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与全国各地商人打交道:全国各地商人性格与习惯解析
16502600000055

第55章 如何与湖北商人打交道(2)

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大商人赫老爷是武汉人,一次他过六十大寿,所属文官武将和商界同仁前往送礼贺寿。曹雪芹也送来两坛“酒”,并且亲笔写了一幅贺幛。赫老爷为了炫耀自己与曹雪芹的交情,命人立即将曹雪芹送来的酒启封,每人斟上一盅。众人每人喝一口,觉得没有一点味道,但又连声赞道:“真佳酿也!”曹雪芹却大笑说:“非佳酿也,请看贺幛便知。”

众人定睛一看贺幛,上面却是“朋友之交淡如水”。满堂宾客顿时感到赫老爷不好下台,赫老爷也脸色阴沉。可是片刻之后他却哈哈大笑:“高!妙哉!”并自我解嘲地说道:“圣人有言,水淡而清浓,更显友谊之厚也。”众人点头称是。就这样,两坛清水被喝个精光。

湖北人讲人情面子,真是恰到好处。尽管岁月流逝,但好面子之风仍在湖北人身上。湖北商界流传一句俗话说:“翻墙躲债,借债赶人情。”

湖北商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留面子”、“名誉比生命更重要”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因而一般来说,在做生意时,比较注意双方的面子。

在经商中,如湖北商人被对方坏了面子,明知这件生意有利可图,但面子受到损害,宁可生意受损,也不会与对方做成这笔生意。

湖北商人死要面子。在与他们做生意时,不能失了他们的面子。因为一旦他们失了面子,就不会与你做生意了。而在商场上若给其一点面子,他们则可能会为生意大开方便之门。换句话说,对湖北商人来说,有时价钱和交易的条件,并不是谈成生意的最重要的条件,而顾及对方面子,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因此,在商场上与河北人打交道或交易时,要注意顾及他们的面子,若撕破脸皮的话,他们会破罐子破摔,欠账不还,有货不发,让你没辙。若双方能互相顾及面子,生意做起来才能达到默契一致。

4.天性胆小,怕担风险

湖北人天生胆小。他们的胆小是源于他们的聪明。在生意场上,湖北人往往顾及太多,前怕狼后怕虎,所以,他们要么畏缩不动,等形势明朗再像鹰一样飞出去,要么走在同行中间,走中间道路。与湖北商人同行,湖北人绝不走在前面,这不是因为他们出于礼貌,而是怕走在前面担风险、有责任。

体现在生意场上,湖北商人经常的表现是“不当头”。“不当头”对湖北商人来讲或许是一种计策,但是胆小是他们的天性。

历史上的湖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可是近些年来湖北省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后退了。改革开放以后,湖北不再受宠了,东南沿海的特区设立,使得一江春水向“南”流。

当广东开始“斩而不奏”、“斩而后奏”的时候,湖北人仍然陶醉在陈年老窖中,自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现实太严酷了,当广东的大款揣着几把钞票到汉口大嚷要喝早茶的时候,不服输的湖北人也只好谦恭地从头张罗,像得传染病一样萎了。

可以这么说,湖北人是两千多年楚文化熏陶出来的,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动静相生,博大精深。但是,湖北人敢动,但不敢做出头鸟,凡是不当头,在暗中较劲。进入21世纪,湖北更是落后于全国许多省份。湖北人的商业头脑干什么去了?其实,这一切都是由于湖北商人的胆小。

湖北商人是因为胆子太小才落后的,而胆小源于湖北人的聪明。俗话说,人知道的越多,胆子就越小,但是在生意场上,湖北商人往往顾忌太多。

由于湖北人的胆小,他们打交道时,不要叫他们去当领头人;不要让他们去冒险,做风险投资;在合伙生意中,要防备他们逃避责任。

5.热衷于封建迷信

湖北人很唯心,敬神尚鬼,热衷于封建迷信,这大概是历史、现实及生活压力共同作用于湖北商人的结果。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我国古代文化多与封建迷信紧密相联,敬神尚鬼在湖北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虽然今天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历史的传统还没有在湖北商人头脑中完全消失,现代的观念也许能改变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但对他们的信仰却没有多大的触动。在湖北,无论是贫困地区还是富裕地区,迷信活动如瘟疫一样,四处蔓延,尤其在仙桃等地尤为盛行。同时,这种风气也影响着湖北商人。

商业上的成功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时又存在着机遇与偶然性,甚至有很多人力所不能改变的东西。当商人们大发横财或者大亏本时,他们往往把这种神秘的力量归于祖先和其他的神灵了。这一点在湖北商人身上表现得尤为严重。湖北位于中部,经济落后,相对贫乏的精神世界需要一个显示的支柱来支撑。这也为迷信思想提供了土壤。

在湖北,无论是贫困地区还是富裕地区,迷信活动如瘟疫一样四处蔓延,尤其在仙桃、荆州等地,这种风气更盛。这种风气同样也影响着湖北商人。

湖北商人很迷信,他们喜欢数字“6”和“8”,“6”为顺,“8”为发,他们开张要挑吉日,卖货要卖6和8。有个武汉人说,在湖北买东西你可以早去或晚去,跟老板讲价时最好带“8”的价,那么他们为了开门大吉,或收市的吉利,常会讨了这个大吉,而让你占些便宜。

针对湖北商人的这一特点,在与他们打交道时,应注意迎合他们“择吉避凶”的迷信心态,不讲晦气话,多用“8”、“6”之类的词;选一些“良辰吉时”去与他们洽谈生意,做生意;做生意时,如果显示一下自己在这方面有所“研究”,可以有意地与他们接近。

6.崇尚名牌

在湖北,有一句流行的话,叫做“有钱买大名牌,无钱买小名牌”。由此可见,热衷名牌已经成为湖北人的一种消费习惯。

你到湖北人家里做客,总能看到几件名牌产品。即使是经济条件差一些的人家,也能看到一些小型的名牌家电。

湖北人往往不会因为购买名牌而感到劳累,有时花上几天功夫买上一件名牌商品,心里还也是很高兴的。

曾经有一位先生,从电视看到武汉商场有海尔洗电视新款上市的消息后,先是赶到武汉商场,看到销售现场人头攒动,便折回中南商业大楼,结果中南商业大楼已经卖完,于是他又风风火火地赶回武汉商场,终于在临下班前如愿以偿。

对于本地的名牌产品,湖北人是不会去买的,尽管他们很热衷于名牌。对于湖北人来说,外来的产品就是买得心里舒服。

湖北的工业向来有着良好的基础,但如此热衷于名牌的湖北人却很少创下自己的名牌。据报载,潜江市的幸福服装公司生产的一系列名牌服装就是在省外打开市场的。

湖北省浠水县外贸制衣公司生产的西裤在该县一直没有打开销路,该厂的推锁员想出商招,把产品在武汉市场批发销售,结果一炮打响,而该县的服装商居然又从武汉市场进回由浠水外贸制衣公司的产品。

湖北人崇尚名牌,很大程度上是单冲着名气而去的,这与江浙人的名牌心理完全不同。浙江人会认真正的名牌,也会创下“好东西”这类属于自己的名牌。对于热衷于名牌的湖北人来说,在与他们打交道时,应注重用名牌去打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