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055

第55章 招隐二首(其一)

左思

【原文】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鉴赏】

该诗是左思《招隐》中的一首,招隐,是招还,寻防隐士之意,写入山招还隐士,却被隐士生活环境所吸引,决意同隐以表现社会黑暗,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杖策招隐士”,首句交待此行目的,是招还隐士。接下来三句写隐士生活的荒凉寂寥的环境,道路荒芜无法辨认,只有几处山洞而没有房屋,在山丘中传出悠扬的琴声,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生活,为什么隐居者能长处此中,而且能超然物外、怡然自得“白云停阴风”以下四句对上边招隐者的疑问做了回答。白云悠悠,好像停驻在山北,红色的花朵在阳光照耀下,使南面的树林光彩夺目,清澈的泉水在美玉般晶莹的山石间激荡,游动的小鱼在清澈的水中时浮时沉,如此优美的环境难免隐者会乐此不疲,不以为苦了。

“非必丝与竹”以下六句写诗人对大自然神韵的进一步领悟。诗人漫步林间,悠然神往,认为山水自有清丽的音响,风吹灌木自成悲声,哪里还用得着“鸣琴”、“啸歌”呢?在此隐居将以秋菊为粮,幽兰为佩,超脱之情,自然流露出来。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两句,更明确表达出作者归隐的念头,徘徊在世俗之中,实在烦心劳累,投簪披发,隐居于此,再也不重返尘世了。在最后几句,诗人将世俗的烦劳与隐居的自得相比,表达了宁愿弃官,也不愿滞留尘世的愿望,突出表现了本诗的主题,富于戏剧性。

该诗描写生动,色彩斑驳,抒情婉转含蓄,用语沉郁顿挫,有力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