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270

第270章 泛舟横大江

萧纲

【原文】

沧波白日晖,游子出王畿。

旁望重山转,前观远帆稀。

广水浮云吹,江风引夜衣。

旅雁同洲宿,寒凫夹浦飞。

行客谁多病,当念早旋归。

【鉴赏】

此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八题下注云:“魏文帝《饮马长城窟行》曰:‘泛舟横大江。’引以为题也。”但曹丕《饮马长城窟行》中相关的二句是:“浮舟横大江,讨彼犯荆虏。”且曹诗内容是征伐,本诗却是拟写一个普普通通的游子经历,二者内容相去甚远。因此,郭氏的说法是否正确,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沧波白日晖,游子出王畿。”首句点出时间和环境:上午,强烈的目光投射在波动的水面上,游子从京城出发,走上自己的飘泊途程。以下六句均为游子眼中所见景物,依次写出,富于动感。

“旁望重山转,前观远帆稀。”旁望、前观,虽是舟行之人的常有之事,但这里准确写出,却表现了诗中主人公茫然无之、百无聊赖的心理,为下文的乡思作了铺垫。“重山转”,是极形象语。敦煌曲子词《浪淘沙》中有云:“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却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正是在此诗意上的进一步生发。其中一个“转”字,描写习惯性错觉非常出色,使读之者感同身受。“远帆稀”三字含蓄而旷远,写远不写近,说明近处无船,更突出了游子的孤寂;写帆不写船,说明船行已远,而一个“稀”字,则使空间更加辽阔。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便类此意境。萧纲此句中虽无孤字,但游子的孤独之感却已自“稀”中透出,下面则继续从空间角度,予以加深描写。

“广水浮云吹,江风引夜衣。”这是多么辽阔高远的大自然景象啊!宽广的水面上浮云被江风漫无际涯地吹动着,入夜风急,游子单薄的衣衫被吹得直飘向前方,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牵引着一般。在这里,浮云正是游子的象征,而入夜江风的吹动,则暗喻游子不可知、不可见的飘泊命运。这:二句,明写自然,实寓人生,位居诗中,紧关诗末,不可作等闲观。

“旅雁同洲宿,寒凫夹浦飞。”那飘泊不定的大雁、那寒瑟瑟的野鸭,不正与游子是同样命运的吗?然而雁儿还有个群,它们拥挤在同一个小岛上歇宿,野鸭还有个伴,它们双双沿着江边飞翔。相形之下,游子显得更孤独、更悲凉了。目睹这洲中雁、浦上凫,游子终于在末二句发出了沉重的嗟叹:

“行客谁多病,当念早旋归。”游子向同舟的行客问道:你们谁是多愁多病之身?该想想早日返回故乡了。这两句似不是说游子,却正是说游子,结得十分离妙。“多病”,自是思乡之病,诗人不说游子起了思乡之病,却让他转向众多行客询问,一则见得游子亟盼有同病者可以相怜相慰,笔法非常婉转含蓄;一则也见得思乡是游子行客的通病,从而大大拓宽了诗境,以此结束,大有峰回路转、别有洞天之趣,全篇也因此而振起了。

本诗虽然只是一首拟作,但下语非常精致,写景写情,无不经过锤炼,所以读来仍能引人感喟、使人同情。诗中“重山转”、“远帆稀”一联,以及“引夜衣”的“引”字,“谁多病”的发问,若非精思博会,决不能如此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