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293

第293章 夜游北园

萧纲

【原文】

星芒侵岭树,月晕隐城楼。

暗花舒不觉,明波动见流。

【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描写夜色笼罩下宫苑的朦胧、静谧之美。全篇四句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由四幅画面共同组成了优美、安宁的静夜图:夜色中的北园,星光点点,洒落在树叶上。朦胧的月色里,高大的城楼若隐若现。鲜花在黑夜里悄悄地开放,河水映着月光闪闪烁烁,无声地流淌。

该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首先,从章法上看,本诗以作者的视线为线索,一、二句写岭树、城楼,是仰望;而三、四句写花草、水波,则是俯察。视线一仰一俯,错综交错,将夜园之景一一摄入镜头。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结构缜密。其次,描摹细微,体物贴切。这个特点并不表现在对花草树木、城楼水波等具体形象的描写中,而是体现在作者紧扣“夜游”的特定情景,抓住景物在夜色中的形态特征加以描绘,以此来显现夜色之美。前二句写夜色中的岭树、城楼,同时点染几笔星月的微光,使景色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面纱之中。“暗花”一句写黑夜中花的形态,更是细致入微,使人惊叹于作者锐敏的感觉,末句写月光下的水波一闪一亮,也是黑夜中特有的景象。总之诗中之景,都非白日光景,一切都显得影影绰绰、若隐若现。其三,动静交织,明暗比衬的手法。作者写夜园之景,着重要表现的是夜之深沉与静谧。但在写作时,却不一味地去写静景和使用暗色,而是用反衬的手法,以动衬静,以明显暗。一、二两句描写岭树、城楼,可说是静景;而三、四句写“暗花”的舒放,“明波”之流动则是动景。诗的前后两半动静交织,在万籁俱寂的背景上写一二笔动景,适足以衬托出周遭的静谧,这比一味写静的效果更好。在色调的配置上,作者像一位高明的画家,在一片暗色的画布上恰到好处地点染几笔亮色。全诗四句,除了“暗花”句纯用暗色外,其余三句,作者都借星月的光亮来反衬出夜色之浓,而“暗花”一句与其余三句又形成了一种反衬关系。最后,本诗的语言清丽谐畅,浅切平易,诗境清新明净。作者能注意锤炼字词,使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如首句用“侵”字描写照在树叶上的星光,就很传神,仿佛星光是逐渐侵染到岭树之上,写出了动感。次句“隐”字勾勒出月色下城楼朦胧的轮廓,亦能得物象之神韵。此外,本篇通篇对仗,首二句不仅对得工整精巧,而且能注意到平仄相对,低昂互节。总之这是萧纲诗歌中的一篇写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