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走出求职面试的52个误区
16511800000024

第24章 面试实战误区(6)

◆控制谈话节奏

进入试场致礼落座后,若感到紧张先不要急于讲话,而应集中精力听完提问,再从容应答。一般来说人们精神紧张的时候讲话速度会不自觉地加快,讲话速度过快,既不利于对方听清讲话内容,又会给人一种慌张的感觉。讲话速度过快,还往往容易出错,甚至张口结舌,进而强化自己的紧张情绪,导致思维混乱。当然,讲话速度过慢,缺乏激情,气氛沉闷,也会使人生厌。为了避免这一点,一般开始谈话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讲话速度,等自己进入状态后再适当增加语气和语速。这样,既可以稳定自己的紧张情绪,又可以扭转面试的沉闷气氛。

◆适当幽默

无论在哪里,幽默的人都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谁都会相信一个谈笑风生、幽默风趣的人精明强干、精力充沛。

面试同样如此。有位求职者应聘某市文化局的一职位时,被问及是否知道本市地方志上记载的某名人的雅事,求职者不甚了解,就坦然作此回答,然后幽默地补充了一句:“相信几百年后拿我做面试考题,不会难倒求职者”。考官们被他的俏皮所吸引,就淡化了他没能回答出问题的窘迫。

◆不可乱倒苦水

求职不是诉苦会,更不是救助会。有些求职者在面试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人家一提问,便借回答之际大倒苦水——又是自己曾经历这样那样的不幸,又是难忍家庭负担之重云云,以为这样能引起主考官的同情,殊不知这样做不但得不到人家的同情,反倒让人倒起胃口。当然,主考官也有同情心,但称职的主考官绝不滥用这种同情心。如果遇到面试时大倒苦水者,主考官一般都会一言不发地点点头,看上去好像很耐心地听你倾诉,待你把苦诉完了,主考官充其量会一脸热情地告诉你:请您回去等通知吧。这一“等”,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呢。

◆运用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能够明显、自然、准确地展示自身的心理活动。

从注视的角度来说,提倡平视(即在注视别人时,身体和对方处于相似高度)。因为这能表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和本人的不卑不亢。

不可以注视对方头顶、胸部、腹部、臀部、大腿或脚部和手部。特别是当对方是异性时,注视那些“禁区”,就会引起对方的强烈反感。

和主考官交谈的时候,要经常和他保持双方目光的接触,长时间回避对方目光或是左顾右盼,是“心里有鬼”或是不感兴趣的表现。但如果一直用直勾勾的目光盯着主考官,是非常失礼的。面试者要随着话题内容的变换,采用及时恰当的目光反应,使整个交谈融洽而和谐。

◆运用手势

手势是人们在交往或谈话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的各种手势动作。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至今仍被广泛运用的一种交际工具。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手势被赋予了种种特定的含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手势在面试中表达情意的独特效果,应聘者有必要了解并掌握以下几种手势的基本含义。

——情绪手势

情绪手势是伴随着说话人的情绪起伏发出的,常常用来表达或强调说话人的某种思想感情、情绪、意向或态度。比如,高兴时拍手称快,悲痛时捶打胸脯,愤怒时挥舞拳头,悔恨时敲打前额,犹豫时抚摸鼻子,着急时双手相搓,而用手摸后脑勺则表示尴尬、为难或不好意思,双手插腰表示挑战、示威、自豪,双手摊开表示真诚、坦然或无可奈何,扬起巴掌猛力往下砍或往外推,常常表示坚决果断的态度、决心或强调某一说词。情绪手势是说话人内在情感和态度的自然流露,往往和表露出来的情绪紧密结合,鲜明突出,生动具体,能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示手势

指示手势是用来指示具体对象的手势动作。比如,用手指指自己的胸口,表示谈论的是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情;伸出一只手指向某一座位,是示意对方在该处就座。指示手势还可以用来指点对方、他人、某一事物或方向,表示数目、指示谈论中的某一话题或观点等。指示手势可以增强谈话内容的明确性和真切性,便于及时常握听者的注意力。

——模拟手势

比划事物形象特征的手势动作叫做模拟手势。如抬起手臂比划某人的高矮,伸出拇指、食指构成一个圆圈比划鸡蛋的大小,抡起胳膊侧身往后模仿骑马。模拟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听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由于它往往还带有一点夸张意味,因而极富有感染力。

——象征手势

象征手势是表示抽象意念的一类手势动作。这种手势往往具有特定的内涵,使用十分普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推广的一种象征胜利的“V”型手势(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构成“V”字形状,余指屈拢),19世纪初风行于美国而后在欧洲被普遍采用的表示良好、顺利、赞赏等意思的“OK”手势(大拇指与食指构成一个圆圈,其他三指伸直张开),就是属于此类。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四类手势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一个手势可以包含几种意义。比如说到要去“拥抱明天,拥抱未来”,可能会激动地撒开双手向前伸出,这既是一种情绪的自然流露,又带有指示或象征意味。

与主考官交谈时,求职者切忌唠唠叨叨。说起话来没完没了的人,令人厌烦。关键在于说话时要动脑筋,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同时还要善解人意,注意观察对方的神态,对方不想再听的话,应及时止住。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最终导致对方漫不经心,左耳进,右耳出,使交谈的效果大打折扣。

误区47:与主考官辩论

段锋是个性格外向的小伙子,在大学时,成绩优秀。他喜欢参加学校里举办的各种演讲、辩论比赛,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同学们也都认为他找份满意的工作会比其较容易。他自己也这么想。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同宿舍的其他同学,有的条件还不如他,现在都已经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可是,段锋的工作至今也没有着落。段锋百思不得其解,便向有关专家咨询失败的原因。

在他和专家接触的半小时时间里,用过下面之类的句子竟达12次之多:“不,不是这样的,应该是……”、“你这种想法真是不可思议”、“我有我的见解,不管你怎么想”等等。还有,他去咨询失败的原因,却不肯耐下心来听专家说一句完整的话。常常是专家刚说完半句,他就抓住话语中的某个词语或细节,进行抨击,然后拿出他的“正确的”东西来。他哪儿是在咨询失败的原因,简直就是来寻找辩论对手,这样的人哪个公司会录用他?

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性格外向、口若悬河、能言善辩是一个人的优势,这种人很容易找到工作。事实并非如此。散文家约瑟夫·阿迪森说过的一句话或许会对这部分求职者有所启发:“宽容、善良、诚实的天性要比机智更让人愉快。”

一位主考官很伤脑筋地谈到一个应聘者:“天哪!他像一台测试机那样难以理喻,我每说一句话,他总是接着纠正:’不,这不对,应该是……‘我觉得他不是来找工作的,而是有意来找茬的。”可想而知,如果给主考官留下这样的印象,事情将会是多么糟糕。

找工作面试不是开辩论会,也不是你个人的演讲专场,它是求职者和主考官之间沟通并达成某种共识的过程。如果求职者给人的感觉像“好斗的公鸡”,即使他胜利了,把主考官辩得哑口无言,但却引起了主考官的反感,因小失大,这又何苦呢?

要想改掉“较真儿”的缺点,不给主考官留下“犟驴”的印象,求职者必须谨记以下两点:

◆牢记面试的目的

求职者不是为了赢得一场辩论的胜利而去面试的,去面试的惟一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所以,目前许多大学用“演讲比赛”或“辩论比赛”的方式来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而应该对不同性格的同学要区别对待。这种训练方式只适合于性格内向的同学。对性格外向的同学,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改掉浮躁、张扬的性格缺陷,培养他们的控制能力,千万不要一时冲动,与主考官大辩一场,否则只会自取其败。

◆不可强辞夺理

强辞夺理的求职者在面试中并不多见。喜欢辩论和爱慕虚荣的心理是这种现象产生的两种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在长时间的舒畅过程中,人会逐渐产生错觉,容易放松警惕,好像进入了“飘飘然”的境界,这时就不太注意自己说话的逻辑性、严谨性和表达方式。这时受到虚荣心的驱使,即使由于对方设置的一点小小的言语障碍都可能导致强辞夺理。强辞夺理不仅会使自己失去言谈中的优势,而且还会把自己陷入无言以对的紧张状态之中。所以聪明的做法是豁达大度、采纳对方的建议或者真挚地表示歉意。

◆巧妙表明自己的观点

在与主考官的意见不一致时,不要据理力争,那会导致一时“嘴巴上的快活”而满盘皆输,要知道生死大权皆掌握在主考官手上,即使你不同意他的看法,也不能直接给予反驳,可以用诸如“是的,您说的也有道理,在这一点上您是经验丰富的,不过我也遇到过一件事……”之类的语言。

无论你采用哪种语言,下结论时不要主动说与主考官的观点完全相反,要引导主考官自己做结论,这样就避免了与主考官直接发生冲突,又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在回答情景面试问题时,稍不注意,容易处理失当。

我们奉劝求职者不要和主考官争辩,并不是赞成你在面试过程中长时间保持沉默。过分沉默会被认为是对他人的谈话不感兴趣或者能力不强。求职者应该掌握好时机,该听时就听,该插话时就插话,尽量展现自己的优势,让主考官对你另眼相看。

误区48:不会倾听

现象一

顾琼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大学毕业后立即投入找工作的大军。经过几天奔波,顾琼接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

一切进展都比较顺利。临近结束时,考官对顾琼的表现给予了肯定评价,言语之中颇有欣赏之意。也许是考官的心情特别好的缘故,竟开始介绍起公司的基本情况与发展前景来。顾琼一高兴便分了神,也开始憧憬美好未来。看到她分神的样子,考官很不舒服,就又多问了几个问题。由于走神,顾琼的回答却有些“驴唇不对马嘴”。最后,考官说了句“很遗憾……”

现象二

唐忠应聘某研究所的研究岗位,在面试前精心准备好个人陈述,简历的内容也无可挑剔:专业的教育背景,丰富的课题项目实践,还有国外的半年访学经历……

面试时,面试官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让他先作一般性的个人陈述,而是开门见山地表现了对他的国外访学经历的兴趣。唐忠满脑子都是刚才反复背了几遍的开场白,支支吾吾了好久才从稿子里脱离出来,找到了要点来回答。

勉强应付过去,后面的经历更加糟糕。面试官拿出一个案例让唐忠分析,唐忠一听,这不就是“面经”里的题么?于是张嘴就答,想好好表现一番,打个翻身仗。可是直到面试官打断他,唐忠才明白了为什么回答的时候面试官一直在摇头——同样的一个案例,这次面试官让他切入的角度却和“面经”记载的不同。而面试官的这点要求,急于表现的唐忠根本就没听到心上。磕磕碰碰十几分钟过去,尽管唐忠专业水平很高,但面试官却认为他的倾听理解和沟通协作能力尚有欠缺,最终没让他进入下一轮的面试。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不仅需要交谈应答,还要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倾听是一门艺术,也是交往中尊重他人的表现,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外国有句谚语:“用十秒钟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有关社会学家经多年研究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流活动中,听的时间占54%,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倾听在人们的交往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对于求职者来说,倾听在面试中也非常重要。

倾听可以帮助应聘者准确地把握面试官意图,从而合理有效地应答,为面试官提供他所需要的信息。虽然面试中通常应聘者答题的时间比听的时间多得多,但是应试者还是必须做好倾听。不认真倾听,往往会产生误会,造成答非所问,甚至说出许多不该说的话。面试官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几次提问都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就只能把该应聘者放弃掉。

“倾听”与“听见”不同,倾听要求应聘者在听见的基础上,同时密切注意面试官的动作、表情等非言语线索,集中精神,暂缓判断,尽量多地站在面试官的立场上理解他要表达的内容,不能听到部分就妄加猜测。应聘者只有时刻关注到面试官的思维变化,谈话内容的要点、主题的转变,获取了尽可能多的信息,准确地把握住面试官的真实意图,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应答。

善于倾听,是面试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谈话的表现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所以人们一般会在回答问题方面狠下功夫,但事实并非仅此而已,听与谈在面试中同样重要,在面试中你必须专心听,并用心去理解别人的谈话,这样才能积极地、有效地对招聘者的问题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