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守做人的底线
底线,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在比赛中,运动员只有坚守底线才能展现其高超的球技;同样,人的一生只有坚守住做人的底线,方可尽显其英雄本色。
有一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经过多年的打拼,做到了一名上市公司的总裁,但好景不长,由于股东变更,新的老板入住,免去了他的总裁职务,但他却没有离开这家公司,而是担任了一个不重要的部门主管。
半年后,新的老板又请他担任了总裁。可是,在他第二次当总裁历时一年之后,公司又被另外一家公司收购,另一个新的老板进入,同样免去了他的总裁职务,像第一次一样,他还是没有离开那家公司,虽然这次只担任了一个部门的副职。
四个月后,他竟然又被老板聘为总裁。
有一次,记者采访他,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你连续两次被免职,你为何不选择离开?他的回答很简单:我有自己做人的两条底线:道德底线与时间底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这位大学生在多年的职场浮沉中坚守了他的做人底线——诚实、正直、自信和自尊,为自己的良心保留了一份底气。所以,每个人做人、做事都应该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耐住寂寞,给别人一个了解自己的时间,给自己一个恬淡自然的心态!
底线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气节和操守,也是一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的表现。古人曾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操守,这是古人的底线,今人焉能不如古人?耐不住寂寞,禁不起诱惑,就会放弃底线,成为贪婪的奴隶,被欲望所禁锢。而欲望是无止境的,底线一开,则全线溃退。
一天,有一位开出租的孙师傅在市区一小区门口搭乘了两名男子。车行至一居民楼口后,乘客要求停车,孙师傅一看,正好10元钱。坐在后排的男子掏出了百元大钞递给孙师傅。孙师傅接过钱后,习惯性地摸了一下,这一摸不要紧,孙师傅发现,竟然是两张百元大钞。由于一时冲动,孙师傅没有告诉两名乘客,而是快速地找出了90元钱。车开到没有人的地方,孙师傅将两张百元大钞放在车灯下细看,发现两张都是假钞。
开出租的孙师傅只因一时冲动,想沾一回飞来的便宜,多收原本就不该收的110元钱,没想到,这两名男子给的是假币,不但110元的便宜没捞着,反赔去了90元辛苦钱,白送了人家一乘。如此一来,本来是想沾一回别人的便宜,反到被人玩了一把,真是有苦难言。
在生活中,像孙师傅这样的际遇并不少见,为什么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又屡屡得逞,这恐怕与人性弱点有关。这种人性弱点就是冲动下的贪利,其实,这种贪利冲动,是一种不该有的欺人之念。
看来,做人做事还是厚道点为好。只要心存厚道,自己不存欺人之念,不贪不该贪的小便宜,纵然别人想贪你的小便宜、想欺骗于你,恐怕也不会那么轻易得逞。因此坚守住做人的底线永远不能逾越,一定得守住那心灵深处的底线才是。
若守住了底线,人就自由,心中就无愧;若守住了底线,活得就轻松,人品就高贵;若守住了底线,在人前人后走路才会硬气,才有自尊。因此,守住底线就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也就是守住了自己的气节,也可以说是守住了自己的自尊!
一个法国游客到印度旅行,他在一个货摊上看见了十分可爱的小纪念品,他选中其中3件纪念品后就问价。男商贩回答是每个100卢比。法国游客还价80卢比,费尽口舌讲了半天,男商贩就是不同意降价,他说:“我每卖出100卢比,才能从老板那里得到10卢比。如果价格降到80卢比,我什么也得不到。”
法国游客眼珠一转,想出一个主意,他对男商贩说:“这样吧,你卖给我60卢比一个,每件纪念品我额外给你20卢比报酬,这样比老板给你的还多,而我也少花钱。你我双方都得到好处,行吗?”
法国游客以为这位男商贩会马上答应,但只见他连连摇头。见此情景,法国游客又补充了一句:“别担心,你老板不会知道的。”男商贩听了这话,看着法国游客,更加坚决地摇头说:“佛会知道。”法国游客一时哑然。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法国游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像钓鱼一样,设了一个诱饵,但男商贩并不上钩,拒绝了利益的诱惑,守住了做人的底线。因为他懂得,商人必须讲究商业道德,正经钱可赚,昧心钱不可得;别人能瞒得住,但良心是不可欺的。
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于人于己问心无愧。一个人的文明行为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一种操守,是人内心的修炼。没有监督下的坚守原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做人底线。而这种做人底线,需要每个人自觉坚守才行。
2、除去私心,做人不难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骄傲的国王,他要为他自己建造一座王宫。因此,对大臣们说:“到森林中去找最高的树,我要用这来建筑宫殿。”
在森林深处,大臣们找到这样的树。这树很茂盛,四周都是些较小的树。那天晚上,他们向国王报告:“陛下,我们已找到你要的树。明天我们就到森林中去砍那棵大树。”
国王很高兴,就去睡觉。那个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大树中住着神灵,神灵出现在他面前。那神灵说:“国王,请不要摧毁我的住所,你如这么做,每砍一斧子,我就痛苦,终会死亡。”
但国王回答:“你是林中最好的一棵,我必须用来建造皇宫。”
神灵恳求,但国王不同意。树神最后对他说:“好,你可以砍,但请你不要从树下面砍断。你可以命令你的人,先爬到树的最上面,逐渐往下一枝一枝砍,然后全树砍完。”
国王听到这种砍法,很惊奇,说:“如你刚才所说的,那不是比一次从树根处砍下更加痛苦吗?”
树神回答:“你说的不错,我是为森林中的其它生物着想,才建议你这么做。你知道我是棵很大的树,如果一次砍倒,将会压倒四周围的小树,并会杀死很多小动物。很多小鸟和昆虫会失去住所,许多小树会被压坏;如果你一块一块地砍,对它们的损伤可以减少。”
国王这时醒过来,他想:“那树神宁肯挨数百次痛苦,却不要让小动物受苦,这树神多么勇敢和仁慈!我要砍树,只为我的享受和骄傲,我多么自私。我不要砍这棵树,反要对他表示尊敬。”于是国王第二天去森林中,向这棵树献花致敬。从那天以后,他变成一位仁慈、公正的统治者。
心存私心是骄傲的国王,摒弃私心变成了仁慈的国王。可见,私心是为人处世的一大障碍。今天,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摒弃心中的那份私心、私欲,将自我心中的那扇门打开,你将会发现获益最大的是自己,因为你不会被自己的心门所限制。
一旦有了私心就不好做人,难做人,做人难。“做人难”,这是古人留下的遗训,也是当今的流行语。当今社会,几乎没有人不觉得做人难。其实,如能除去私心,做人其实一点也不难。
人在尘世,难免要为琐事而烦恼,会有种种关系要顾虑。在瞻前顾后之间,患得患失之际,你往往不由自主地与那大写的人字背道而驰了。然而,这些顾虑和烦恼又有几种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可见做人之难,难在私心难去。倘若没了私心,一切烦恼自然烟消云散。
如果一个人除去私心,认准正义的方向,只管走下去就是了。功成不居,事败无悔,如此做人,是何等轻松。心底无私,则世无难事。包拯无私,则侄儿铡得;尧舜无私,则天下让得。他们之所以能为常人所难为,只因心底无私而已。
王永庆,已故台塑大王。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他做人的无私大方,先为顾客着想是分不来的。
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但不久隔壁也开了一家日本米店,别人财大气粗,王永庆根本没办法与它抗衡。怎么办呢?王永庆想出了一种别人很难做到的好办法。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想到顾客淘米时的麻烦,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但价格与以前一样,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但不收取什么费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所有这些都是他无偿为顾客服务的,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从王永庆拣米、送米、倒米等这些动作来看,他完全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无私为顾客提供无偿服务。这种发自内心地为顾客着想的做人品质,顾客当然认为你可靠,诚心实在,就死心塌地地跟着你了。
如果王永庆认为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就少了重量,为顾客送米、倒米就以为多付出了不必要的劳动,那么他永远竞争不过隔壁的米店,甚至后来能否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也要打问号了。正是因为他有无私为顾客服务的心才让他不断地走向了成功。
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不必为区区小利而蝇营狗苟,不必为浮华虚名而谨小慎微,不必为自叹贫穷而垂头丧气,不必为炫耀富贵而虚张声势,不必为自己的一时受屈而愤世嫉俗。
因为自私乃天底下最丑陋的东西,有了它,心胸狭窄,永远走不出掌大的土地,飞不出碗大的天空。只有除去私心,你才会觉得做人不难,感到一身的轻松。
3、狂妄自大是失败的前兆
狂妄,指极端的自高自大。
人们称狂妄轻薄的少年为“狂童”,称自高自大的人为“狂人”,称狂妄无知的人为“狂夫”,称放荡不羁的人为“狂客”,称举止轻狂的人为“狂者”,称不拘小节的人为“狂生”,称狂妄放肆的话为“狂言”,称放荡骄恣的态度为“狂妄”……
俗话说:“鼓空声高,人狂话大。”凡是狂妄的人,都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他们口头上无所不能,评人论事谁也看不起,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只有自己最行;在他们眼里,自己好比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
在《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祢衡,他第一次见曹操时,就把曹营中的文官武将贬得一文不值,祢衡说别人不行,却认为自己是个能人,上可以致君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当曹操录用他为打鼓更夫时,祢衡击鼓骂曹,扬长而去。祢衡又去见刘表、黄祖,依然是目中无人,见谁贬谁,好像普天之下就他一个能人。最后他被黄祖砍了脑袋,再也不能狂妄自大了。
狂妄的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过低地估计别人的智能。他们认为谁都不如他,他永远都是正确的,高高在上的。有的人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才高八斗,无人可比;有的人学了几套拳脚,就自以为武功高强,到处称雄。这些狂妄的结局往往是以失败告终。
狂妄之人,多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终失败之人。大凡具有大家风度的人,多具有谦逊的品德,而狂妄之人,骨子里实在是透着一股小家子气。
苏东坡在镇江任职期间时,与一位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院禅师经常谈禅论道,常常两人个抒已见。
有一次,苏东坡自觉学禅有所领悟,觉得心智洞明,了无杂念,不觉喜从中来。遂按捺不住激情,铺笺挥笔,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由诗中看来,自己已俨然成佛,不仅佛光普照大地,而且佛性坚定如盘石,连八风(得、失、谤、扬、赞、嘲、忧、喜)也吹不动了。
东坡当下就差人过江去金山寺,将这首诗面交佛印禅师。佛印禅师再诗上批了“放屁”两字,交给来人带回。东坡气急如焚,遂乘船渡江前往金山寺找佛印理论。船到了岸边,佛印早已伫立等待。
苏东坡劈头便责问佛印:“我写的诗,你为何说是放屁!”
佛印双手合十,轻描淡写地回答:“你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了吗?怎么还会被‘放屁’两字吹过将来呢!”东坡自觉得很没了面子,伤了自己的大雅。
又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这句话,心里觉得很甜!当苏东坡感到得意的时候,恰巧佛印禅师又反问苏东坡道:“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想了又想,见佛印禅师穿了一件黑色僧袍,人又长得胖,盘腿坐在那里,黑乎乎的一大堆。于是便冲口而出,说:“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没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这时狂傲的东坡顿时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