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094

第94章 拟古八首(其三)

鲍照

【原文】

幽并重骑射[1],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2],象弧插雕服[3]。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4]。

朝游雁门上[5],暮还楼烦宿[6]。

石梁有余劲[7],惊雀无全目[8]。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鉴赏】

该诗是作者《拟古八首》中的第三首,全诗借对幽并少年的英勇豪迈及其欲建功立业以报国家的志向,抒发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1]幽并:古二州名。幽州,在今河北省北部;并州,在今山西省及陕西省北部。幽并之地自古以出勇侠人物闻名。[2]鞬:弓轻袋。[3]雕服:雕绘的箭囊。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4]飞鞚:飞马奔驰。鞚,马勒,这里代马。平陆:平原。[5]雁门:雁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6]楼烦:县名,汉属雁门郡,在今山西省原平县东北。二地在当时是边疆要塞。[7]石梁:石堰或石桥。《文选》李善注中引的《阀子》记载:宋景公让工人制成一个弓,他登上虎圈之台,引弓向东面射去,箭越过西霜之山,直到彭城之东,余力很大,一下子竟射进石梁里面。这句即用此典故,说简明射入石梁犹有余劲,形容少年膂力之大,弓矢之利。[8]完目:完整的眼睛。《文选》李善注中引《帝王世纪》记载:帝羿有穷氏善射,一次与吴贺出游,贺使羿射雀的左目,羿拉弓一射误中右目,感到很惭愧。这句即用此典故,说少年要射飞鸟的眼睛就必然射中,这是形容其射术之精。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两句,写幽并之地崇尚骑射,少年子弟喜好骑马射箭。“毡带佩双鞋,象弧插雕服”是对少年的进一步刻画,他们腰间的毡带上佩带着盛箭挂弓的臃,弓上装饰着象牙,简囊上绣着彩色的图案,从服饰进一步突出幽并少年的尚武习气。“兽肥春草短,飞鞋越平陆”。春日草短,兽儿正肥,健儿纵马在平阔的原野上驰而过。通过健儿的动作突出了幽并少年的“重骑射”和“好驰逐”。“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两句,进一步描写他们动作迅速,千里飞驰,以显示其豪迈劲健。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这四句运用典故,形容健儿的弓硬箭利和精湛的箭术。汉虏未和,战事频频,边关不宁,城池屡屡失陷,落入敌手。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诗人借幽并少年之口,发出请求,留我一支箭,我愿为讨伐边寇献身尽力。豪气干云,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该诗托幽并少年之口,言自己胸中之志,风格雄健,气势雄浑,意蕴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