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你将找工作的策略建立在某一种独特的职位上,那就大错特错了。在不同的公司,同一种职称可能代表不同类型的工作。不管你怎么样做,不要在一开始就把自己定在某一职位上。
一家知名企业的人事主管告诫求职者,如果对职位不明白可以询问用人单位,不要单从字面上去片面理解,这样很可能会走许多弯路,或者错过一个好机会。
有的面试者在面试中高谈阔论,尽显风流,却“名落孙山”。有的面试者在面试中规规矩矩,不显山露水,却“金榜题名”。可能你觉得后一种表现过于平稳,然而,稳重却恰恰是此工作岗位最需要的一个素质。
大部分求职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主考官经常会问他们:你对你要应聘的职位了解吗?你为什么要应聘这个职位?假如你被录用后,将如何开展工作呢?
假如你所应聘的职位本来就要求循规蹈矩、照章办事,你却大谈标新立异、时尚前卫,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你熟悉职务的性质,你将会成为强有力的求职者。这就要求你尽可能通过图书研究以及个人接触来了解工作的性质、职务、责任以及这些职务在整个公司机构上所扮演的角色。其次,你必须考虑预期的薪水。你可以从政府的研究报告、报纸广告、专业协会或者一些书籍中找出某项特殊职务所应得的薪水范围。你也可以通过图书馆馆员的帮助来获得这些资料。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为某项特殊职务做好一切准备绝对是正确的。但是,你千万不可将自己局限在某项特殊职务上,而忽略对其他职务的考虑。就业顾问沈女士曾向一位愿意到某大学教授会计课程的求职者提出纠正。这位求职者在面谈时一味强调自己在会计方面的特殊专长,却忽略自己也有能力教授其他商业方面的课程。所以,在面谈前,除了熟悉公司及职务性质以外,还应该充分展现自己在各方面的特长。
在面试前,求职者一定要尽可能多地获得目标职位的各种信息,以做到在面试中有的放矢。
目标职位的各种信息包括工作的性质、中心职能和职责、对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结构、能力素质结构、心理素质结构的要求等等。下面就常见职位的特点与要求作一简单介绍。
◆科研类职位
科研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看重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教育职位
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应聘者在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还应具备甘为人梯、为人师表的良好品质,广博的知识积累,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
◆医疗卫生类职位
应聘医疗卫生单位的基本条件是:接受过医科院校的专门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成绩,具有良好的医疗作风、正确分析和诊断病情的逻辑思维能力、精确细致的动手能力和坚定果断的心理素质。
◆文化新闻类职位
应聘者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组织活动能力,熟悉语法、修辞、逻辑等基础知识和有关的专业知识,能讲标准的普通话等等。
◆工程技术类职位
工程技术类职位要求应聘者在相关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具备筹划、论证、设计、组织实施以及解决各种工程技术实际间题的能力,要求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
◆管理类职位
管理类职位要求应聘者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通晓有关的专业政策,并具有相应的工作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认真负责,依法办事,坚持原则,严以律己,讲究实效。
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就必须进行调查研究。面试前对应聘职位进行调查研究,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必要的和有效的手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此同样适用。
误区8:错误选择“黑职介”
现象一
冯小姐在一家中介的信息栏上看见招聘文秘的启事,月薪1800元,便向中介所打电话进行咨询。接电话者自称是中介所的负责人,告诉冯小姐职位空缺,她可以去试一试。
冯小姐到了中介所之后,负责人让她交纳200元中介费。冯小姐觉得中介费有些多,露出犹豫的表情。中介所负责人拍着胸脯说,如果这家不行,可以再给她推荐其他公司,直到找到工作为止。冯小姐信以为真,交了200元中介费,之后来到招聘文员的公司。公司对冯小姐进行了简单的面试,然后让她回去等消息。等了两个多星期,公司告诉她考试结果没有出来,让她继续等待。又过了两个星期,公司告诉她不符合条件。
冯小姐只好又找到那家中介所。中介所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她,并拿出资料,又给她推荐一家公司。经过面试,冯小姐又经过长达20多天的等待,又得知没有被录取。当冯小姐第三次找到中介所时,负责人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她,但告诉冯小姐没有新的空缺职位,让她再等等。
遥遥无期的“等待”让冯小姐非常郁闷,但是她又找不出理由和中介公司理论,最后只好作罢。
现象二
小彭是一位在校大学生,暑假期间打算找一份兼职工作,一家中介公司给他提供了一个家教的岗位。当时承诺每小时60元,小彭觉得工作轻松、报酬高,便交了50元中介费和30元建档费。之后,跟随中介公司的一位员工到了雇主的家中。雇主对小彭作了简单询问之后,便叫他回家等电话,一个月过去了却怎么也没有消息。小彭去找中介公司退钱,中介却一口咬定“已经提供了就业信息”,拒绝退钱。
黑中介既想骗钱又想用合理的理由来摆脱求职者的追究,当然会把骗局做得更加完备细致。从服务关系的建立到自动解除的过程中,黑中介们都把每一个环节做得“无懈可击”,要么叫你回家等消息直到服务到期,要么上岗几天就被辞退,更有甚者干脆拿着信息单找不着用人单位。不论怎样,其结果总是中介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让求职者欲哭无泪。
近年来,以提供虚假信息为诱饵,骗取登记手续费甚至进行恶意欺诈的黑职介迅速抬头并肆意泛滥起来,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对劳务黑职介喊打之声不绝,整治行动频频,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黑职介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愈演愈烈。
黑职介的滋生蔓延,不仅扰乱了劳务市场的经济秩序,破坏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还直接危害求职者的合法利益,影响社会安定,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黑职介是一个社会顽症,其生命力似乎异常顽强,野草难斩,孽根难除。究其根源:一是投入成本少。黑职介基本上是租一间10平方左右的临街房,装上一部电话,摆上两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叠厚厚的登记簿,贴出一张张招聘信息,一个非法职业介绍所就这样开张了。除了租房的费用外,其余的投入聊聊无几。二是利润回报大。开一家黑职介只需几百块钱的投入,而这些黑职介动辄向求职者收取近百元的报名费和中介费。三是打击力度弱。黑职介的“游击战术”使执法部门的努力付诸东流。当接到求职者投诉举报后,工商部门只能想方设法为举报者讨回被骗的费用,如果黑职介事先溜走或暂时关门,执法部门对他们往往是束手无策。执法人员一走,他们照常营业。四是违法成本低。黑职介涉嫌诈骗,但凡是上当受骗的求职者多数只是被骗几百元钱,从数额上构不成诈骗罪,即使是采取强制措施,暂扣物品的附加值非常低廉,当下达处罚决定书后,老板早已人走楼空,逃之夭夭。
求职者最好通过政府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或者知名的营利性中介机构求职。如果是营利性的职业介绍机构,一定要同时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职业介绍许可证》或《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收费许可证》等证照。求职者在面试之前,最好提前了解一下应聘公司的资质和规模。如果发现其规模很小,就需要加以小心。
如果中介公司要收风险金、抵押金、保险金等项目费用均属违法,求职者可拒交。
如果你想通过职业介绍中心找一份工作,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落入黑中介的陷阱。具体来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查看职介机构是否亮证亮照经营;
看清收费项目和标准是否明码标价;
与职业中介机构订立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谨慎对待职介机构的口头承诺,要求其把口头承诺写在合同上;
如果需支付费用,一定要索取发票或收据,并留意发票上财务专用章的单位名称与公司实际名称是否一致。
如果通过职业介绍机构求职成功以后,按《劳动法》规定应立即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以试用期为由拒签,求职者应保留一份劳动合同,以便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误区9:掉入网络招聘的陷阱
现象一
大学毕业生小杨在某网站上得到一份面试机会,在面试单位要求交300元材料费的时候小杨毫不犹豫地掏了钱包,因为他觉得该单位看上去比较正规。
出乎小杨意料的是,在交了300元之后,他一直没有接到上班的通知。当小杨第二次去了面试的地点之后才发现那家公司已经人去楼空。无奈之下,小杨只好去找当时求职的那家网站,却被告知该网站只负责登载招聘广告,不负责确认用人单位的真伪。甚至网站的工作人员还问小杨:“你的文凭、年龄、工作经历等基本情况我们不是也无法确认吗?”
现象二
柳萍相貌出众,上大学时是公认的“校花”。毕业后柳萍听说某航空公司网上招聘“空姐”,于是按要求寄去自己的资料和艺术照,半个月后,复试通知没等到,却在该网站上看到自己的照片被命名为“某性感少女玉照”,点击率高达数万次。
现象三
某同学在一招聘网站上看到沿海某省重点高中招教师,填写自己的详细资料后一星期,开始频繁收到莫名其妙的短信和邮件,原来是非法网站以招聘为幌子,骗取网民详细资料后出售给中介公司牟利。
现象四
姬先生在网上求职,填写简历时,为确保用人单位能随时联系到自己,他把家里的电话也给填了上去。没过几天,姬先生的父亲就收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说姬先生被汽车撞伤了,住院需要三万元手术费。姬先生的父母吓坏了,慌慌张张去筹钱。当时,家里只有两万元存款,父亲便向亲戚求助。亲戚一听,觉得事有蹊跷,就问姬先生的父亲是否给儿子打过电话?姬先生的父亲这时才醒悟过来,马上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说自己好端端的,没出什么事。姬先生后来雯,都怪自己不慎重,把家里的电话也写了上去,招来不法之徒,让家人虚惊一场。
现象五
一天,杜先生在网上浏览招聘网页时,看到广州市某科技发展公司招聘职员、月薪3600元的信息,于是拨通了招聘信息上公布的电话号码。一位姓苏的经理询问了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后,认为基本符合公司的要求,便要他在一周内带简历和2500元到某宾馆面试,并反复强调:招聘名额不多,不要错过机会。苏经理的话让杜先生非常激动,他连父母、朋友也没告诉,第二天清晨便收拾妥当,赶去面试了。
当天下午4点钟左右,杜先生在电话里约好的宾馆接受了该公司苏经理的面试。晚上7点钟左右,苏经理请他和另外3名应聘者吃饭,并且告诉他们:你们被公司录用了,饭后送你们到办事处接受五天封闭式培训,然后到公司上班,月薪3600元。大约晚上10点30分左右,他们被带至一栋楼内。苏经理说,为不影响培训,从现在起不许与任何人联系,并拿走了他们的手机。
从第二天开始,杜先生和那3位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接受了苏经理的培训,全是有关网络连锁营销的内容,苏经理说公司的业务就是通过网络开展营销。培训结束后,苏经理要他们先交1800元买一套公司的化妆品,说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电话联系,建立营销网络,推销公司的化妆品,进入公司网络的人越多,他的收入越高。
杜先生这时才明白过来,他们全是被骗来搞传销的。于是几个人悄悄商量如何脱身,却被分开两处,日夜被监视。直到后来公安机关得到群众举报,杜先生等人才被解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