,顿时起了疑心,立马把儿子叫来,问他:“你只当了三年的宰相,如果是官禄,哪会有这么多的积余,怕是来路不正的钱吧?”在母亲的追问下,田稷子只得承认:“这是我的下属孝敬我的。”田母一听就生气了,怒斥道:“我虽读书不多,但我也懂得,作为一个读书人,不管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应修身洁行,廉洁奉公,不为苟得,不义之财不应该是我们所有的。你如果不把这些不义之财退还与人,你就不是我的儿子,我也不再认你这个儿子!”田稷子听了这番训词,如雷贯耳,“惭而出,反其金”。从此,田稷子一生再也不敢收受别人的财物,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廉相。
因此,生活中每个人应时刻自我警醒,防微杜渐,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做到慎初、慎微、慎独、慎友。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小节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真正做到在赞扬声中保持清醒,在奉承声中保持自警,在诱惑面前保持坚贞。
7、贪小便宜,容易吃大亏
《韩非子》中有一句话:“顾小利则大利之残”,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小故事。
古代,有一位书生,有一年他和几位朋友去参加科举考试,在半路上投宿旅店,突然之间天降大雨,旅店房顶全都漏起雨来,只有紧靠北墙的地方没有水痕。书生忽然说他着了凉,便躺在靠北墙根的床上蒙被发汗。大家明知他是装病,但因为素知他的秉性,所以也没有让他移开。
后来外边雨越下越大,房顶的漏雨也越来越厉害,大家就好像坐在露天里一样,被雨淋了个透湿。然而书生却还是像没事人似的装病睡觉。可就在他独自美美酣睡的时候,北墙却轰然倒塌下来,正好被压在墙下,砸的头破血流,一条腿和一条胳臂也被压骨折。
其实一个人在占人便宜的时候就会损德,失德,乃至于造业,这样人就会遭报应。这个想占便宜,最后受伤的书生就是一个例证。为人切记不可贪得小便宜。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很多时候不爱吃看得见的小亏,反而吃了看不见的大亏,正所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贪小便宜吃大亏,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在生活当中总想占点小便宜,结果吃大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