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218

第218章 野夕答孙郎擢

何逊

【原文】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馆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鉴赏】

杜甫曾经称赞何逊说:“能诗何水曹”(《北邻》)。何逊“能诗”的特点之一,是擅长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衬托出自己的主观感受。《野夕答孙郎擢》便是一例。孙擢,是何逊的友人,《何永部集》中有其答何逊的诗;称为“郎”,可见当时他很年轻。

该诗的开头直写“野夕”之景:“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山中”和“墟上”,将诗题中的“野”字具体化了;“气色满”与“生烟露”,围绕着诗题中的“夕”字展示出山野与村野的晚景图。“气色”,指日暮时分山中的岚气和苍苍郁郁的色泽。谓之“满”,乃是说此种“气色”从淡到浓,如今至于极。而这时墟上开始凝聚起霭霭烟雾和晶晶露珠。从“山中”到“墟上”是一广大空间,“满”和“生”则体现着时间延伸的过程。这样便给景物图造足了“野夕”的氛围。如果说以上二句所写的画面具有整体感,那么,“杳杳”二句便是散点透视式的。先从仰视点上写星与云:“杳杳星出云”。天空中刚刚从云朵里钻出来的星星显得深暗幽远。再从俯视点上写雀与树:“啾啾雀隐树”。深深隐藏在树林中的鸟雀发出细碎的鸣叫声。这两句不仅善作对偶,巧用叠字,而且体物细贴。写“云”边之“星”用一个“出”字,写“树”中之“雀”用一个“隐”字,都见出作者在写景上刻意状物的精工。而且,作者以“杳杳”状画面的底色,以“啾啾”作画外的音响,交织成一幅有声画,更见出他的“苦用心”(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七有云:“颇学阴何苦用心”)。

至此作者在这幅晚景图中已充分渲染出了一种空寂、苍茫的氛围,为下文的直抒胸臆创造了条件,诗人的情感由此一气直吐。“虚馆无宾客”,“虚”字照应了上面四句的总体气氛,使人不由得隐隐联想到:正是诗人独处无友、心无所属,所以放眼远望,感受到的也是一片空旷幽暗。“幽居乏欢趣”。“幽居”,指幽静的居住处,“无欢趣”,直说出友人不来,生活即无欢乐。这两句率直道来,显得情真意切。收尾二句“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化用“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斡《杂诗》)之意,以有形之“流水”比喻无形之情思,亦复深情绵邈。

“能诗何水曹”在本诗中信手拈来五言八句,不用典故,不加矫饰,以流畅的语言娓娓道出自己对友人的离别相思之情,足见其运笔功力。尤其是前二句,气象浑涵,足以包笼全篇,实可视为起调中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