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顶级管理:聆听世界顶级管理大师智慧之声
16512800000043

第43章 皮尔·卡丹的管理思想精髓:从小做到大

人物档案

知道皮尔·卡丹这个品牌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50多年里,皮尔·卡丹从时装、餐饮到化妆品,构筑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目前,他在全球98个地区拥有分公司,雇员超过20万人。他曾风趣地说:“我能够喝我自己生产的酒,到我自己的剧院看演出,在我自己的餐馆里就餐,在我自己的饭店里睡觉,穿我自己生产的服装,用我自己品牌的香水……”

创新!先有设想,而后付诸实践,再不断进行自我怀疑,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

——皮尔·卡丹

在我14岁的时候,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我由于战乱和父母一起移居法国,并从此开始在圣爱蒂安的一家裁缝店里开始学习缝制衣服。到23岁的时候,我已经在巴黎三家比较有名的裁缝店里做了五年的学徒了。

那时,我一直就想做自己的事业。我觉得不管是做什么,都要做出一定的规模。1950年我开始在里什潘斯街一所简陋的楼房里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店。那个时候很艰难,因为巴黎本来就是一个时装的都市,一个如此简陋的服装店是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的。于是,我就开始想办法,直至我遇到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她当时只穿了一条很平常的连衣裙,但是身材却很好,非常苗条和优美。于是,我就想。这个姑娘如果穿上我设计的衣服一定会更加美丽。于是,我聘请了20多个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组成了自己的一支业余时装模特队。

1953年,我开始了自己的宣传活动,在巴黎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时装展示会,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模特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登场演出,顿时就让整个会场活跃起来。模特们精彩的表演,让我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几乎巴黎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这次展示会的盛况,此后订单像雪花一样地飞来了。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我觉得要让企业有大进展就让别人都知道你,当然在展示自己的时候要有真正的本事和能力才行。

为男人设计服装

在我的第一次展会上展示的是女性服装,这让我获得了成功。但是,我并没有就此止步。我不断地思考另外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时装作为人类点缀世界的装饰物,不应该仅仅为女性所独有,男人也需要装扮自己,忽视了男性,就等于放弃了50%的市场。那个时候,我就想打破这个格局,设计一些男性服装。

在当时的法国时装界,有一种沿袭多年的传统,认为真正的服装设计师只能问鼎女装,设计男装会被人们指责为离经叛道。但是我并没有在乎这些,我还是向男装进军了。

1959年,我又开办了自己的时装展示会。当时展出的不仅有女性的服装,也有男性服装。这次比第一个展会更加轰动,在巴黎时装界几乎是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业界人士纷纷指责我的这种行为是“离经叛道”。一时间,我成为众矢之的,在名誉上和经济上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退缩,我不断地问自己:“男人怎么了?难道男人就不配穿自己喜欢的各种款式的衣服吗?”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还是坚持给男性设计服装,同时我还在招聘一些男性模特,规模也比以前更大了。果然,没有几年,男性服装的春天终于被我迎接来了。我的男性服装立刻就占领了法国男性服装的半壁江山。

当我取得成功的时候,我并没有多么兴奋和吃惊,因为为男性设计服装是我很久以来的想法,而我也坚信着终有一天只为女性设计服装的观念是要被改变的,男性也会追求美丽和喜好的。我只不过一直在等待这一天,而这一天就这样来临了。

成衣大众化

“成衣大众化”是我在男性服装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提出来的。当时的法国是一个刚刚参加过战争的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很多的女性开始走出家门工作,整个欧洲的消费开始激增,我就是在这个时候看准了时机开始生产大众服装的,我把设计的重点偏向大众消费者,让更多的人穿上时装。

那个时候我曾经设计出一套白领的红大衣,卖给了美国梅西百货公司后,被大量制作,以美国中产阶级买得起的价格出售,大获成功。之后,我又推出一系列风格高雅、质料适当的成衣,因其物美价廉,深受消费者欢迎,我的时装店开始天天门庭若市。那些抱残守缺的同行们却恰恰相反,生意冷清。顾客寥寥无几。

“成衣大众化”在商战中是出奇制胜的妙招,但是我这样的做法很快就惹恼了我的同行。他们竟然联手把我驱逐出法国的巴黎。那个时候我怎么能够屈服呢?我是一个被大家骂惯了的人,我的每一次创新都被大家骂得体无完肤。但是。所有骂我的人接下去就是要做我所做的东西,这点我很自信,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1960年,我开了两个比较有名气的零售部,一个是“亚当”,专营男装、领带及束腰大衣、运动装;另一个则叫“夏娃”,是高级女装商店,光临的顾客不仅有富豪、贵族,连法国总统夫人及英国的温莎夫人等都为之着迷。在很早之前我就说过,我要在创业之后把服装穿在温莎公爵夫人身上,同时连她的门房也有能力购买。

同时,我还经营各种童装,我设计的童装都很有花样,参合了很多的想像力,童装的图案设计得如同一个个童话和梦想的感觉,一问世就很快占领了整个欧洲市场,使落后的法国童装与高级时装一起走向世界。

人们的意识总是在这个时候发生变化。以前把我赶走的人又要请我回去,并让我出任行会的主席,先后授予了三次荣誉,但是我都不想提及。

构筑卡丹商业王国

在服装的市场里大展鸿图后,我又开始了新设想,想要开创新的领域。1970年的时候,我在巴黎创建了“皮尔·卡丹文化中心”,里面设有影院、画廊、工艺美术品拍卖行、歌剧院等,成为巴黎的一大景观。

1977年,当一家叫做“马克西姆”的餐厅要拍卖的时候,我购买了下来,当时花了我150万美元。之所以要购买这个餐厅,主要是因为这是一个历史很悠久的餐厅,当店主打算拍卖时,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大财团都企图买下。我不想让它落到法国之外的人的手中,就买下了。在历史上,这个餐厅是给一些贵族服务的,我当时就想,如果这个餐厅还是保持着只为少数人服务的思想的话,就不能生存下去,我觉得只有为大多数的人服务才可以让生意兴隆,于是就改变为实行大众化经营的战略。我买下马克西姆餐厅后,一方面继续保持它的传统特色,至今,马克西姆餐厅的服务员仍一律为身着燕尾服的男士;而另一方面,则在服务对象上向大众开放,使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光顾餐厅。

很多人都不明白我是怎样从一个小裁缝变成亿万富翁的,都说我创造了一个商业帝国的传奇。其实我是用一天工作18个小时换得的。在我的绿色办公室里有一个地球仪,没有时间娱乐的我可以从中数清楚我的帝国在地球上有多少个站点,从中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满足。一种生活的乐趣。

迪奥曾是领路人

一个人的成功在偶然中总有必然。如果不是很多年之前我有机会到迪奥工作,可能也没有我今天的成就,迪奥是我成功的领路人。而我,只是很好地利用了我在迪奥取得的一些成就,并把它进行很好的管理后为我创造利润。

当我听说高档服装专家迪奥的设计室有职位空缺时,立即前去应聘,并很幸运地成了迪奥的助手。当时的迪奥可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时装设计大师,他于1947年提出的“新造型”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妇女们穿着单调:军装化的平肩裙装,笨拙而呆板,带着沧桑和战争的痕迹。迪奥把它改为曲线优美的自然肩形,强调了丰满的胸、纤细的腰肢、圆凸的臀部,突出和强调了女性的柔美,让女性重新焕发出魅力——巴黎人欣喜若狂,整个世界都注视着迪奥。

1947年,我在迪奥公司担任大衣和西服部的负责人,参与了轰动巴黎的“新造型”的诞生。从中学到了“高尚”、“大方”、“优雅”的服装理念和制作技巧。虽然我十分敬重迪奥,在迪奥那儿受益匪浅,但我不甘心长期寄人篱下,内心的创造欲驱使我于1949年离开迪奥去构筑属于自己的王国。

刚开始的时候,对于服装的把握,我一直延续着在迪奥那里学习来的东西,只是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才有所变化,把自己的思想和一些创新的意识融合了进去。

阅读手记:卡丹品牌走向全球

我知道皮尔·卡丹除了设计时装外,还设计家具、灯具、装饰品、日常用品,甚至包括汽车和飞机造型。听说他们设计的飞机,机身呈黑红白三色条纹,展翅蓝天,仿佛色彩斑斓的蜻蜓在空中飞翔;他设计的汽车呈流线型,表盘、方向盘都很别致,令人耳目一新。

在皮尔·卡丹公司里每年都要卖出去很多设计草图,大部分细节设计则交给得到商标使用权的各地商人,用他们的思想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均匀提成。皮尔·卡丹只掌握授权公司4%至109/6的股份,这就使得他的服装设计更容易走向市场。

我觉得皮尔·卡丹是一个真正的商人,他从来不计较经营什么类型的产品:日本人骑着PC牌自行车,德国商店出售PC牌窗帘杆,瑞士有PC牌香烟,韩国盛行PC牌化妆品,中国有PC牌的儿童玩具及床上用品,胡志明市的大街上出现了PC牌的红色高跟鞋。全球以卡丹品牌生产的商品,年利润超过12亿美元。皮尔·卡丹领导了这场商业革命,他也是这场商业革命中的最大受益者。

目前世界上有四个大的服装中心,巴黎是排在第一位的。在巴黎,许多店里都有皮尔·卡丹的一方天地,但要追根溯源,一定要去奥诺里大街82号,那儿是名扬世界的皮尔·卡丹帝国的首府,服装艺术的发源地。就位置而言,整个法兰西,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家这样显赫的门牌了——二十几米之外的马路斜对面,便是法国的总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