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16503000000056

第56章 火攻篇(2)

解读:

同样条件下,我军能用火攻,敌军也能用火攻。因此,高度防备敌人纵火助攻,是将帅必须时刻注意的大事。同时,还有一种无形之火在战争中同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怒火”或叫作“心头火”。因而也就有另一种不易察觉的“火攻”形式,叫作“激将法”。

激将法具有多种用途,既可用来激励亲友奋发向上,又可用于外交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可用于遣将调兵,使之勇猛向前。用得好,可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则适得其反。

在古代的中国,最善于用激智的恐怕只有诸葛亮一个人了。他的激智之法因人因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他最常用的,是从对方最疼的地方激之。如诸葛亮明知大乔是孙策之妇,二乔是周瑜之妻,便巧改曹植《铜雀台赋》,证明曹操占领江东是要娶二乔以乐晚年,激得周瑜火气冲天,誓与“曹贼势不两立”,求诸葛亮助己共同破操。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刘备大惊,率军匆匆南撤,带领士兵和逃难的百姓继续向江陵一带撤退。

这时曹操已经占领了江陵,将顺江而下。诸葛亮向刘备建议:“形势十分危急,让我求救于孙将军吧!”

鲁肃引诸葛亮来见周瑜,谈及战和之事,周瑜佯讲其主张投降的道理,鲁肃则陈述其主张抗战的理由,二人争得耳红脸赤。诸葛亮却在一旁袖手冷笑。周瑜问诸葛亮高见。

诸葛亮冷冷地说:“将军降曹,可以保妻子,全富贵。”这话表面是赞成周瑜的意见,实则是对他的讽刺。

鲁肃不知底细反大怒说:“汝教吾主屈膝受降于****乎!”诸葛亮献计说:“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单:亦不需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北。曹操若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周瑜问是哪两个人,诸葛亮说乃江南二乔。周瑜说:“曹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

诸葛亮说:“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曹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并诵《铜雀台赋》,把原赋“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辍蛛”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愤愤骂道:“老贼欺吾太甚!”

诸葛亮急忙劝道:“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

周瑜说:“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周瑜之妻也。”

诸葛亮佯作惶恐之状,说:“亮实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

周瑜说:“吾与老贼势不两立!”他要求诸葛亮助一臂之力,共破曹操。本是诸葛亮求助于周瑜,现在反是周瑜求助于诸葛亮,可见诸葛亮激词之妙。

诸葛亮的一番妙语,激起了周瑜与曹操决战的勇气,诸葛亮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聪明成熟的将帅能控制住自己“不怒”,却能使对方大怒。“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彼将刚忿,则辱之令怒,志气挠惑,则不谋而轻进”。使用激将法,这是对将帅而言。对众士兵而言,就是让己方的士兵大怒,怒气腾腾,才能杀气腾腾。要使彼方的士兵不怒,使其四面楚歌,丧失斗志,从而溃不成军。

历史上有许多将帅善于用“怒”激励自己的士卒,在“怒”字上大有文章可做。田单智守即墨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战国后期,齐国和燕国曾经爆发过几次大规模的战争。起先燕国由于内部发生了****,给齐国以可乘之机,齐国几乎消灭了燕国。燕昭王即位后,时刻思谋复仇。他礼贤下士,广招人才,积蓄力量,改革内政,使燕国从灭顶之灾的沉重打击中迅速地恢复了国力与军事实力。而此时的齐国也在齐滑王的带领下走向鼎盛时期,在给燕国以严酷打击后,又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败三晋于关津,并与三晋联合向西攻打秦国,又北助赵国消灭中山国,进而灭亡了宋国。

一时间,齐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地广千里,傲视群雄。齐国连年征战,内部已经是百姓疲惫,不堪忍受,民怨沸腾;而其他国家都深怕被齐消灭。在这种情况下,燕昭王派乐毅出使赵国,联合赵国共同出兵攻打齐国。赵国甚至把相印也给了乐毅。同时,燕昭王还派遣使者到楚、魏、秦等国联系,各国纷纷同意出兵。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一个由燕国为首的六国组成的联合军团,在上将军乐毅的带领下,向齐国发起总攻。声势浩大的联军在济西一战,击败前来迎战的齐国军队的主力。联军的任务完成后,其他国家的军队就打道回国了,而燕国的军队则在乐毅的带领下继续追击齐军,一直打到齐国国都临淄。乐毅在齐国五年,攻下大小城市70余座,当时只有即墨和莒两座城池没被攻下。

坚守即墨城的是齐国将领田单。他原来是在齐国国都临淄任管理市场的一个小官。虽有卓越的军事才干,但并不为人所知。后来因战功卓著被推选为将军。

当燕军围困即墨城时,燕军统帅乐毅采用了政治攻心战术,围城而不打,甚至撤围后退,筑垒相守,对于出城的居民,乐毅不仅不予拘捕,而且还给予不少的粮食救济。对于乐毅这些做法,城内的田单深为忧虑,他担心这样下去,必将动摇守城军民的心志。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燕国的国王昭王死了,燕惠王继承了王位。田单了解到燕惠王在当太子时与乐毅不和,燕惠王登上王座,想一展抱负,命令乐毅迅速攻下即墨城。

田单将计就计,暗中派人去燕国都城散布流言,说乐毅并不是没有力量攻下即墨和莒两座城池,而是故意留着不攻,以便率领部队在外而不回国。并且正在暗中与齐国诸侯联系,企图在齐国称王。并说乐毅称王,齐人不怕,只怕燕军统帅易人,那样,齐国的两城就很快可以攻下了。燕惠王果然听信了田单散布的这些中伤乐毅的传言,按照田单的意愿用骑劫为燕军的统帅,撤换了乐毅。因此,燕军不但失去了一位有才能的统帅,更为重要的是全军官兵都为燕惠王的做法而气愤,造成了燕军军心涣散。

骑劫到任后,不敢怠慢,立即着手攻城。田单为了团结内部,激发起城内全体军民守城的决心和对燕军的仇恨,他顺势利导,又故意扬言说:我最怕的是燕军把我们的人抓去割掉鼻子,放在攻击部队的最前头当敢死队,如果燕国这样做了,那我们即墨城里的人就会害怕敌人而不敢作战了,即墨城池也就难保了。燕军听到了这些传言以为是真的,就照着去办了。当即墨城中的齐国军民看到敌人割了俘虏的鼻子,异常愤怒,他们奋勇守城,宁死不屈。接着,田单又暗中派人到燕军中放风说:田单最怕燕国人挖掘即墨城外的齐人坟墓,如果这样做就会令人沮丧,无心作战了。燕军闻讯,真的派人挖开了齐人先祖的坟墓,扒出尸骨,烧骨示众。齐国军民从城头上看到了这番情景,悲恸涕零,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与燕军决一死战,报仇雪恨。

田单知道士卒可以使用了,就到士卒中间去,与士卒一同操练,又把妻妾也编于行伍之间,同时将食物分散给广大士卒,以进一步激励士气。随后,田单又命令精兵甲卒都藏匿起来,让老弱和女子守城,制造出齐军不堪一击的假象,然后派遣使者出城与燕军商议投降的事宜。

燕军听说齐人即将投降,5年多的沙场征战就要结束,人人兴高采烈高呼万岁,因而懈怠情绪就弥漫开来了。田单又募集民间财物,得金千镒(1镒相当于20两或24两),派即墨的富豪将募集来的财物送给燕国将领,并且说:“即墨就要投降贵军,希望大军不要掳掠我们的妻妾儿女和财物,希望大军保佑我们平安。”燕国将领听后十分高兴,并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燕军上下就等敌人来投降了,因此防备更加懈怠。

田单又收集城中1000多头牛,在牛身上缠裹深红色的衣物,并画上五彩龙纹,牛角绑着尖利的兵刃,牛尾巴上束有喷过燃油的草把。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田单命令在城墙上挖开几十个洞,把牛赶出城外,点燃牛尾巴。愤怒的火牛奔向燕军大营,5000余名齐军精兵尾随其后。燕军大惊,牛角利刃所及,非死即伤;牛尾火光明亮,牛身五彩斑斓,燕军以为天神来了,斗志尽失,大败而逃。齐军5000勇士尾随火牛进击拼杀,即墨城中老幼鼓噪相从,声动天地。燕军大败,燕将骑劫也被杀死。齐人一鼓作气,对燕军残军一路追杀,不仅把燕军赶出了齐国,而且收复了燕军占领的70余座城池。

此战中,田单利用了各种机会,使骑劫一再中计,割俘虏的鼻子,挖齐人的坟墓,激发了即墨军民的斗志。田单加强战备的同时,又派使假降,使燕军信以为真;全军上下都放松警惕。田单利用燕军等待敌人投降的时机,巧布火牛阵,一举击溃燕军。而燕军面对围攻了五年之久的敌人,不仔细分析其中的阴谋,轻信敌方的投降,致使全军上下防备松懈,结果在齐军的突然袭击下,束手无策,将死军败,一溃千里。孙子说:“辞卑而益备者,进也”,田单智守即墨城就是一个生动的说明。

可见,将帅只有在按捺住“心头火”的前提下,才能充分显示和发挥智、信、仁、勇、严。心理学认为,人的喜怒哀乐影响人的判断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指挥能力,等等。喜形于容,怒形于色,是将帅的大忌。医学上也通过大量资料证明,人的七情六欲制约着人的体能,影响着人的体能的发挥。军事科学对将帅心理素质的要求则更高,更严,近乎于苛刻,所以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说。

在现实社会中,运用激将法激励员工,是领导者用人的一种艺术。它要求在使用中,要针对将领的某一性格特点和所处的客观情况而灵活实施。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能够满足员工的各种需求,善于用语言和行动激发下属完成任务的热情和信心,勇气和决心。这同样需要高度的技巧。中国有句俗话:“请将不如激将”。激将法,也是其中办法之一。

愚蠢的激将法,往往是用嘲讽、污蔑、轻浮的语言将对方激怒,拼死一搏。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所用的激将法是聪明的激将法,他可以运用以下。几种策略:

(1)巧妙的激将法

运用激将法要看对象,年轻人的弱点是好胜,“激”就是选在这一点上,你越说他害怕,他就越勇敢。老年人的弱点是自尊心强,此点一“激”就灵,你越说他不中用,他越不服老,越逞强。所以当别人指责他放弃责任、隐退不出,嘲笑他不负责任、胆怯后退时,他的能量就激发出来了。

(2)对比激将法

对比激将法是要借用与第三者(一般来说是强者)对比的反差来激发人的自尊心、好胜心、进取心。用对比法激人,选择对比的对象很重要。一般来说,最好选择被激对象比较熟悉的人,过去情况与他差不多,各方面条件与其差不多的人。而且对比的反差越大,效果越好。

(3)煽情激将法

煽情激将法需要用具体的有感染力的描述,用富有煽动性的语言激起人们心中的激情、熟情。所用的可以是严酷的现实,也可以是轻松的远景,不拘一格。

(4)绝路激将法

军事家都懂得一个道理,人到了没有退路的时候,往往特别勇敢。中国历史上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而获全胜的战例不胜枚举。如果企业领导者懂得这个道理,在濒临绝境的时候,激励员工背水一战,也可以大获全胜。

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一个企业领导者若想让一个临死的企业“活”起来,就要想办法让员工们知道自身企业处于“绝地”的处境。

(5)身先士卒激将法

这种方法军事家、政治家可以用,企业领导者同样也可以用。一个企业的厂长发现必须加班制造——一项产品,于是请领班找工人回来加班。领班面有难色,表示有很多困难,厂长没有再说什么,晚上亲自跑到工厂加班,领班听到后,立即找了几个工人将厂长换下来。从此之后,碰到加班的时候,这位领班再也没有讲价钱。

战场上主帅是不宜亲自出战的。主帅出战则意味着部将无能或失职,这个行动本身就是“激将法”。

激将法有智愚高下之分,领导者掌握好其分寸尺度,灵活发挥,机智应用,可以让你在需要员工拿出他们最大的力量拼死效力时,派上绝妙的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