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赢在上半场:30岁之前掌控人生主动权
16516300000039

第39章 杀手锏管好自己的嘴(2)

李世明白,反对皇帝自然是不行的,而公开表示赞成,又怕别的大臣议论,便说了一句滑头的话:“这是陛下家中的事,何必再问外人呢!”

这句回答真是巧妙,既顺从了皇帝的意思,又让其他大臣无懈可击。李治因此而下定了决心,武则天终于当上皇后。以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都遭到了迫害,只有李世一直官运亨通。

李世就是一位很会说话的人,他知道违背皇帝的旨意肯定没有好下场的,但也不能公开赞成此事,审时度势,灵活变通,赢得了官运亨通。

但是,像李世这样会说话、懂得变通的人毕竟不多。好多的人在与别人交往时,不了解对方,甚至连对方的姓名都没弄清,就不能信口开河,乱谈一通,那样很容易弄得对方不高兴。

古代有一个读书人经过三科,又参加候选,得了一个山东某县县令的职位。他第一次去拜见上司,不知该说什么话。沉默了一会,忽然问道:“大人尊姓?”这位上司很吃惊,勉强说了姓某。他低头想了很久,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所没有。”上司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他又站起来,说:“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说:“正红旗。”他又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上司勃然大怒,问:“贵县是哪一省的人?”他说:“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那人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赶快走了出去。第二天,上司令他回去作教书先生。

试想连上司的姓氏都没弄清楚,而胡乱发问,岂不是自找苦吃。不会说话者不管对方喜恶,信口开河,甚至胡乱拉扯、会使对方产生不快,甚至厌烦,很难使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在交往中能辨别风向,才能会掌好舵,也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赢家箴言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爱好和知识结构,使某个人只能是“这样”而不能是“那样”。与不同的人交谈,就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说话的方式要因人而异,所说对象不同,方式就不一样。

多做“喜鹊”,莫做“乌鸦”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的重要,关系着一个人的前途和事业。一句赞美人的好话,可以使人心生欢喜,终生为其效命;一句伤透人心之言,可以使多年知己反目成仇,因此“口下留德”是做人很重要的修养。

打人别打脸,伤人别揭短

与人交往是一种学问,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时时替他人着想,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千万不要揭人之短!

有时候,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当你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时,要顾及场合,别伤对方的面子。这时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避免发生冲突。尤其是要注意“避人所忌”,面对别人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时,最好不要主动引出这些有可能令对方尴尬的话题。

有个寓言故事《樵夫和母熊》可能大家都读过,故事说樵夫在上山砍柴的路上救了一只受伤的小熊,母熊因此对他感激不尽,并决定倾尽全力好好报答樵夫。

一天,母熊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并邀请樵夫到它家里来做客,让他好好享用山珍海味和美酒佳肴。樵夫吃吃喝喝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早上才依依不舍决定离开丰盛的食物和好酒。

临走时,樵夫对母熊说:“非常高兴你热情的招待,我觉得非常尽兴,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食物。不过,我惟一不满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

母熊听后,虽然怏怏不乐,但嘴上却说:“为了让你能够满意,我愿意你用斧头砍我一刀,这样我会觉得心里好受一些,否则,我会一直觉得欠你太多。”后来,樵夫果然按照熊的话做了。

若干年后,樵夫又遇到母熊,问它头上的伤好了没有。

母熊说:“当时痛了一阵子,等到伤口愈合了,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你现在不问,我还真的忘记了。不过,那次您说的话,我到现在还记着,而且我估计一辈子都忘不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少人就犯那樵夫的错误,留在对方的心里的伤痕却是一辈子令人难以忘记。

俗话说得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像那猎人,说的虽然是无心而真实的,但对熊的伤害却是无限的一辈子的,甚至胜过刀砍斧劈。

说话时要有分寸,一旦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短处,就相当于踏进了社交“雷区”。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要运用好“避免矛盾、稳中求安”,关键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大做文章。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有位朱元璋儿时一块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朱元璋雅兴顿失,当着后宫佳丽和众奴才的面揭自己的短处,让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将之痛打然后逐出宫外。

这就是揭人之短的下场。“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但是总的来说,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的破裂。

要做到待人处世不揭人之短就要了解对方的长处,也了解对方的不足。这样才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善于择善弃恶,多夸别人的长处,尽量回避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好汉愿提当年勇”,没有人愿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页。

投其所好,适当恭维

在待人处世中,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伤已的双面利刃,而不是劈荆斩棘的开山刀。与人交流时,应该“投其所好”,多说一些好听话、顺心话。直言直语一不小心就会伤人,而好听话谁都不会拒绝。鬼谷子认为:与智慧型的人说话,凭借的是见闻的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凭借的是辨析的能力;与善辩的人说话,就要筒明扼要;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对方所喜欢的,就模仿而顺从他;对方所讨厌的,就避开而不谈它。能做到这些,就算利用好了你的舌头。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次伤,而且攻城略地,功劳最大,应当排第一”。但刘邦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经揣摩出刘邦的意图,就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挺身上前说道:“群臣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攻城略地的功劳,但这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而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兵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了好几年,军中缺粮,都是萧何转运粮食补给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逃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接济皇上的,这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又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其次。”刘邦听后,非常高兴,把萧何排在了第一。

在中国,有所谓“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一部位,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呢?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无论多么宽宏大量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所以在与人说话时,只要我们不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不会惹祸上身,还能平步青云。这就是需要随时随地注意应用“投其所好,多说好听话”这一妙招。因为好听话不管说得多么离谱,至少不会触及对方的缺点。再者,对于好听话,许多人明明知道是恭维,可是大家都爱听。

推销员小王一次到某镇去推销电器。走到一家阔气的人家,户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一见是推销电器,就把大门紧闭了。小王一看事情不妙,便说:“很抱歉,打扰了您,也知道您对电器不感兴趣。所以,我这次来不是做生意的而是来买鸡蛋的。”老人消除了些疑虑,便把门打开一点,探出头来将信将疑地望着小王。小王又继续说道:“我看见您喂的种鸡很漂亮,想买一些新鲜的鸡蛋回城。”

听到他这么说,老人家把门开得更大一些,并问道:“你为什么跑到这儿来买鸡蛋?”小王充满诚意地说,“因为我养的鸡下的蛋做蛋糕不合适,我的太太就要我来买些棕色皮的蛋。”

这时候,老妇人走出门口,态度很温和地跟小王聊起了鸡蛋的事。但小王这时便指着院子里的牛棚说:“老太太,我敢打赌,你丈夫养的牛赶不上您养鸡赚钱多。”

老妇人的心被说乐了。是的,多少年来,她丈夫总不承认这个事实。于是她将小王视为知己,带他到鸡舍参观。小王和她边看边聊,说的话句句入耳。他说,如果能用电器照射,产的蛋会更多,老妇人好像忘记了刚才的事,反而问小王用电器是否合算。当然,她得到了完满的解答。两个星期后,小王在公司收到了老太太交来的购买单。

试想,假如小王一开口就推销电器,老妇人肯定不会接受。而推销员小王采取了曲线表达,用恭维话打开了老妇人的心扉,然后以拉家常的方式,很自然地扯到了电器的问题,说明用电器照射产的蛋会更多。这就博得了老妇人的信任,自动递上购买单,办成了事。

办事时不妨在嘴巴上有技巧地略施小惠,尽快地养成随时都能恭维别人的习惯。当恭维别人已经变成你的习惯时,你办事的能力就会相应提高。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又能解决你的难题,何乐而不为!

赢家箴言

言语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影子。言语伤人,胜于刀伤;因为刀伤易痊,舌伤难愈。而一句简单的恭维话就会获得你的谈话别样的好感,一句由衷的赞美之词就会使你的话娓娓动听,感人肺腑,让人难以忘怀。

祸从口出,不做小道消息的传播者

语言可以修饰一个人的外表,一开口说话就必须很注意才行。古人的教导“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身为一个现代人,每天都在不停地说话,一定要非常小心才能避免闯祸。

别说让自己后悔的话

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教导人要“慎言”,最担心“祸从口出”。于是,智者常常告诫:“群居防口,独坐防心。”——和别人在一起时,要谨防说话的错误;单独在一起时,要防止心念的错误。

《孔子家语·观周》中记载,孔子从鲁国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游学时,一次去参观了周朝的供奉周太祖后稷的宗庙。在庙右边的台阶前面有一个“金人”,就是用铜浇铸的人像,而且是“三缄其口”,“缄”是封口的意思,这是说有三重封口,当然这不是叫你不说话,而是表示说话时要慎重再慎重,小心再小心。这还不够,还在“金人”的后背上写了一篇长长的铭文,有许多的箴言,都是关于要慎重言说的:一、“金人”是古代教人说话要慎重的人。后入要以此为警戒。二、一个人要“无多言,多言多败”。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就多失败。三、“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如果能够谨慎行事,那就是幸福的根源。口有什么坏处?口就是祸害之门。

孔子认认真真地读完了这篇铭文,感触很深,他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弟子们要记住啊!这些话是实在而中肯的,合情而又可信的!孔子接着引用《诗》上的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并且说:“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如果像这样处世行事立身,难道还会因为说话招来祸患吗?

世间上诸多祸根来源于说了不该说的话的缘故,世间上很多悲剧也是因不该说的话而产生的,单位之间闹不团结,夫妻之间闹离婚等等,导致人们互相猜疑,互相诽谤,恶语相向,结果自然是结怨结仇,搞得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出一幕幕的悲剧。

如一个人若开口说话都是说坏话,人家会说这人真粗鲁、不文雅。假若说话不老实,散播小道消息,可以骗得过别人一、二次,再来就骗不了别人,到最后,甚至你说实话,人家亦当成假话。记得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孩子非常调皮捣蛋,想欺骗别人。那个地方经常有老虎出没。有一天,他突然大声喊:“老虎来了,老虎来了!救命啊!”那附近的大人正在吃中饭,饭吃到一半赶紧停下来,拿棍子要追出去打老虎,却发现外面毫无动静,也看不到那个喊救命的小孩,结果这小孩躲在树下笑得很开心。他很得意这些大人竟被他骗出来了。他觉得有趣,又骗了第二次、第三次,这些大人连续被骗,知道是这小孩在撒谎。最后一次,老虎真的来了,可是任凭这小孩如何喊叫都没有人愿意理会。结果,撒谎的孩子被老虎吃掉了。

这个小孩子可能做梦都没想到,就因为自己撒了几个谎,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竟然把自己的性命赔上了,这时醒悟过来已经晚矣,世上没有后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