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092

第92章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原文】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能几时?安能叠燮垂羽翼[1]弃檄罢官去[2],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3]

【鉴赏】

该诗是《拟行路难》的第六首,抒发作者弃官归家、怀才难遇的悲愤心情。

[1]叠燮:即“蹀躞”,小步走路。[2]檄:文书。一作“置”。[3]孤:孤寒,谓身世寒微。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起势不凡,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拔剑”、“击柱”、“长叹息”三个连续的动作将诗人内心的焦虑表现出来。反映出诗人不甘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是向往着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精确而传神刻画出诗人壮志难酬的痛苦神态。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叠燮垂羽翼”,诗人直抒胸臆,交待出痛苦万状的原因。大丈夫在世能有几时,难道能这样唯唯诺诺、窝窝囊囊地过这一生吗?诗人自信,豪迈的形象凸现在我们面前。

“弃檄罢官去”以下六句,将诗人愤然辞官,隐居于田园的神态逼真地勾画出来。“弃檄”二字表现诗人拂衣而去得干净、利落,在愤愤不平中有对官场的嘲讽。“还家自休息”以下几句,描写了诗人平静的田园生活,早晚能与亲人团聚,闲来无事时,与娇儿嬉戏,看妻子家中织布,悠闲自得,但笔触中仍有伤感的情调。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两句,由古代圣贤,联想到自身命运,抒发满腹牢骚和愤慨。激愤中又带着几分无奈的怅恨,感情沉痛。

该诗情绪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格调雄逸,豪放中隐有一种沉郁之气。音韵和谐,每句字数不等,变化中又错落有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