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061

第61章 游仙诗(其一)

郭璞

【原文】

京华游侠窟[1],山林隐遁栖[2],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3]。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4]。

灵溪可潜盘,[5]安事登云梯[6]?

漆园有傲吏[7],莱氏有逸妻[8]。

进则保龙见[9],退为触藩羝。

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10]。

【鉴赏】

晋代平淡寡味的玄言诗充斥诗坛,后来出现了一位文采华茂、慷慨多气的诗人郭璞,他的十四首《游仙诗》给诗坛注入了生气,以险怪的构思、斐然的文采,寄托了对现实的不满和高蹈遗世的思想。该诗是其《游仙诗》的第一首。

[1]京华:京师。游侠窟:游侠活动的场所。[2]遁:退。隐遁:指隐居的人。栖:在山林居住。[3]未若:不如。蓬莱:海中仙山。托蓬莱:托身仙山,指归隐。[4]丹荑:初生的赤芝。据《本草》,芝是灵草,吃了可以长寿。[5]灵谿:水名。李善注引庚仲雍《荆州记》:“大城西九里有灵谿水。”潜盘:隐居盘桓。[6]登云梯:指登仙。仙人升天因云而上,所以叫云梯。[7]漆园吏:指庄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尝为漆园吏,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周笑谓楚使者曰:子亟去,无污我。”即所谓“傲吏”。[8]莱氏:指老莱子。《列女传》记载,老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楚王坐着车至老莱之门,请他出来做官,他许诺。“妻曰: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妾不能为人所制。投箕畚而去。老莱乃随而隐。”即所谓“逸妻”。逸:节行高超。[9]高蹈:远行。风尘:人间、尘世。[10]谢:辞。夷齐:伯夷、叔齐。

这首五言诗中蔑视和否定了以仕宦求取功名富贵的生活,表现了自己隐居避世的高洁志向。

全诗可分为三层。诗的前四句是第一层,通过对比,明确表达栖身蓬莱,求仙避世的志向。开头两句作者意在写隐逸山林的生活,却以京都游侠求仕的生活作为对比和陪衬。三四句则在对比中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豪门贵宅未足荣耀,安逸享乐的生活不如隐居不仕,寄身蓬莱仙境。前四句直言不讳,直切诗题。

“临源挹清波”以下四句为诗的第二层,描写了隐者悠闲恬淡的生活。隐士们在清澈的流水边捧水止渴,登上山冈去采食初生的赤芝。灵谿可以隐居盘桓,又何必一定顺天梯去升天求仙呢?这四句诗表明诗人所追求的只是盘桓隐居避祸,并非一定求仙得道。

“漆园有傲吏”以下为第三层,表明诗人效仿先贤,高蹈世外的志趣。“傲吏”引用庄子笑拒楚成王聘他为相的典故,“莱氏”引用老莱子听从妻子的劝说,绝意仕进,遁隐山林的故事。借用两位贤人的典故,表达不愿受人所制,喜欢自由自在的志趣。而如果两位贤人一旦受仕,则会受君王重用,那时再言退隐,就像夹在樊篱中的壮羊因角被卡住一样进退两难了。最后两句直言自己志趣,要比以气节著称的伯夷、叔齐更彻底地远离俗世,去追求超脱世外、绝对自由的境界。

该诗结构严整,笔力刚劲,格调挺拔,用典贴切,言简意赅,表达了诗人过人的志趣。第1章游仙诗(其二)

郭璞

【原文】

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

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

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

翘迹企颍阳,临河思洗耳。

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

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

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

【鉴赏】

该诗是《游仙诗》十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借想象中鬼谷子清高绝俗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出世隐逸的赞美和歌颂。

该诗可分为三层,前六句为一层,描写鬼谷子隐居的环境。千余仞高的青溪山中,有一道士,白云在他的梁栋间飘动,清风在他的窗户里进出,那是谁?是鬼谷子啊。前四句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再道出是鬼谷子,活画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与白云清风相伴,翩翩若仙的隐者形象,以表明诗人对隐者的崇敬羡慕。

“翘迹企颍阳”以下两句为第二层,写其高贵的道德品质。隐士以许由为榜样,保持着清高的气节,追求荣华贵这样的话被他听到,都要去河边洗耳,以去污浊。“阊阖西南来”以下的六句为第三层,写隐者的生活。山风一起,溪水荡起波纹,像是惊动了灵妃,她向隐者粲然一笑,露出了洁白的牙齿。但都无缘与之交往,因为无人可以把信送达!篇末借“蹇修不存”,暗指自隐世俗之中,求仙道路渺茫的苦恼。

该诗借想象中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志趣,别有一番新意,结构简单,语言平实,诗意明白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