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魏六朝诗鉴赏
16505100000018

第18章 短歌行(二首)

曹操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1]。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2]。

青青子衿[3],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4]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5]。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6],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7]。

周公吐哺[8],天下归心。

【鉴赏】

《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是乐府古题,古辞已佚。这首诗作于曹操平定北方以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前夕。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至酣处,曹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高歌。

这是一首传颂千古,脍炙人口的名作。作者借《短歌行》这个乐府中的诗题抒写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求才若渴的思想感情。

[1]幽思:深藏着的心事。[2]杜康:相传是我国最早发明酿酒的人,这里即用以代指酒。[3]青衿:周朝时学子的服装,用在诗里代指学子,这里是指有智谋,有才干的人。衿:衣领。[4]掇:同辍,停止,断绝。[5]枉驾:屈驾。存:存问。[6]匝:周。[7]厌:满足。[8]吐哺: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指中途停止吃饭。《韩诗外传》卷三记载周公曾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世家》中也有与此大致相同的文字。这里曹操显然是以周公自命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歌的前八句,描写诗人在宴会上对酒高歌,感叹人生苦短,好像流露应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思想。其实不然,诗人感叹的是战争频繁,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有六句出于《诗经》,诗人借诗经中的故事,表现自己求贤而不得的沉吟忧患,和既得贤才之后“鼓瑟吹笙”的衷心欢迎。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仰望明月在天忽发奇想,什么时候才能把它采摘下来呢?其实是以明月喻贤才,以得明月喻贤才来投。“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但贤才像明月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又忧心忡忡了。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四句寄寓了作者极大的希望。希望贤士不管山高路远,都要来到自己身边,与自己两相投缘,和自己在一起喝酒饮宴,高谈阔论,那该有多么快慰呀。以上的几句写作者高歌之中忽忧忽喜,感情变幻不定,但无论忧喜,始终围绕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才是否来投。更好地表现了广纳天下有识之士的主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人抬头望见月郎星稀,感情又起变化,想到了自己当年大业初创之时无可依靠的艰难局面。所以诗人在最后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作比,希望贤才都能投奔我这位明主,共创伟业。又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个典故结尾,勉励自己应像周公一样励精图治,开创天下归心的局面。

该诗格调激昂、立意深远、气势雄浑、音韵和谐、感情真挚、富于变化,多用比兴手法。其引用典故,表现了求贤若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