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自由成长
16509100000027

第27章 养成“行动着”的习惯(2)

父亲听后,检查发现还有好几道题没做,便鼓励她说:“再坚持一下,爸爸知道你能行的!”女儿很不耐烦地说:“你就知道这样说,我眼睛疼死了……”女儿说完,叹了口气,说:“我有个愿望。”爸爸问道:“什么愿望?”女儿委屈地说:“等我长大了,要开一个”帮人写作业的公司“,让所有小朋友都能早点睡觉,活得开心,轻松。”

许多“刻苦”的孩子,上学坐在教室里,放学又回到房间里,“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甚至经常学习到深夜,结果往往成绩并不理想。而许多成绩好的孩子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既好学,又贪玩。可见,成绩优劣的原因之一,劳逸结合在学习中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是必然的,也是应当的。可是当家长的眼里只关注学习而不关心其他方面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情绪障碍。

一位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中学的课程紧张而繁忙,每天除了正常上课以外,根据学校的安排,每周六还要到学校补课。除了学校补课外,每晚要请家教在家补习,唯一的星期天,还要到英语培训班学习英语。在环境的压迫下,孩子心里明白,只有这样拼命学习,才算“对得起”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但与此同时,在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孩子的精神负担也在成倍增加,甚至喘不过气。

这个例子最典型,由于家长过度“关爱”给孩子造成的意外伤害。这种伤害不会体现在表象上,如皮肉伤等,而是反应在心理上,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孩子大脑疲劳过度,常常表现为:情绪躁动、忧虑、厌烦、倦怠,时常感到无聊,甚至产生不良心境、厌学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周围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从而让人产生情绪,它具有两极性,分别表现在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减力作用上。积极的增力性情绪能促进人们的活动能力。因而愉快的学习情绪能鼓舞孩子进行学习,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但是,学习过度就会引起大脑疲劳,出现消极的作用。而消极的减力性情绪则会降低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并且有害于身心健康。

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过度紧张状态时,家长应引导孩子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来转移情绪指向,使紧张的情绪松弛稳定,在恢复良好愉悦的心境下进行学习。

从生理学上来说,脑是全身新陈代谢的总指挥,对氧的需求量最大。当人们长时间从事紧张而又繁重的脑力劳动时,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对氧的需求量剧增。而长时间的用脑,会使全身血液循环减慢,流经大脑的血量减少,引起暂时的“贫血”,致使大脑疲劳。只有按照大脑活动规律,合理科学地使用大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科学使用大脑的最佳方法就是劳逸结合。大脑活动的基本规律是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因此,要注意学习与休息的交替。合理地安排学习、活动和休息的时间,有效调节大脑各个区域和谐运行,促进学习效率。

有的父母在孩子深夜伏案用功的时候,常常感到十分欣慰,却忽视了长期晚睡晚起,会使孩子的学习效率下降。大脑生理学研究证实,高效的学习时间,小学生约持续40分钟,初中生为45分钟,高中生为50分钟,长期“疲劳战”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

家长要帮助孩子计划合理的学习时间,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同时,还要帮助孩子学会在复习过程中采用交叉、间隔的良好方法,如:可以交替复习理解记忆科目(如语文)和计算推理科目(如数学)。有一种通过内部“调剂”使大脑局部得到休息的方法,即交替使用左半脑和右半脑,适当转换兴奋中心,使大脑局部能通过交替使用而得到有节奏的休息,从而缓解紧张情绪。如做数学习题累了,就读读语文;看书疲劳了,就听听音乐。

劳逸结合有利于孩子增强记忆力。学习作为一种脑力活动,必须以良好的记忆力为基础。有的孩子由于用脑过度,违背记忆规律,结果事与愿违。学习时间持续太长,就会抑制记忆,造成遗忘,反而得不偿失。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要注意利用记忆规律,保证孩子有清醒的头脑进行记忆活动。还要注意记忆方法上的多样化,记忆方法得当,不但可以提高记忆效率,而且可以节省脑力,延缓脑力疲劳的发生。

学习上的劳逸结合,是孩子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家长需“两手都要抓”不能顾此失彼。

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我们周围许多杰出的人不是与生俱来的神奇,而是从小养成有规律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的。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更为重要。

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能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助于消除身体的疲劳,恢复孩子的精力,使身体各个器官系统得到和谐发展,还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防止孩子的懒散之风。

儿童生活作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休息、进餐、睡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自我服务等。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将早晨起床后一直到晚上就寝一天的活动作出科学的安排。作息时间一经制定,便要求孩子严格执行,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以使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我国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细胞学、胚胎学创始人之一,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他的父亲不爱说话,但平时喜欢读书,生活很有规律。他经常告诫贝时璋存放东西要有固定的位置,以免乱找乱翻浪费时间。在父亲的影响下,贝时璋从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东西从不乱摆乱放,柜子里的衣服也叠得整整齐齐。这样的好习惯影响着他的一生。

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孩子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之中成长,生活方面的随意性和依赖性较强,有的甚至养成了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此,做家长的有责任,而且有必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刚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赵某,上课时经常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每天上课的后半段时间就产生倦怠。经班主任反映情况后,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的诊断结果令家长大吃一惊:脑负担过重,出现了成年人才有的疲劳综合症。医生提醒,一定要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有张有弛,科学用脑,养成又规律的作息习惯,否则会得不偿失。

现在,小学生每天早上七点上学,晚上五、六点钟才放学回家,紧接着开始做家庭作业、复习功课一直到晚上九、十点。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能“落后”,周六、日,节假日家长还要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辅导班,使得孩子每天的“工作量”甚至高于成年人。

专家指出,学习主要消耗的是脑力,长时间的集中精神学习、思考会使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以致兴奋过度,脑细胞的功能就会发生改变,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学习能力,使孩子觉得疲倦,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人甚至会对上学产生恐惧情绪。

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本着“合理、高效”的要求,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孩子的学习,也要考虑孩子的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同时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合理搭配。

要让孩子懂得每天的最佳学习时间,利用最佳时间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例如:有的孩子早晨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而有的孩子则晚上记忆效果更好。同时还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交叉安排。

要让孩子学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大脑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学习效率会更高。把相对容易的问题靠后去做。这样学习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证孩子的睡眠休息时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大脑皮层一般会在晚上10时后开始分泌生长激素,这是孩子睡眠的最佳时机,每天应让孩子有9~10小时的睡眠。同时,午睡也不可缺少,他们的大脑经过了一上午的学习思考,应该有一小段的休息时间。而这一小段的休息,对下午的学习效果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而规律则是生活的境界。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规律,孩子的做事效率将会显著提高,并将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