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272

第272章 雁门太守行三首(其二)

萧纲

【原文】

陇暮风恒急,关寒霜自浓。枥马夜方饲,边衣秋未重。潜师夜接战,略地晓摧锋。悲笳动胡塞,高旗出汉墉。勤劳谢功业,清白报迎逢。非须主人赏,宁期定远封?单于如未系,终夜慕前踪。

【鉴赏】

这是一首乐府诗。诗通过对一次艰苦的边塞战争的描写,歌颂边塞将士的英雄主义。

“陇暮风恒急,关寒霜自浓。”“关”、“陇”,这里泛指边塞。这两句说,边塞的傍晚经常刮大风,天寒霜重。“枥马夜方饲,边衣秋未重。”“枥马”,厩中的马。“边衣”,指戎衣。这两句说,马刚刚才喂过,但战士身上的衣服还很单薄。这四句写战前情况。天气不好、衣单,见出征战生潘的艰苦。“枥马夜方饲”显出“秣马厉兵”的备战气氛,下面就写到“接战”了。

“潜师夜接战,略地晓摧锋。”这里写夜战。“潜师”,秘密出兵。“略地”,指攻略边土。这次夜战一直进行到拂晓,才挫败敌人的进攻。“悲笳动胡塞,高旗出汉墉。”“笳”为胡乐器,战争中常用来奏军乐。“墉”,城墙。这两句说,悲壮的军乐震动了敌人的阵地,战士们高举战旗奋勇地向前进攻。上面写出这次夜战的艰苦、悲壮,也见出士气的高昂,可以说是越战越勇。这里用笔也较简洁,前两句叙述,一“夜”一“晓”,过程略去,后二句描写,以鼓角旌旗渲染气氛。至于仗是如何打的、壮烈程度如何,都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勤劳谢功业,清白报迎逢。”这以下写将士的心情。这两句说,要用“勤劳”和“清白”报答国家的事业、君王的知遇。“勤劳”承上,指参加出生入死的战斗;“清白”启下,谓不希求封赏,“非须主人赏,宁期定远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宁期”,岂是追求。“定远封”用班超封定远侯事,这句意为驰骋疆场并不是像班超那样邀功请赏。“单子如未系,终夜慕前踪。”系单子,用终军事。终军在年轻时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羁”、“系”意同,南越王和单于都是异族首领。这两句是说,敌人如不投降,我们还要连夜出击,像前代的英雄志士那样。这两句可说是豪言壮语,连起来口吻又像是霍去病说过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用典引起多重联想,算是得法。后面几句表达了边塞将士这样的心情:他们的远征苦战,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出于忠君爱国的热忱。在对战争的艰苦、壮烈进行较充分的描写之后,出现这些话语,是很感人的,这正是唐代边塞诗中常出现的战士的精神风貌:“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王昌龄《少年行》)“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燕歌行》)梁简文帝此诗虽是依题写作,但还是融进了对边塞实际生活的揣想和体验,显得比较真切、深入,将它置于边塞诗的系列中,应当说是早期的一首较好的作品。

作者以《雁门太守行》为题写了三篇作品,还写了《从军行》、《陇西行》、《度关山》等,表现出他对边塞诗写作的浓厚兴趣,这对后来边塞诗的发展是有贡献的。顺便提一下,《雁门太守行》其古辞原是写东汉洛阳令王涣事迹,自梁简文帝这几首诗出,方为歌咏边塞战争,这就为以后人们拟作此题提供了题材、格局的依据,清王琦在《李长吉歌诗汇解》本题下云:“梁简文帝之作,始言边城征战之思。长吉所拟,盖祖其意。”确实,李贺那首“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名作,是直接受到该诗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