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313

第313章 渡青草湖

阴铿

【原文】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鉴赏】

阴铿擅长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丽,在崇尚绮靡的梁、陈,可谓独树一帜。该诗是阴铿写景诗的代表作。诗人通过对洞庭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当时混乱时局的感慨,流露了诗人消极避世的思想。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开头两句即点题,交待时令及点明“渡”字。洞庭湖水,浩浩荡荡,和青草湖连成一片,在平静的湖面上,张起锦帆,准备渡湖。“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沅水两畔,落英缤纷,花色染红了河水,滚滚的湘江竟也有杜若的香气。这两句极易使人联想到桃花源的落英缤纷,芳草满地,充满了对桃源生活的向往。“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洞庭水穴,离茅山很近,大江长长,紧连巫峡,诗人用“茅山”、“巫峡”的神话故事,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很有情趣。“带天澄迥碧,映月动浮光”,诗人放眼望去,远天澄清碧空如洗,阳光照耀,浮光闪动,“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视线又转入他处,行走的船只,好似逗留在遥远的树下,而飞渡江面的鸟在桅杆上歇息。“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江水滔滔,水势浩大,深不可测。一叶扁舟怎么能渡得过去呢?暗寓作者对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的感慨。

该诗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语言清丽,描写自然之景生动如画,在写景中流露自己的感情,含蓄曲折,对“宫体”盛行的梁陈诗坛而言,无疑是一股清流注入死水,荡起层层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