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080

第80章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陶渊明

【原文】

精卫衔微木[1],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2],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3],化去不复悔[4]。

徒设在昔心[5],良辰讵可侍[6]

【鉴赏】

该诗是《读山海经》组诗中的第十首。诗中借精卫填海,刑天争神的两个神话故事,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1]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它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于东海。见《山海经·北山经》。[2]刑天:《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莽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干戚:盾和板斧。[3]这句言女娃既已溺死而化为飞鸟,就异于人类而同于其他的物。即再死也不过从鸟再化为另一物,当无忧虑。[4]这句言刑天已被杀,化为异物,可不再悔恨既往。[5]这句言空有昔日的壮志。[6]良辰:指实现壮志的时候。讵:犹“岂。”

“精卫衔微木”两句,用的是《山海经》中精卫填海和刑天争神的故事。精卫虽身小力薄,但志在填平大海。刑天虽头断血流,但仍操干戚以舞,足以体现他们坚定不移、勇猛顽强的斗志。这两句诗,即是引用神话,又是叙事,在叙事的进程中,流露出诗人对“精卫”和“刑天”的赞颂之情,为后面抒发感慨作好铺垫。

“同物既无虑”以下四句,是诗人由这两个神话而引发的感慨。精卫和刑天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是失败者,都曾遭遇挫折丧身,但他们的斗志顽强,虽死不悔,仍奋战不休。而我呢,过去曾有过雄心壮志,而现在年事渐高,却一直在空负佳期,什么时候,我的愿望才能实现呢?作者以曲折、隐晦的笔法揭露了自己的心迹,揭示了诗的主旨。

该诗语言平淡,内涵深远,虽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赞美的描写,却写得简练而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有力反映出诗人“怒目金刚”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