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智慧全集
16503000000010

第10章 作战篇(3)

与经济界的赞助者打交道是尤伯罗斯的拿手好戏。尤伯罗斯亲自谈判一宗宗赞助合同,运用他的推销才能,挑起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一开始,尤伯罗斯首先对赞助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听起来苛刻的要求非但没有吓走赞助者,反而对赞助者具有了更大的诱惑性,结果是赞助者纷纷前来,一时间赞助成了一大热门。其中索斯兰公司最急于加入赞助者的队伍,甚至还没搞清它要赞助的一座室内赛车场是什么模式,便答应了组委会提出的条件,最后,尤伯罗斯以5个赞助者选1个的比例选定了30家赞助厂商。这些赞助单位都欣然应允将使洛杉矶奥运会拥有最先进的体育设施。

数额最大的一笔交易是尤伯罗斯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做成的。尤伯罗斯实行了美国三大电视网争夺独家播映权的办法,使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出资2.25亿美元夺得播映权。

尤伯罗斯还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广播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广播电台免费转播体育比赛的惯例被打破了。

1984年奥运会是奥运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这不但表现在财政上有所盈余,更表现于这届奥运会是奥林匹克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尤伯罗斯以经营企业的手法筹办奥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后的历届奥运会也深深地打上了尤伯罗斯的印记。

“就地取材,以战养战”是古代用兵常采取的一种策略。洛杉矶奥运会之前的所有奥运会都是赔钱的,然而尤伯罗斯却看到了它的无限商机,他利用了以会养会的方式,拉赞助,卖播映权,不但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而由此也大赚一把。所以自1984年以来,奥运会的主办权亦成为各个国家争夺的焦点。

4.善于激励士气

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领导者或统治者无不善于运用激励士气的手段,来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斗志,为实现特定的领导目标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原文: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译文:

所以,要使部队和士卒勇猛地冲锋陷阵杀敌立功,就要对部队进行政治动员,鼓起部队高涨的士气,激起士卒对敌人的愤怒仇恨之心理;要使士卒奋勇争先抢夺敌人的军需物资,就要使用物质奖励的方法。

解读:

孙武反复倡导说,在夺取了敌人资财后,就要分出一部分奖励部下,是为“掠乡分众”,在攻取土地后,就要分与有功者,是为“廓地分利”。(《军争篇》)“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这样可以达到激励士气的良好效果。激励士气的方法有智愚高下之分,只有掌握好其分寸尺度,灵活发挥,机智应用,可以让你在需要兵士拿出他们最大的力量,拼死效力时,派上绝妙的用场。

大将韩信在鼓舞部队士气方面很有一套。他的一些言论和做法,显示了相当高的鼓动艺术。按照中国兵法所说,背靠江河设立阵形是万万使不得的,“背水阵”历来是兵家大忌。然而,韩信却在楚汉相战中,巧设“背水阵”,打败了敌军。

公元前204年,韩信平定了魏国之后,黄河以北还有赵、代两个诸侯国。韩信又向刘邦提出一个消灭这两个诸侯国、夺取齐地、迂回包抄项羽的作战计划。

刘邦采纳了韩信的这一意见,拨给他3万精兵,并派张耳去协助他。

韩信在击破代国后,这时项羽正在猛攻荥阳。荥阳告急,刘邦只好把韩信的部分精兵都调到那里去,以加强荥阳的防守,而给韩信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刚征集来的新兵,人数也只有几万,但韩信并没有放弃攻打赵国的计划。

这一年的秋天,正是秋高气爽的大好季节,韩信领兵抵达太行山,进逼赵国。

赵国实有十多万军队,但号称20万。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听说韩信率领汉军来了,便把军队部署在赵国西面的一个隘口——井陉口。

井陉口是太行山八个隘口之一。它的西面,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赵国的谋士李左车建议陈余说:“韩信攻灭代国,乘胜而来,锐气正盛,我们应该避开他的锋芒。”

接着,他向陈余献计说:“汉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们是从远道而来,粮草得从千里以外运来。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无法并行通过。我带3万人马,抄近路夺取他们的粮草,并且堵住汉军的退路。您则率大军,深沟高垒,坚守不战。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这样不出十天,我们就会取胜韩信。”

李左车的这个计谋着实厉害。谁料想陈余是个书呆子,他骄傲自大,却又书生气十足。听了李左车的话,他不以为然地笑了几声,说:“讲道义的军队不使用诈谋奇计。何况兵法上不是早就说过‘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就围歼它;兵力比敌人多一倍,就可以交战’吗?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几万,其实不过几千人。他们从千里之外来攻打我们,已经极度疲劳了。像这样弱小的军队我们都避开不打,以后遇到强大的敌人那又该怎么办?再说,各路诸侯也会讥笑我们胆小,就会轻举妄动来进攻我们。”

陈余断然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韩信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马上率领军队,开到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驻扎下来。

半夜里,韩信开始布置作战任务。他挑选了2000名手脚灵活的骑兵,每人带着一面汉军的红旗,趁天黑,悄悄地从山间小路绕到赵军大营侧后方隐蔽了起来。韩信对他们说:“你们埋伏在那里先不要动。等到我军后退,赵军离开军营追击我们时,你们就立即跑进赵军军营,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换上我们汉军的红旗。”

2000名骑兵秘密出发后不久,韩信又派出1万人马,开到了井陉口附近绵蔓河的东岸。

绵蔓河水深流急,汉军士兵们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一肚子疑惑。正在疑惑之时,韩信命令他们背靠河岸,摆成了一个“背水阵”,这使汉军将士们更加疑惑起来。

当赵军的将士们知道韩信在绵蔓河背水列阵,都讥笑起韩信来:

“都说韩信深通兵法,用兵如神。原来他就是这种水平啊!

“连起码的用兵常识都不懂。他把军队驻在河边,我们一进攻,看他们往哪里退?”

“退到河里喝水去吧!哈,哈,哈……”

“韩信真是个大傻瓜!”

赵军军营里高兴万分。汉军将士也难免议论起来:平日号称足智多谋的韩大将,这次怎么想出这么个阵形,是不是一时糊涂了?

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天渐渐地亮了,不平常的一天开始了。

汉军主力在韩信的亲自统帅下,打着大将旗号,排列着队伍,朝井陉口开过来了。

陈余见此,兴奋地叫了起来:“来得太好了,我就是怕汉军主力不出来。今天一定叫韩信这小子有来无回!”

陈余一声令下,10万赵军将士在一片“活捉韩信、张耳”的叫喊声中,漫山遍野地朝汉军冲杀过来。

一阵厮杀。赵军人多势众,汉军看起来有点支持不住了。他们丢下旗鼓,在韩信、张耳的带领下,朝着绵蔓河方向退却。

赵军一见汉军撤退,紧迫不放,——正在这时,韩信带领主力部队退到绵蔓河边,跟原来背水列阵的1万汉军会合起来,回过头来,跟赵军重新展开了激战。

激战中,只听见韩信向汉军将士们高喊道:“我们后面就是急流滚滚的绵蔓河,没有任何退路。、如果不奋力拼杀,顶住敌人,大家就会被赶下水中淹死。弟兄们,让我们跟赵军拼个你死我活吧,随着喊声,汉军的战鼓擂得震天响。只有拼死杀敌,才是惟一一条活路。汉军士兵们个个奋力杀敌,把十多万赵军死死地拖在了绵蔓河边。

战至半夜,原来埋伏在赵军军营附近的2000名汉军骑兵,一看到赵军倾巢而出,立即乘虚冲进了赵军军营。他们拔掉了赵军的全部旗帜,换上了带来的汉军旗帜。赵军军营一下子变成了汉军军营。

赵军将领陈余得知后,吃惊不小,但已经晚了。韩信乘机向赵军进行了反攻,杀得赵军落花流水,陈余当场被杀死,赵王也成了汉军的俘虏。

兵法上常说,”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就是说,在”前有追兵,后无退路“的危险境地,将士们才会完全激发斗志,将士一心,从而获得反击的机会。从用人的角度来看,这事实上就是一种激励的艺术,行军打仗,重要的在于军队的士气,所以善打仗的将军一定懂得鼓舞士气、战胜敌人的奥妙,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一个明白作战心理,能够身先士卒鼓舞士气的统帅。

当初刘秀在打天下时,经历了重重困难。在昆阳之战中,义军被王莽大军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刘秀突围搬来救兵后,众将仍旧顾虑重重,有的缺乏打败敌人的信心,有的甚至怕因打仗而损失掉自己的财物。

刘秀意识到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士气高昂才能取胜的道理,他劝说众将:“敌人虽然人数众多,但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树立信心,则必胜无疑,等我们取胜之后,只怕性命都不保,还谈什么财物呢?”一番话稳住了军心,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成刘秀的意见,决定与敌人决一死战。

刘秀为了继续鼓励士兵的斗志,自己作出无所畏惧的样子,主动要求率领先锋队,迎战王莽军队。两军对垒时,刘秀冲人敌阵,身先士卒,一气杀死敌人数十名。将士们见此情景,抖擞精神,向敌阵猛杀过去,把敌人杀得落花流水,取得了杀敌近千人的首战胜利。

刘秀在鼓舞士气的同时,还假造情报,说义军已经攻占了宛城,即将派援军前来解昆阳之围。又派人把这个假情报散播到敌人阵营里去,制造假象,进一步打击敌人的士气。在刘秀的精心谋划下,义军取得昆阳大捷,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如果缺乏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心,是无法与强敌作战的。刘秀作为一军将领,深知士气的重要。所以,他因势利导,巧妙地说服了众降兵。但军队的士气光靠主帅的口头鼓励是不行的,还要主帅在斗争中作出好样子。《黄石公三略》中有言:“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刘秀在作战中身先士卒的行动起了极大的鼓舞士气的作用。另外,刘秀还懂得一边鼓舞自己军队的士气,一边打击敌军的士气,使作战更顺利地进行。昆阳大捷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取胜的原因很多,但刘秀能够巧妙地提高将士们的士气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鼓励士气作为一种领导艺术,不仅适用于前线作战,而且也适用于安定环境的工作。在安定环境中鼓舞士气,也要领导者身先士卒,无所畏惧地挑起重担,才能带动部下一同上阵,完成任务。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功不一定要去硬拼,巧借他人之力,行自己之意,只要“借”

的恰当,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就伟业。

原文: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译文:

在车战中,对俘获的兵车要妥善保养,优待和供养被俘的敌军士卒,使之为我所用。这就是所说在战胜敌人的同时,更加壮大我军的实力。

解读:

孙子提出的“胜敌而益强”的对敌原则,就是所谓越是战胜敌人也就更加壮大自己,也就是揭子在《兵经》里所说的“借”字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