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042

第42章 咏怀(其十五)

阮籍

【原文】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1]。

被褐怀珠玉[2],颜闵相与期[3]。

开轩临四野[4],登高望所思[5]。

丘墓蔽山冈[6],万代同一时[7]。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8],嗷嗷今自嗤[9]。

【鉴赏】

该诗是八十二首《咏怀诗》中的第十五首,通过诗人自述,表现他思想急剧转变的过程。

[1]“昔年”二句:《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被褐怀珠玉:语出《老子》七十章“圣人被褐怀玉” 。褐,粗布衣。珠玉,指才德。比喻贫贱之人怀抱才德。[3]颜闵:颜回和闵子骞,为孔子弟子中贫贱却有德才的佼佼者。期:期许。[4]轩:门或窗。[5]所思:指颜、闵等人。[6]丘墓:坟墓。[7]万代同一时:万世都相同。[8]羡门子:古代仙人名。[9]嗷嗷:哭声。嗤:窃笑,讥笑。

“昔年十四五”等四句,诗人自叙年少时喜好读书,虽然家境贫穷,但仍立志做一个像颜回和闵子骞那样的人。表明诗人在少年时身虽贫贱,但抱有济世救人之志,想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名扬天下。

“开轩”以下四句,表明诗人的思想转变。开轩远望,环顾四野,深深反思,认为不管是圣贤,还是草野之人,也避免不掉埋土荒丘、化为白骨的命运。反思过后,诗人意识到济世之志难以实现,儒家之道难以行通。

“千秋万岁后”等结束四句,作者诗意承接上文,反思之意纵深挖掘,千万年之后,哪里还有荣名?运用反问增强气势,有力表现作者从另一方面悟到的人生哲理。于是才明白羡门子为何抛弃荣名,求仙得以长生。至此诗人思想的转变,由“儒”到“玄”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里也饱含对趋炎附势、攀附权贵行为的蔑视。

该诗语言质朴,明白如话,用自叙语言把自己思想转变过程清楚表现出来,言简而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