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自由成长
16509100000021

第21章 发展兴趣爱好(1)

兴趣——孩子成材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的作用要大于知识。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学,而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一条途径——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孩子成长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孩子对于生活才能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当兴趣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成为一个人的长处。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焦耳,自幼便对物理学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他经常自己动手做一些电、热方面的实验。

一个假期,焦耳与哥哥一同去野外郊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即使在“玩”的时候,也念念不忘他的物理学实验。

一次,他找来一匹瘸马,让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安电池电击那匹马。而他的目的,就是想观察一下动物受到电击后的反应。结果,马在受到电击以后狂跳不止,险些将他的哥哥踢伤。

虽然出现了危险,但这并没有使小焦耳停止对于兴趣的探索,他又拉着哥哥划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中,想测试一下这里的回音有多大。他在火枪中塞满火药,然后扣动扳机。只听“砰”的一声,枪口中窜出一条长长的火苗,不但烧焦了小焦耳的眉毛,吓得哥哥也差点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中出现了片片黑云,片刻后便电闪雷鸣,雨声渐大,正准备上岸避雨的小焦耳突然发现,每次都是闪电过后才有雷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好奇的焦耳顾不得躲雨,匆匆爬上一座山头,用怀表将闪电与雷声之间的间隔时间,认真地记录了下来。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小焦耳迫不及待地找到老师,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看着一脸渴望的小焦耳,老师满意的笑了,并告诉焦耳“人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要大于声速,而事实上,闪电和雷鸣是同时发声的。”老师的话让小焦耳恍然大悟,从此以后,他对物理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后来,为了方便研究自己的物理实验,焦耳又将父亲酿酒厂中的一间房屋改造成了实验室,并在这里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

在兴趣的推动下,焦耳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1847年,焦耳会见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孙(开尔文勋爵),并与之建立了较为深厚的友谊,合作进行能量守恒等问题的研究;1850年,焦耳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866年,鉴于焦耳在热学、热力学及电学方面的贡献,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柯普利奖章;1872年至1887年间,焦耳一直担任英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一职。

1889年8月11日,焦耳在英格兰紫郡的塞尔辞世,享年71岁。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能量的单位命名为焦耳,简称“焦”,并用“焦耳”拉丁文拼法的第一个字母“J”来标记热量的单位。

古今中外,兴趣成就人生的名人轶事可谓不胜枚举,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也曾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由此可见,求知途径就是:兴趣、爱好+痴迷。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及时去发现、去挖掘、去引导孩子的兴趣,孩子有了一个良好的兴趣,就有了脱颖而出的优势,优势就是人生大势,如果你的孩子没有优势,就意味着孩子的一生将在平庸之中渡过。

兴趣是求知的天然欲望、是好奇心,知识固然重要,但求知更加重要。有知识并不代表有能力,能够很好地运用知识才是一个人的能力,知识不会自主地改变命运,在兴趣的引导下,有效运用知识才能够改变命运。

刘仁军出生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学四年级起,他便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地理成绩一直在全班名列前茅。辍学后,刘仁军仍然整天沉醉在他所喜爱的地理知识中,当时,外人对他的评价只有四个字——不务正业。

后来,在一个同学的介绍下,刘仁军和一些民工一起走进了建筑工地。在外出打工期间,他仍然“不思悔改”,一有时间,就捧起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沉醉其中。

1998年夏,江苏淮阴的张元鼎用3小时50分背出4810个地名,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记录,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刘仁军,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为冲击吉尼斯世界记录暗做准备。于是,刘仁军辞去了工作,在南京近郊租了一间小屋,足不出户、埋头攻关。

2000年3月14日,刘仁军在南京市公证处的监督下,在南京师范大学地质科学院背诵完成8856个中外地名,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记忆地名之最”证书,同时也赢得了“世界地名之王”的赞誉。

年仅21岁的刘仁军,在自身兴趣的推动下完成了梦想——斩获吉尼斯世界之最证书,并因此被人才济济的国家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破格录用为工作人员,从此踏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兴趣就是孩子认知世界的先导,是孩子发展智能的基础,是孩子成材的必经之路。所以,培养孩子首先就要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

用赏识的眼光发现孩子的兴趣

对于非常专注地喜好一件事情的孩子来说,通常这些孩子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对于另外的事情却抛于脑后。如果他们的父母帮助他们寻找另外一些感兴趣的活动的话,可能会让孩子更愉快。

对于人的实践活动,兴趣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父母强迫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孩子不感兴趣的事,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通过大千世界的媒介去找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并因势利导地加以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相应的能力。一个人如果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可以这样说,兴趣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择业乃至事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彼特罗是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爸爸,在培养孩子这一方面,他常常这样说:“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达·芬奇六岁的时候,已经像其他孩子一样开始上学了。在学校里小达·芬奇学习到了许多知识,绘画是他最感兴趣的一门功课。一次,他不专心上课,却悄悄地为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得意洋洋地把他的“杰作”展示给父亲看,父亲并没有因此责骂他,而是称赞他的画画得好。他的父亲发现达·芬奇在绘画这一方面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决定培养他。正是因为达·芬的父亲及时地发现孩子的兴趣,为达·芬奇后来在绘画领域中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次,达·芬奇突发其想,想用自己的画恐吓自己的父亲。他在在盾牌上画了一个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两眼冒火、鼻孔生烟。为了能够起到恐吓的最佳效果,他把窗户关起来,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当父亲一回到家里,就被盾牌上的画吓一跳,但是,父亲并没有责骂达·芬奇。

在达·芬奇十六岁的时候,父亲把他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让他专心学习绘画。在这里,达·芬奇学习到了许多绘画知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画家。

每一个孩子都有兴趣爱好,重要的是看家长如何去发现,去培养。所以,家长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成为可用之才。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呢?家长也许并不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但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孩子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发现孩子的兴趣与爱好。

孩子的兴趣是一个不断发展、转移的过程。当孩子有了一种兴趣爱好之后,便会逐步向另外一种兴趣爱好转移,并不断发展成为多种兴趣爱好。如孩子小时候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总是三番五次要求家人讲故事,时间久了,孩子自己就开始学着讲故事,有一些聪明的孩子还会试着自己编故事,然后把这一兴趣爱好转移到故事配画上,久而久之就会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兴趣往往是广泛且容易转移的,这不仅仅需要父母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而且也需要父母花费一番心思去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这样,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就得以保持并一直向深处发展下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一位合格的家长,一定要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千万不可忽视兴趣对孩子成长的巨大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人学习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仅浪费时间、精力,且收效甚微。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小时候,就已经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用五颜六色的颜料浇灌报春花,让它长出各种颜色的花朵。由于他对大自然有着一种特殊的兴趣,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

如果孩子对一件东西并不感兴趣,即使频繁地接触这件东西,也很难勾起孩子的兴趣,归根到底是兴趣在“作怪”。

卡尔·威特有一条“教育不给强迫”的教育原则,即无论教孩子什么知识,他总是先试图唤起孩子对这些知识的兴趣,当孩子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才开始真正地教孩子学习这些知识。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真正做到把兴趣当成孩子的老师。父母同样如此,要首先培养孩子对某件东西的兴趣,然后再施教。

姚明小时候,他的父母只是让姚明随着他的兴趣与爱好发展、干自己喜欢的事,并没有刻意鼓励他把篮球当作自己将来的事业。姚明的父母只希望自己的儿子与普通人一样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最终,姚明仍然选择了篮球这条发展道路。时间久了,他发现自己对篮球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热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