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16503000000030

第30章 虚实篇(3)

虞诩说:“敌军势众,我们人少,行军速度慢了容易被敌人追上,急行军能使敌人摸不清我们的情况。敌人见我们的锅灶日益增多,必定认为我们有援军,我军人多而行进速度又快,敌人就肯定不敢轻易追赶了。当年孙膑示弱,今天我虞诩示强,这是因为形势不同的缘故啊。”大家连连称是。

当虞诩率领不到3000人马到达武都时,却被1万多羌兵包围住了。为了迷惑羌军,虞诩命令汉军不准发射强弓,只用小弓箭射击攻城的羌军。于是,羌军以为汉军弓力弱,射不到他们,便一窝蜂似的急攻而上。这时虞诩命令20个强弓手集中射击一个羌军,每发必中,羌军大惊,仓皇败退下去。虞诩见羌兵败退,率部掩杀过去。

第二天,虞诩决定再给羌军制造一种假象。他让所有官兵列成长队,雄赳赳地从东边城门出去转了圈,再从北边城门进来。进城后更换衣服,又从这个城门出去,那个城门进来,一天反复好几次。这样,羌军以为汉朝又派来了几万援军,吓得赶快撤退。

在中国历史上,“增灶”与“减灶”的用兵方法都曾被兵家运用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孙膑败庞涓”盛名久传,人们大多只知道孙膑的“减灶法”,而不知虞诩的增灶之法。这样,“减灶法”就成了中国兵家谋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实,无论哪一种计谋,目的都是“示形”于人,从而迷惑敌人,增强自己的战斗力,从而克敌致胜。

孙子认为,隐蔽企图是取得战争主动权的关键一环。隐蔽自己与暴露敌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于敌人,要“形人”,使之现形,要千方百计地查明其企图和行动,并使其暴露出来。对于自己,要“无形”,一切决策和行动都要严守机密。

在一个原始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猕猴。一天,这群猕猴的首领生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身体虚弱,双目呆滞,皮毛失去了光泽,行动变得越来越迟缓。

猴王坐在洞内的一块大石头上,左右蹲着两员剽悍的大将——皮大和皮二。这两只猕猴看起来在守护着生病的猴王,其实是各怀鬼胎,觊觎猴王之位已很久了,都在等待猴王咽下最后一口气。

这两只猕猴都正当壮年,都为猴群立过赫赫战功。它俩的本事也是势均力敌,难分上下。现今,争夺王位在所难免。所以,两只猴子都悄悄地摩拳擦掌,只等猴王一死,好争夺猴王之位。

另外,猴群中还有一只身强力壮的猕猴,名叫红毛,是老猴王的子嗣,它似乎对猴王之位丝毫不感兴趣。父亲的病那样厉害,它也不理睬,整天除了玩耍便是采野果。皮大和皮二也没有把红毛放在眼里,觉得它还年轻,胸无大志,对自己构不成威胁。

仅过了一天,猴王死了。

众猴子们把猴王抬到林中的空地上,并用爪子扒了一个土坑,它们把猴王放进去,所有的猴子都抓了一把土扔了下去,转眼间,猴王的身子被埋掉了。这也可能是猴子世界的特殊丧葬形式吧!

众猴子默哀了片刻,皮大突然急转身跑进洞里,并迅速地登上猴王常坐的那块大石头,这是在向众猴子宣告,它就是新的猕猴王。

随后而来的皮二岂能容忍,蹿上去就和皮大扭打起来。两只猴子一直从洞里战到洞外的沙坡上。

在沙坡上,皮大把皮二摔倒,皮二沿着沙坡往下滚。皮大见机会难得,跟着扑了过去,想一举制服皮二。没想到皮二突然猛地一翻身,顺手抓起一把沙子抛过去,皮大措手不及,被沙土迷了双眼。皮大急忙用双臂擦眼,皮二乘机扑上去,猛撕狠打。皮大睁不开眼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没几个回合,身上被皮二撕了几处口子,再战下去恐怕性命难保。皮大赶紧一缩身子,双臂抱头,滚下沙坡,跌跌撞撞向远处的树林深处跑去。

皮二胜利了,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猴王。

不过,皮二也清楚地知道,它的王位并不稳当,它总觉得红毛是它的威胁,红毛在这群猴子中的威信很高,一些年轻的猴子每天都在红毛的屁股后面转,而对它这个猴王却不怎么尊敬和顺从。看来,要坐稳宝座,必须得除掉红毛。

出乎意料的是,还没等皮二下手,红毛竟然公开向它挑衅了。

这天,皮二去摘一颗熟透了的猕猴桃,没想到红毛从旁边的一根树枝上荡过来,抢走了那颗猕猴桃,跳上另一根树枝,并对着皮二做各种鬼脸。皮二刚要发作,“啪!”红毛居然把桃扔过来,砸在了它的脸上。皮二大怒,飞扑过去直奔红毛。

红毛穿枝走杈,皮二紧迫不舍,追着追着,来到树林边上,红毛突然不见了。皮二左寻右找,没有发现红毛,却出乎意料地看到了皮大,皮大坐在树杈上横眉怒对皮二。

原来,皮大已经把伤养好了,来找皮二报仇。其实这是红毛故意把皮二引来的。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场生死搏斗开始了。这是一场长时间的恶战,从中午一直斗到日落。别的猴子都呆呆地看着,只有红毛冷静地观战,注意事态的发展。

夜幕降临时,皮大和皮二的打斗虽然没有结束,但彼此都耗得精疲力尽了,都趴在那里喘粗气,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红毛见机会来了,它“呼”的一声从树上跳下来,直奔皮二,扭住皮二的双臂,用力一搡,皮二“轰”的一声倒下了。皮大一见喜出望外,使出浑身力气扑向皮二,双手用力一划,将皮二的肚皮撕了个大口子,内脏都露了出来,皮二就这样死了。还没等皮大反应过来,红毛往皮大的背上一跳,骑在皮大的身上,连抓带咬。皮大此时才大梦初醒,可是没有了反抗的力气。红毛撕咬了一阵,抓住皮大的两条后腿,向一块石头用力甩去,把皮大摔得脑浆进裂一命呜呼。皮大和皮二都上了西天,红毛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猴王。

斗争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红毛对于敌人,使之现形,让敌人们相互争斗;对于自己,一切决策和行动都非常隐密,并应用有效的策略,引诱皮二与皮大斗争,自己“坐山观虎斗”,不费吹灰之力就坐上了猴王的宝座。

4.韬光养晦更高明

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谁标榜自己的个性是外向还是内向,也不可能随便给谁贴上标签。相反,大多数人却在追求着“二合一”式的为人处世规范。给人留下直爽印象的人,骨子里可能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小秘密,而那些让人老觉着阴险的人,则可能张口就称自己是个直肠子。其实,这就是一种深藏不露的处世哲学。

原文: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译文:

军队伪装佯动做到最佳地步,隐蔽行动,制造假象达到了极点,就没有了行迹真相;没有了行迹真相,即使内部有深藏的间谍也窥探不到实情,再聪明的敌人也想不出好对策来对付。

解读:

《孙子兵法》强调了韬光养晦之计。“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孙武的这一军事思想对现代人如何生存颇有指导意义。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可以说“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是最好的自保方法。

为人处世的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张扬外露型的,一种是深藏不露型的。

张扬外露的人一般生性耿直,心直口快,有啥说啥,眼里装不进一粒沙子。这种人自然不失为热心肠,花花肠子少,不记仇,不整人,但缺少婉转回旋,尤其是在机智上稍逊一筹。

深藏不露的人显得深沉许多,心里装得住事,喜怒不形于色,比较圆通,能屈能伸。这种人通常不动声色,让人防不胜防。为达目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装糊涂,让人觉得你无能,让人忽略你的存在,在必要时不动声色,先发制人,让人失败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这是兵家的计谋,也是处世的方略。但是,要让人“看不破”,说起来容易,要付诸实践却并非易事,因为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因此,如何收好自己的“尾巴”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处事不惊,必凌于事情之上;达观权变,当安守于糊涂之中。”一时让人看不破需要藏巧于拙,让人永远看不破,就应该时刻检点自己的破绽。

魏明帝曹睿死时,太子年幼,大将军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佐太子执政,曹爽是皇室宗族,自从掌握大权后,野心勃勃,要独揽大权。但司马懿是三朝元老,功劳高,有威望,而且谋略过人,在朝廷中有相当大的势力,因此,曹爽还不敢公开与司马懿斗。而司马懿也想夺权,他早把曹爽的举动看在眼里,但表面上仍然装糊涂,后来,干脆称病不上朝。

曹爽虽然一人独揽朝廷大权,可他对司马懿仍然不放心。司马懿虽然自称年老多病,不问朝政,可他老奸巨猾,处事谨慎,谁知他是真有病还是假有病?当初武帝曹操创业的时候,听说司马懿胸怀韬略,多次派人请他出来为官,可司马懿出身士族,自视高贵,瞧不起出身寒门的司马懿,不愿在曹操手下做官,就装病在家。后来见曹操的势力强大了,才出来跟随曹操,为曹操出力。这一次有病,谁知他是不是故伎重演呢?因此,曹爽对司马懿不敢掉以轻心,他经常派人打听司马懿的情况,可就是摸不到实情。

李胜讨好曹爽,得到曹爽的信任,曹爽就把李胜召到京城,任命他为荆州刺史。李胜临去上任时,曹爽安排李胜以探望为名,到司马懿府中去探听虚实。

李胜在客厅坐了很久,才见司马懿衣冠不整,不断地喘息着,由两个侍女一左一右地架着,从内室慢慢走出。

李胜连忙站起身来,向司马懿行礼问安。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对李胜说:“李大人免礼罢,家父身体难支,还要更衣。”

旁边走过一个侍女,用盘子端着一套衣袍来到司马懿面前,请司马懿更衣。司马懿颤颤抖抖地伸手去拿衣服,刚拿起衣服,他的手无力地往下一垂,衣服掉在了地上。侍女赶忙拾起衣服,帮司马懿穿上,两个侍女搀扶着,小心地让司马懿躺着坐在躺椅里。

司马懿喘息了一会儿,慢慢地抬起右手,用手指指自己的嘴,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喝——粥——”

一个侍女连忙出去,端着一碗粥来到司马懿面前,司马懿抖着手去接,可他的手抖动得太厉害,最终还是拿不住碗。侍女只好端碗送到司马懿的唇边,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把粥送进司马懿口中。司马懿的嘴慢慢地蠕动着,粥不断地从嘴角流出来,流到下巴的胡须上,又顺着胡须滴落在他的衣襟上。

喝着喝着,司马懿突然咳嗽起来,嘴里的粥喷了出来。不仅喷到他自己身上,还喷了喂粥的侍女一身。侍女放下手中的碗,拿过毛巾给司马懿擦身上的粥。司马懿叹了一口气,闭上眼睛。

李胜看见司马懿这副样子,就走上前去,对司马懿说:“太傅,大家都说您的中风病复发了,没想到您的身体竟这样糟,我们真替您担心!”

司马懿慢慢地睁开眼睛,气喘吁吁地说:“我老了,又患病在身,活不多久了。我不放心的是我的两个儿子,你今天来,我很高兴。我以后就把两个儿子托付给你了。”说着说着,眼中流下泪来。

李胜连忙解释说:“太傅不必伤心,我们都盼着您早日康复呢。我马上要到荆州赴任,今天特意来拜望您,向您辞行的。”

司马懿故意装糊涂,说:“什么?你要去并州上任,并州靠近胡人,你去了要很好地加强戒备,防止胡人入侵。”

李胜见司马懿年老耳聋,连话都听不清了,就重复说:“太傅,我不是去并州,是去荆州。”

司马懿听了,故意对李胜说:“你刚去过并州?”司马昭凑上前去,大声对司马懿说:“父亲,李大人不是去并州,而是去荆州。”

“哦,是去荆州,那更好了。唉,我人老了,耳聋眼花,不中用了!”司马懿对李胜说。

李胜认为司马懿确实老病无用了,就站起身来,对司马懿告辞说:“太傅多保重,您的身体会好起来的,以后有机会进京,我会再来拜望您的。”说完就离开了太傅府。

李胜刚出府门,司马懿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手捋胡须,看着司马昭,父子两人相视而笑。

李胜出了太傅府,直奔曹爽的府中,见到曹爽,高兴地说:“司马懿人虽活着,却只有一息尚存,已经老病衰竭,离死不远了,不值得您忧虑了。”

曹爽听了,心中大喜,当即把李胜留在府中,饮酒庆祝。从此以后,曹爽根本就不把司马懿放在心上了,更加独断专行。

春天到了,按照惯例,曹魏皇帝宗族要去祭扫高平陵。曹芳起驾,曹爽,曹羲等兄弟全部随驾同行,一行人耀武扬威,浩浩荡荡开出了洛阳城。

等曹爽他们出城不久,司马懿就精神抖擞地带领着司马昭、司马师披挂上马,率领着精锐士兵占领了洛阳各城门与皇宫,把洛阳城四门紧闭,不准人随便出人。然后假传皇太后的诏令,废曹爽为平民,并派人把诏令送到皇帝曹芳那里。

司马懿握有重兵,曹爽又设防备,所以只能坐以待毙。司马懿下令把曹爽兄弟及其亲信桓范、何晏等人抓起来砍了头,并灭掉了三族。类似的例子还有燕王朱棣夺位之前的装疯的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这个21岁的年轻皇帝接到手的,是一根利刺攒集的权杖,这些利刺不是别人,而是他的二十几个辈尊位高的皇叔,一个个都被封为藩王,割地而据,坐拥强权,要想保住自己的帝位,必须削夺这些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