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266

第266章 落日郡西斋望海山

萧子云

【原文】

渔舟暮出浦,汉女采莲归。

夕云向山合,水鸟望田飞。

蝉鸣早秋至,蕙草无芳菲。

故隐天山北,梦想日依依。

【鉴赏】

此诗当是大同七年(541)作者出为东阳太守后作。题中“海山”泛指远离京都而近海滨的地区,检子云仕历,只东阳之任较为切合。

诗写傍晚西望所见。先是江湖:“渔舟暮出浦,汉女采莲归。”渔人傍晚时出湖打鱼,采莲女这时正在归来。这是湖畔人家常从事的劳作,但在诗人看来是很动人而富于意兴的,“渔舟唱晚”,“江南可采莲”那种情景当在诗人目接心想之间。而“采莲”又往往寓含寻欢求爱之意,句中的“汉女”就是出自《诗经·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看着这些采莲而归的女子,诗人是会生发许多美丽的想象的。再是山田:“夕云向山合,水鸟望田飞。”傍晚时的云彩往往显得比曰中活跃,这时正聚集着,将要遮住山头了。这“合”字用得好,叫人觉着新奇。这时水鸟还向田里飞去,是去觅食?还是寻找栖息地?而夕阳下的鸟影是引人注目的,后来王维诗句“彩翠时分明”(《木兰柴》)就是写这情形的。后是草虫:“蝉鸣早秋至,蕙草无芳菲。”蝉鸣自是听来,但也可包括在广义的“望”中。蝉鸣表示早秋节令来了,香花香草将不芬芳了。时序之变叫作者为之心惊。最后两句写伫望中的感触:“故隐天山北,梦想日依依。”“故隐”,旧隐。“天山”,这里当指钟山,因在京都故云。按子云故乡在兰陵(今江苏常州),《梁书》本传谓其“不乐仕进,三十方出仕”,是旧隐当在故乡。但子云出仕后,亦曾退居过,由其诗《东郊望春酬王建安隽晚游》,知其在建康东郊亦有“幽栖”馆舍,此当即“故隐天山北”所指。“梦想日依依”,可见他是常常梦想着旧隐,这次晚眺又一次触动了他的心思。

由“落日郡西斋望海山”起,到梦想旧隐止,其间有个思想萌生、发动的过程,也就是所谓触景生情。他的思归之念是如何被眼前景观触发的呢?大概这么三点:一、看到山水间人物情态、晦明变化、山光水色,会觉得与“故隐”周围的景色仿佛相象,产生了“村桥原树似吾乡”似的联想。二、“暮”常常与“归”联结在一起,这似乎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定势,诗中的汉女归、夕云合、水鸟飞,会引动相关的联想,兴起归欤之念。三、节序的变化常触动人们的身世之感,引动人们关于人生意义与归宿的思考,“蕙草”伤秋在古诗中多有这样的意蕴。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展现的景观是由远而近、由大而小,表示诗人的注意点逐渐向自身收拢、向内心渗透,由此也可看出其思想活动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