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16503000000048

第48章 地形篇(2)

四月二十六日,冯国胜率兵进驻潼关,并西进占领了华州(今陕西华县)。至此潼关以东已全被明军占领。冯宗异按朱元璋的指示,选将留兵守关,不急于深入陕西。五月初一,徐达又增兵扼守潼关。至此,明军已完成了断其羽翼、“据其户槛”的战略进攻任务,元大都已处于“势孤援绝”的境地。

七月二十九日,徐达按朱元璋的指示,命益都、徐州、济宁各地的统兵将领,各率所部向东昌集结,并分别渡河。闰七月初二,徐达师出汴梁,自中滦渡黄河,连下卫辉、彰德(今河南汲县、安阳)、磁州(今河北磁县)、邯郸,十一日转向临清。临清地处卫河人运河之口,为北上船只的集结处,徐达在此会合山东各军,完成水陆进军的准备后,于十五日由临清北上。二十三日,明军已在攻取德州、长芦(今河北沧州)后进抵直沽(今天津狮子林桥西),控制出海口,并沿北运河分水陆两路继续推进。二十五日,明军大败元军于河西务(在今天津武清东北)。二十七日,明军克通州后进逼元大都。

元大都为辽金以来的故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居庸、古北、松亭诸关,东西千里,险峻相连,近在都畿,据守尤易”。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于原中都旧城东北改筑都城,方60里,开11门,于九年改称大都城。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于11门增筑瓮门、造吊桥,以为守御。但是,由于元末政治腐败,又经孛罗帖木儿与扩廓帖木儿之变,民生丧乱,守备多不固。元顺帝在闰七月二十七日夜得知明军进逼大都后,便决定携后妃、太子,于二十八日夜开城西北之健德门,仓皇出居庸关,逃往元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初二,徐达率明军自东面齐化门进入大都,元朝宣告灭亡。这样,明军只用了9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北上灭元的作战任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徐达用兵持重,注意军纪,尤其是不仅能够忠实地贯彻朱元璋的战略意图,在指挥上也能因敌制胜,战法多变。因此,明军取得最后胜利是必然的。

商场如战场,要想成为一名精明的商人,能够在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善于动脑,从商品或经营策略的某一个点上,稍加变化,把平常变为不平常。只要你善于思维,发现别人所不注意的东西,在有些事情上加上那么一点点东西,变化那么一点点,你一定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张先生开了一家电脑公司,除了卖各种电脑软硬件、配件外,也帮人家组装电脑。开始的时候,他的生意并不好,而且还因为不慎轻信朋友,有两万多货款无法追回,经过交涉,也只是抵了一批鼠标垫,共有两万多只。

如此平常的鼠标垫,随便到什么展览会上就可以拿几个,有多少人会买吗?两万只鼠标垫,怎么才能卖得出去呢?张先生就像手持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张先生只好闲坐着,看看报纸,或者玩玩电脑游戏。

忽然有一天,张先生的一个朋友来玩,闲聊之余便坐在张先生的电脑前练习打字。这个朋友刚学会五笔输入法,一些字根还记不熟,翻书又麻烦,不由得说了句“要是字根就在鼠标垫旁边就好找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先生突发奇想:要是在这批鼠标垫上印上五笔字型的字根表,也许会方便那些记不准字根的人。但如果卖不出去的话,他又要多贴印刷的成本。想了想,他还是决定试一试。印上了字根表后,他到网吧、打字店、电脑培训班等处推销,果然卖了很多。

有一天,一个中年男子来到张先生的公司,看到了这种鼠标垫,询问了价格,说如果一个1.20元钱的话,他会买两万个鼠标垫。原来他也是一家电脑公司的老板,最近他的公司接了一个大单子,给一家全国联网的寻呼台作系统集成方案,这个单子很大,PC机就要配两万台。寻呼台那方面要求,所用的PC机除了配齐常规的设置外,还特别强调每台PC机需要一个鼠标垫和一张五笔型字根表。为此,这个中年老板走了好几个地方,都是没有合适的产品和合适的价位。今天看到张先生这里的鼠标垫上印着五笔字型字根表,真是喜不自胜。这下他可以两件事情当做一件事办,两样东西用一样东西的价钱买回去,省钱又省事,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张先生正好还剩差不多两万个鼠标垫,这笔生意就成交了。

因为添加一个小小的字根表,死货就变成了活钱。如果张先生一直不改变自己的思路,那么,就不会有机会推销自己的鼠标垫,有了变化就有了机会。

遇到难题时,如果一味的顺着一个思路向前思考,那么只能是越想越难,根本把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假如善于换位思考,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和环境,就很容易找到新的人生机遇和突破点。可以说,移位思考是成功办事的智慧之一。

3.做人一定要有仁爱之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有爱兵如子的统帅,就会有尽心竭力的士兵效命疆场。作为上级,只有和下级搞好关系,赢得下级的拥戴,才能调动起下级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尽心尽力地工作。

原文: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译文:

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一样细致,那么士卒就可以同将帅赴汤蹈火;对待士卒像对待自己最疼爱的儿子一样关心,士卒就可以跟将帅同生共死。

解读: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是处理将与兵关系的原则。将领只有如爱子般关爱士卒,才能使士卒与自己同生共死。孙子的这段论述,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君人者制仁”的思想精髓。《六韬》中说:“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仅要有过人的胆识,宽广仁慈的胸怀也是不可少的,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肯定只能成为一个“孤家寡人”,根本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业。这一点无论在军事斗争领域还是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其他领域,同样适用。

宋哲宗元祐年间,苏轼出任钱塘(杭州)的地方官。当他上任不久后,掌管地方税务的官吏抓来一个人,是南剑州的举子吴味道。此人携带着两大卷物品,冒用苏东坡的名衔密封,上面写有“送京师苏侍郎宅”(苏侍郎即苏轼的弟弟苏辙,时任职门下侍郎)。他这样做显然是为了逃税。

于是,苏轼把吴味道叫到跟前,问卷内是什么东西。

吴味道惶恐地上前说道:“我今年秋天有幸得到推荐成为乡贡进士,同乡凑集了十万钱送给我,作为赴京师的路费。我用了其中的一部分钱买了二百匹建阳薄丝。但是考虑到沿途所有的地方都要抽税,到京城时恐怕剩不到一半了。于是私下想,当今天下名望最高,并且喜欢提携奖掖读书人的,只有先生您和苏侍郎了。即使这件事情败露了,也一定会得到宽恕。因此我就假借先生的名衔,封好了货物往京城而来。没想到先生您已经先来到这里任职,真是罪责难逃。”

仔细打量了一会儿后,苏轼笑着叫来掌管文书的官吏,把旧封除去,另题自己的新官衔,附上“送至东京竹竿巷”苏辙处字样的字条,并亲自给弟弟写了封书信,一同交给吴味道,让他带到京城去。

过了一年,吴味道考中进士,特地回来向苏轼表示感谢。苏轼非常高兴,两人成了至交。

吴味道进京赶考,冒充苏轼之名携带物品以图逃税,按律本当问罪,但苏轼了解举子的艰辛,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真心地对他提供了帮助。吴味道考中之后,自然不会忘记苏轼的恩惠。苏轼是出于同情才这样做的,但客观上又多了一个官场上的好朋友。

苏轼的这种同情,体现的就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认为,“仁”就是人们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在儒家思想中,崇尚道义、富有远见卓识和同情心、行为高尚的人,就可以被称为“君子”。相反,唯利是图、目光短浅、行为卑下的人,则被看做是“小人”。君子是人人都愿意结交的,而对于小人,人们则往往唯恐避之不及,更不用说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或者作为一个理想的合作伙伴了。

一般说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够体现出“仁”的指导思想,但“仁”比前者具有更加广泛的含义。不论是“己欲立”、“己欲达”,还是“己所不欲”,都包含有从自身考虑的直接的功利目的,即为了满足实现“己立”、“己达”或者避免“己所不欲”。而“仁”却通常不包含明确的直接目的,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同情、恻隐等内在美德。同样,能够经常实行“仁”道的人所得到的回报,也不仅仅表现在一两件具体的事情上。

当然,以“仁”心对待别人虽然没有直接的目的,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毫无目的的。相反,有时候,仁慈的背后可以隐藏更长远、更大的目标。

仁义不仅表现在个人或者组织之间的交往中,有助于个人或者组织的长远目标的实现,而且还适用于组织内部,有利于协调内部的关系。在我国古代,把仁爱精神推及到政治领域,便是“仁政”。****失民,仁政得民,被认为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中国历史上,人民安定、政权稳固、生产繁荣、社会进步的所谓“盛世”,都是统治者推行宽松的“仁政”的结果。而国家灭亡,则往往是由于统治者暴虐,不能以仁义治天下的结果,史籍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以至于令“百姓弗堪”的夏桀,好酒淫乐、固执残暴的商纣,一意孤行、多行****逼得国人“道路以目”的周厉王,以及由于“仁义不施”而短命的秦王朝等。

当今的领导者,仍然可以从“君人者制仁”的谋略中得到启示。减轻被管理者或下级的负担,多体谅和同情他们,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领导者的宽厚、仁义。只有从下级的切身利益考虑,关心他们的疾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一个组织能够齐心协力实现计划目标的一个先决条件。

管理界有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加倍爱你的企业。”用爱心对待员工,与员工像一家人一样建立“感情维系的纽带”。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者被员工认为更有人情味,他们受到员工的爱戴,员工也乐意为他们打拼。所以企业的领导一定要拿出笼络之方,关心每一位员工,关心的动作勿需太大,从一件小事开始就行:

“你真的找到最好的医生了?如果有问题,我可以向你推荐这里看这种病的医生。”

这是谁在说话?

这是谁在跟什么人说话?

这是摩托罗拉总裁保罗·高尔文在对员工们表达他的关怀和爱护。

只要高尔文听到公司哪位员工或其家人生病时,他就打电话这样询问:“你真的找到最好的医生了?”

由于他的努力,许多人请不来的专家被他请来了。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的账单可直接交给他。

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工人们最怕失业。为了保住饭碗,他们最怕生病,尤其怕被老板知道。比尔·阿诺斯是一位采购员,他现在的两个担心都发生了。他的牙病非常严重,不得已,只有放下要紧的工作,因为他实在无力去做了。而且,他的病还被高尔文知道了。

高尔文看到他痛苦不堪的样子,非常心疼:“你马上去看病。不要想工作的事,你的事我来想好了。”

比尔·阿斯做了手术,但他从未见到过账单。他知道是高尔文替他出的手术费用。他多次向高尔文询问,得到直截了当的回答是:

“我会让你知道的。”

阿诺斯的手术很成功,他知道凭自己的普通收入是难以承受手术费的。

阿诺斯勤奋工作,几年后,他的生活大有改善。一次,他找到高尔文。

“我一定要偿还您代我支付的那个账单的钱。”

“你呀,不必这么关心这件事。忘了吧!好好干。”

阿诺斯说:“我会干得很出色的。但我不是要还您钱……是为了使您能帮助其他员工医好牙病……当然还有别的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