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075

第75章 饮酒二十首(其五)

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2],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3],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4]。

【鉴赏】

该诗是诗人《饮酒》诗中的代表作品,历来被世人所推崇,既表现了作者归隐后的悠闲恬淡的生活,又蕴含了对某种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

[1]《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2]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3]日夕:近黄昏的时候。[4]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诗的前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交待出诗人虽在人群聚居之地,但内心宁静,不受外世的影响,所以无视车马的喧闹。“问君”两句,紧承前两句,解释读者的疑问,由于诗人的心得到超脱和净化,所以喧闹的环境也变得幽深静僻了。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恬淡、闲静。

“采菊”以下四句,对诗人生活进行具体的描绘。黄昏时分,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怡然自得之际,偶一抬头,南山秀色尽飘眼底,天气已逐渐好转,可以见到鸟儿在结伴飞返林间。景色描绘得生动传神,精确地表现了诗人那宁静、恬淡的心境,此时此刻,诗人的心境已和眼前景物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人领悟到这种超然物外的隐居情趣,但沉醉其中,忘记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清人吴淇说:“‘心远’为一篇之骨,‘真意’为一篇之髓。”“真意”是诗人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这种领悟也只有“心远”的人才能领悟到。

该诗辞淡意远,潇洒飘逸。语言朴质,感情真淳,体现了陶诗的独特风格,是陶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