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自由成长
16509100000031

第31章 肯定自我的力量(2)

一会,杨光的头发、衣服就全被打湿了,他兴奋地扑到妈妈怀中大叫“妈妈,我知道雨是什么样子了,它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水滴。”付红满意的笑了,摸着小杨光湿漉漉的头发对他说:“好孩子,你说对了,雨就是天上掉下的水滴,当这些水滴聚多了,就成了溪流、江河,最后一起流入大海之中。”

就这样,小杨光在妈妈的帮助下,一点点地认识了这个世界。

此外,付红又从书中了解到,盲童的内心较为敏感,如果父母听天由命,放弃对孩子的培养,孩子就会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无法融入社会,丧失自我价值感,甚至会形成任性、固执、自私自利的性格,生活自理能力、谋生能力都会很差。

看到这些,付红意识到,她必须要在杨光的性格培养上加把力。她经常带着儿子去逛商场、逛公园,将周围的景象讲给孩子听,让他用听觉和触觉去感受大自然;她时常带着儿子去参加社交活动,将小杨光骄傲地引荐给亲戚、朋友;她主动引导杨光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让他融入正常孩子的圈子中……

父母的悉心引导,造就了杨光坚韧、乐观的性格。一次,杨光随着奶奶去外地玩,一群小朋友追着他喊“小瞎子”,奶奶生气地教训那群孩子,杨光却满不在乎地说“我本来就是个盲人,他们说的没有什么错,没什么的。”

扬长避短,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限,这是很多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付红深知这一点。孩子看不见,就培养他的听觉、培养他的音乐细胞。为此,付红经常让儿子听音乐,并训练他通过“听”来“看”电视的本领。渐渐地,付红发现儿子极具音乐天赋,乐感相当不错。于是,在儿子7岁那年,付红夫妻为孩子买来了电子琴,并请杨光的姑父亲自教子弹琴。起初,杨光很是兴奋,练琴非常刻苦,成绩也颇令人满意,但随着练琴时间的增加、学习内容的扩充,杨光便有些不耐烦了。看到儿子的样子,付红对杨光说:“如果你喜欢弹琴,就要坚持到底,如果惧怕苦累、轻易放弃,你做什么事都会半途而废,你就会一无所长,那你将来干什么呢?”听了付红的话,小杨光惭愧地说:“妈妈,我明白了,我能坚持!”从此,小阳光懂得了如何用意志力去控制自己……

1990年,就读于盲聋哑学校的杨光,被哈尔滨市残疾人艺术团选中。1998年,杨光在哈尔滨残联的推荐下,进入了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几年以后,他脱离艺术团,以自由演员的身份,独自一人在北京闯荡。在这几年时间里,杨光承受了诸多苦难、承受了父亲去世的悲痛,但父母赋予他的优良品质,帮助他一一挺过了这些难关。如今,杨光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歌手,他的歌声感动着数亿中华儿女。

亲情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亲情去温暖孩子的心、指引他们健康成长,孩子就极有可能还给你一个惊喜。要知道,世界上的一切光荣与骄傲,都源自于亲情!

培养意志力,永不言弃

事实上,在每一种追求中,与其说成功的基础是才能,莫不如说是不屈不挠的意志。

美国心理学家特曼和他的助手从1921年开始,对1500多名天才儿童(IQ在140以上)进行跟踪研究(直至他们60岁为止)。结果发现,这些天才儿童虽然都具备了一定的先天优势,但有的人在日后的人生中非常成功,有的人处在社会的中层,有的人则一生平庸。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成就上差异呢?

研究人员通过成人智力测验测定了他们的IQ指数。其结果是,成功者与平庸者之间的IQ分数平均差为6分,如此小的差距说明两者间的成就差异并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研究人员断定,即便是天才儿童,他们日后的成就水平也并不取决于智力因素,而是更多地取决于非智力的因素。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意志力”。

所谓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标的品质。它是人格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

朗朗,第一位与柏林、维也纳、美国“五大”等所有一流乐团长期合作,在全世界所有著名的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22岁时,他便已成为继霍洛维兹和鲁宾斯坦之后,世界钢琴界的又一位领军人物,被誉为“将改变世界的20位年轻人之一”。

朗朗1982年出生于中国沈阳,3岁时在父亲的指引下开始学习钢琴,正是父亲郎国任发现了孩子的钢琴天赋,指引他走进了艺术殿堂。

早在朗朗两岁半时,父母就花了近半年的收入——约合300美元,为朗朗买了第一架钢琴。后来,为了进一步培养朗朗的钢琴造诣,朗父不惜打破宁静的生活,不惜与妻子长期两地分居,带着朗朗毅然来到了北京。

求学的过程是艰苦的,朗朗初到北京时,一位老师曾给了他很大的打击。那位老师将他称为“朽木”,说他不可能成为一颗“星”,甚至郑重地建议他去考一所二类学校,最后干脆把他“踢”出了课堂。这令朗朗颇受打击,不禁打起了退堂鼓,父子二人因此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但冷静下来,他们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去……

可以说,朗朗的成功离不开父亲郎国任,是朗父将自己的艺术造诣以遗传的方式传给了儿子,又以后天的精神力量推动着朗朗前行。京城之中比朗朗学琴条件好的不乏其人,但中国钢琴界只出现了一个朗朗。毋庸置疑,如果没有父亲郎国任那背水一战的勇气、如果没有他破釜沉舟的魄力,如果没有体现在父子二人身上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就不会有今天的朗朗。

早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孟子就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对“意志力”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充分说明了意志力的重要性。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若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这样他才有能力扫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只有这样,一切才会变得“皆有可能”。

柏克斯顿曾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顽童,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有着坚强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在他幼年时曾表现为喜欢暴力、飞扬跋扈和固执己见。他幼年丧父,所幸他的母亲很有见识。她敦促帕斯克顿磨炼自己的意志,在强迫他服从的同时,对一些可以让他自己去做的事,她总是鼓励帕克斯顿自己拿主意。母亲坚信,如果加以正确引导,使儿子形成坚强的意志,儿子必然不会让自己失望。

后来,柏克斯顿幸运地跻身于英国议会之中。在他最初步入社会时,曾亲眼目睹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的种种黑暗,那时他便下定决心,将解决奴隶问题作为自己人生最大的目标,在帕克斯顿进入英国议会后,他更是将在英国本土及殖民地上彻底实现奴隶解放,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努力、奋斗着。废除英国本土及其殖民地上的奴隶贸易及奴隶制度,既要与传统势力做斗争,又要与维护自身利益的贵族相抗衡,这项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作,其艰难可想而知,但是柏克斯顿做到了。

一个人若是没有了财物,只是失掉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没有了金钱,也只是失掉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但如果没有了意志力,就会失掉生命中的一切。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个优胜劣汰、充满竞争的时代,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使他们有勇气、有毅力地去挑战成材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对现状心存不满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是的,只有对现状不满足才会追求更高的目标。所以,作为一句合格的家长,要教育孩子“不满足于现状”。

芸芸众生,有的人奋斗一生成为万人敬仰的赢家,有的人却碌碌无为,为什么?平庸之人之所以平庸无为,就是因为他太容易满足而不求进取,一旦得到舒适安逸的位置,便混吃等死。人生处在顺境和得意时,最容易得意忘形,终致滋生败象,身处逆境时,最容易萎靡颓废,一蹶不振。

曾有人说过:“一个人如果自以为已经有了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了。”上进心是一个人努力向上、成才立业的一种必备品质。家长要有上进心,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也要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使之知不足。

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愿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才能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是每一位家长最关心的一件事。可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无不存在问题。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不屑一顾。或者父母本身生活平庸,不思进取,这样的家庭环境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再者,孩子生性好玩,缺乏自我监督,不能自己激励。凡此种种问题,积以时日,孩子的独立意识就会越来越弱,那么,自强也就无从谈起。总之,要激发孩子,让他们认识到:要想干一番事业,就必须树雄心、立大志,并下苦功学真本领,要落实在行为表现上,切忌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邓亚萍是全国乃至世界家喻户晓的体坛名将,她的成长成才与严格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当初因为个头矮,省乒乓队不要她,这对他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父亲曾鼓励他说:“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要加倍苦练才行。”就这样凭着一股倔劲儿,13岁那年,邓亚萍获得全国冠军,第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在拿到接二连三的世界冠军后,父亲又告诫她:“要谦虚谨慎,从零开始。”1997年,邓亚萍在一次国内比赛中输了球,当时她并没有太在意,面对父亲的批评,邓亚萍不服气的说:“我都拿了十几个世界冠军了,你怎么对一次国内比赛看的那么重?”这件事终于使他明白:父亲一直在用高标准要求她,即使她拿了多少冠军,也毫不迁就。满足是成功的绊脚石,邓亚萍正是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一直打拼出今天的成就。

我们的祖先历来强调,凡是有志气、有道德、有本领的人,必定是自强不息的人。古诗良训留传至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须扬鞭自奋蹄“。在无数优秀炎黄子孙的人生轨迹中,都鲜明地印刻着矢志不渝、刻苦勤奋、拼搏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

人要有斗志才不会满足现状,作为新时代的家长,要不断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不能让孩子满足于现状,让孩子积极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