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草原上,羚羊、狼和狮子为了自身的生存,每天日出就不停地奔跑,因为它们知道,如果不比对手多“努力一点点”,就会被对手吃掉。时时有危机,时时有压力,动物界就是在这比对手多“努力一点点”的信条下演绎着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理论。人类也同样如此,要想使自己成功,要想使自己无法取代,也要比别人“努力一点点”。
坚持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一个成功的推销员曾用一句话总结他的经验:“你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5个客户。”“坚持比别人多做一点点”——这是无数成功者的秘诀。
吉尼斯世界纪录里最顶尖的业务人员,连续11年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叫乔治·吉拉德。
当有人问乔治·吉拉德为什么能连续11年获得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头衔时,乔治·吉拉德笑着说,其实业务工作非常简单,只要每天比别人多努力一点点就可以了。有人再追问,那怎样才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点呢?乔治·吉拉德说,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比别人早一个小时出来做事情,每天比同事多打一个电话,每天比同事多拜访一位顾客。
说的对,成功非常简单,没有窍门,每天早一个钟头出门,每天多打一个电话,每天多拜访一位顾客,这就是乔治·吉拉德获得成功的秘诀。
成功其实很简单。再看看你的身边,你会发现,有许多优秀的员工,这些人是公司的骄傲,是公司的财富。他们每个人都是很平凡的人,使他们显得与别人不同的原因,仅仅是他们愿意每天都多付出一点点,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每天多做一点点,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改变自己——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也许几件事情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只要你每天多做一点点,每一天都是一个阶梯,都是新的一步——向着既定的目标。换句话说,只有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地进步。只有不断地行动,才有不断的成就。每天多做一点点,日积日累,作为普通员工的你也会达上成功的阶梯,摘取满意的成果。
当享利·瑞蒙德在美国《论坛报》做责任编辑时,刚开始时他一星期只能挣到可怜的6美元,但他仍然每天平均工作13至14个小时。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为了收获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在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后来,他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
美国著名出版商乔治·W·齐兹12岁时,便到费城一家书店当营业员,他工作勤奋,而且常常积极主动地做一些份外事。他说:“我并不仅仅只做我份内的工作,而是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并且是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让老板承认,我是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加有用的人。”
比别人多做一点,就是一种勤奋主动的精神,就是一种永不言弃的毅力,就是一种永远向上的努力,当然,这也是走向成功的至理名言。今天你比别人多做一点,明天你的希望就会比别人多出许多。
其实,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距,其实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有一道巨大的鸿沟横亘在面前。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距在一些小小的事情上:每天比他人多做一点点,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查阅资料,多打一个电话,在适当的时候多一个表示,多做一些研究,或者在实验室中多实验一次……
从现在开始,请你比别人晚睡一小时用来阅读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请你比别人早起15分钟,用来计划好当天的工作和生活安排,使自己变得更加有效率;请你比别人晚下班一小时,用来总结及检讨当天的工作,不断完善自己;请你每天多打10个电话给你的客户。当别人出去消遣的时候,请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阅读,甚至参加一些培训;当顾客站在门口徘徊的时候,请你比别人快跑两步;当别人只知一味寻找新顾客之时,请你多服务一下老顾客;当别人想放弃的时候,请你多坚持一会;当别人走累了的时候,请你多走几步路,如此等等。
你只要比别人“多一盎司”
但是有的时候,你甚至不必比别人多做许多,只需一点,就可以从众人中脱颖而出。这是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的一条很重要的真理:“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一盎司只相当于1/16磅。但是,就是这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区别,却会让你的工作大不一样。
打个比如,这好比两个人参加马拉松比赛,在奔跑两个小时以后,都已经完成了42公里的赛程,还有不到100米就将到达终点。当时的情况是,两人都十分劳累、难受。前者选择了放弃,而后者则坚持了下来。相对于他跑过的漫长路程,余下这一段短短的跑离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这几步,此前的努力将变得毫无意义;有了这几步,他就成了一个征服马拉松的胜利者。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只是少跑了几步,不幸的是,那是最有价值的几步。
“多一盎司定律”可以运用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在商业界,在艺术界,在体育界,在所有的领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类拔萃者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答案就是多勤奋、多努力那么一点儿。谁能使自己多加一盎司,谁就能得到千倍的回报。
多加一盎司,也许你的工作可能就大不一样。如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的人,是优秀的员工。那么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一盎司”的人,你就可能成为卓越的员工。主动在工作中“多加一盎司”的人,每天都在向人们证明自己更值得信赖,而且自己还具有更大的价值。
如今在每个公司,个人的工作内容相对比校确定,并不一定有许多“份外”之事让我们去做。而且,当一个人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付出了99%的努力,再“多加一盎司”其实并不难。但是,我们往往缺少的却是“多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30岁左右的人生正处于事业的转轨期,要想在这时实现自己人生的突破,成功的秘密在于不遗余力——加上那一盎司。“多一盎司”会使你最大程度的展现自己的工作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天赋,让自身不断升值。
赢家箴言
要想超越别人,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简单来说就四个字:多一点点。每天勤奋多一点点,每天完美多一点点,每天主动多一点点,每天学习多一点点,每天创造多一点点……只要每天多付出一点点并坚持不懈,那么有一天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可缺少的人物。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太极运动员,常常单练某一个动作,体会动作要领,将其做的尽善尽美。就算你要练套路,如果你记不住,那你也就被迫练单个动作了。太极重在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效果。“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打拳如此,人生也如此。“一招鲜,吃遍天”就是这个道理。
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到纯熟的地步,就变成了绝技。
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某地有个武师教化一方,有个放羊的小孩看到他教人练武,很想学,就去拜师。武师嫌他交不起学费,不愿收他。但他天天求武师,最后武师被他搞得不耐烦了,就把他叫了过来,然后从他手里拿出一根木棍,想教他一招。说千招会不如一招熟,你交不起学费,就去把这一招练熟吧。于是叹息了一声,举起棍子大喊一声:“去吧”,将根子扔了出去。这位放羊娃就把师傅扔棍子这个动作当成教给他的一招,然后高高兴兴地去了,每天跟着羊群苦练这一招,手中的棍子也从木棍渐渐换成铁棍,越来越重。
十几多年过去,外乡来了个武师,要在本地落脚,按规矩要先打败当地的武师,于是拜访乡绅约定某月某日某时某地比武,战书下到老武师那里,老武师一想,自己年老力衰,要是比武晚节难保,于是乎解散徒众,比武会上,向众乡绅说明年老不胜,退出武行,请新武师教导子弟。新武师不战而胜,义气风发,不免口中有些不让人。最后关头,那个令老武师早已忘记了的徒弟——放羊娃上去迎战,脚往擂台上一跺,擂台就地动山摇般的摇动。然后大喊一声“去吧!~~~~”。吓得对手一愣,紧接着手中上百斤的铁棒从手中飞速。速度快的让给那位新武师躲避不及,当场被打的再也起不来了。
于是,所有人都看着这位曾经的放羊娃,惊奇地说不出话来,他怎么如此的利害?
相信大家看后都应该知道这个故事的道理:将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便是绝招!
古代在武术上就有一句谚语:“千招会不如一招熟”。更有不少的古代战将,凭借几招精湛的武艺,创造了赫赫战功而功成名就。大将牛皋的三板斧,“砸脑门、砍腚唇,剔排骨”,让众多敌将望风而逃,还有大将孟良也凭三招“烧香、磕头、作揖”而功勋卓著,更有混世魔王程咬金、福神将胡大海等成为世人传诵的大英雄。
当你接到一件事,千万不要因为简单就不做,能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到纯熟的地步,就变成了绝技。这就是你比别人强百倍的核心竞争力。
10个10%比不上1个100%
习武之人一招熟而打遍天下无敌手,因为他有别人不可战胜的核心竞争力——绝招。那么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每个人是不是通晓一切才能比别人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每个人不可能做到“全能”。所以,通才的“通”肯定是有个限度的。但这个限度是什么呢?任何一所实行通才教育的大学都没有给出答案。
发展越是发展,分工就越来越细。一个鞋厂的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十年,或许也不知道一双鞋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写字楼里的白领照样也被精细的社会分工定格在非常有限的工作领域里。做产品的往往没有机会接触市场,做市场的则很难知道产品的策划和推广,做技术的更难有机会接触到技术以外的工作。
在这样一个跟流水线毫无区别的工作环境中,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最首要的只可能是他能否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通俗一点说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笔者早年做人力资源工作时,曾经面试过一个机械系的毕业生,让他当场给我设计一个模具图纸。但他的表现却让我非常失望。他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并且设计的作品比较粗糙,距离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我向他表示了我的遗憾。他难过地对我说:“我承认我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图纸设计师,但是我有过同行业工作经验,除了做图纸设计,我还可以参与产品的策划,而且我文笔也不错,适当分担文案的工作也没有问题。”我问道:“那你能够胜任产品策划或者文案的工作吗?”他看着我,摇了摇头。我知道,他学的知识比较广泛但没有任何一个方面的专长,也就是说没有比别人更强的竞争力,从而导致他被淘汰。
尤其在现代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专业人才,在某个方面比别人优势的专才,而不需要什么都会但什么都做不好的通才。打个形象的比如,就是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
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
有一个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为了和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开学典礼的第一天,来了许多动物,有小鸡、小鸭、小鸟,还有小兔、小山羊、小松鼠。而学校为它们开设了5门课程,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当老师宣布,今天上跑步课时,小兔子兴奋地一下从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再看看其他小动物,有噘着嘴的,有搭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子蹦蹦跳跳来到学校。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小鸭子兴奋地一下跳进了水里。天生害怕水,种群中从从来没有会游泳的的小兔子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以后发生的情况,便可以猜到了,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这个寓言故事寓意深远,它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让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树。成功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主要是看他是否在所在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样样都精通的全才,而是在他自己所在的领域成为顶尖人物和行家里手。
一位思想家说过:“如果你能真正制好一枚别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蒸汽机赚到的钱更多。”
徐强初中毕业,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他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只是一个底层的销售员。但是,他认识到,每一个行业里面最顶尖的10%的人,都是从底层开始做起的。公司里很多看来非常风光的部门经理和董事们,最初也是从业务开始的。有了这个发现后,徐强就去请教一个部门经理成功的原因。部门经理看着徐强的眼睛一板一眼地说:“实话告诉你,我没有成功的秘诀。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是我知道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做到全公司最好,做到同行业最好。凭借自己的付出,我做到了,所以我成功了。”徐强霍然醒悟。对呀,只有成为行业里最优秀的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