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与全国各地商人打交道:全国各地商人性格与习惯解析
16502600000043

第43章 如何与浙江商人打交道(4)

(4)稳健经营,不做投机生意

宁波人敢冒敢闯,但聪明的宁波商人并不作无谓的冒险,他们是勇者,也是智者,他们在事业有了一定根基后,多采取稳妥的经营作风,先谋后断,步步为营。

宁波商人奉行的经商法则是稳健经营。他们宁可少赚钱,也不会去冒险,他们从来不做投机性生意,每笔业务都力求稳妥可靠。经营中不可预测的风险除外,凡是可以预测到的,甚至仅是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他们都一律坚决避免。

因此,与宁波商人打交道时,不要引诱他们去做投机的事情,力求给他们稳妥可靠的印象;当进行风险投资时,与他们合作,他们的稳健作风可以减少风险性。

7.温州商人性格特征

(1)做生意,先从小处着手

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在温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否赚钱才是最主要的。他们聪明的头脑和善而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正因为如此,温州人才四处闯荡,占据了外地人不屑一顾的那些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温州人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当老板,且敢冒当老板的风险。他们不论干什么,生活中总充满乐趣,而且敢于生活,善于生活,洒脱,顽强,从不失望。

无论是温州哪个地方的商人,他们捕捉商机的能力都很强。他们凭借其敏感的商业意识,及时预测市场的变化,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调整经营业务和经营方针,在激烈的商战中披荆斩棘,立于不败之地。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角角落落都活跃着一群群浪迹天涯、不辞劳苦、精明肯干的温州人。

温州人个个是老板,他们敢于冒别人的风险,敢于从事别人不耻从事的‘‘低下’’的职业,他们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洒脱。他们不辞辛苦,精明能干,从一个个不起眼的小行业起家,渐渐成为商界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最初,他们十分不起眼,人们只是从修鞋、小发廊、小商贩中认识他们的。温州人除了江南人那般瘦小那般灵秀外,就是默默地干活,做生意,他们与其他地方的民工、小商贩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慢慢地,温州发廊、温州服装店、温州电子城、温州产品越来越多,各种温州产品包装、标牌、证书、徽章也越来越多。一时间,温州货充斥全国。渐渐地,人们对温州人由漠视不屑,到兴趣十足,到惊奇钦羡,到仔细探究:温州人咋的啦?这么多,这么会赚钱。

温州人做生意,注重从小处着手。温州人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温州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鹜远,从不好大喜功。温州人赚钱,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不像有些地方的人,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只好两手空空,而一味抱怨天不助我。

纽扣、标签、标牌、商标、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外地人看不上、懒得做的“小玩意儿”,温州人都做,他们不怕赚钱少,就怕赚不来,温州的小商品遍布全国。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路,他们办起企业来,也不像北京人、广东人追求大气派、大产品,同样是从小处着手,填补全国小商品市场的空白点。这里尤以乐清县柳市的五金电器、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苍南县金乡的小商品最为著名,最为典型。

但是,温州人是有眼光的,当他们积蓄了资本后,就会把产品由小做大,最后从纽扣到服装、鞋子,从电子元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常用的小物品到高科技产业,并且涉入房地产、金融业,于是温州人越做越大,越做越牛。

他们赚前的方式极为灵活,他们决不会将自己吊在一个行业里,听任市场的裁决。

(2)善于推销

温州人最善于推销。温州人“脸皮厚”。他们不怕碰壁,也不怕别人不给好脸色看,只要赚钱的事,不管自己以前熟悉不熟悉,什么看好就推销什么。他们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把他们的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温州来。

温州人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不死守自己的摊子。如果自己的不赚钱,不管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自己对他多么有感情,他也会马上放弃他。

曾几何时,温州的农民购销员在14万人以上,像蝗虫一样满天飞,人称十万大军闯南北。柳市五金低压电器专业市场,有4000多名购销员常年在全国活动。被誉为东方最大纽扣市场的桥兴纽扣市场,有近万名农民购销员串成了一个全国性销售网,全乡徽章、标牌、塑片市场,有7000多人在外推销产品。宜山区再生腈纶市场,有5000多人跋山涉水,挑着一袋袋衣服走村串巷……温州的农民购销队伍由各种职业的劳动者转化而来。此前他们可能是耕地的农民、乡镇企业职工,还有村干部、复员军人、民办教师等,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是从弹棉花、从事手工业、做小生意等行业中转化而来。这些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市通衢、穷乡僻壤,在全国人面前勾勒着温州人的形象。他们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受到了锻炼;同时,长期的外出活动实践,培养了他们交往的才干,积累了经商经验,熟悉各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及市场需求状况,建立了不少稳定关系的渠道,为购销活动的成功上打下了基矗这是一支勤快、精干、灵活的特种部队,为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温州,能跑供销的人被称为“天兵天将”。

温州人很有钱。但他不靠国家的一分钱投资,已形成了制鞋、服装、灯具、低压电器、家具等六大家具产业。整个温州有如一部巨大的高速的造钱机器。

(3)商业头脑特别灵光

犹太人以善于经商而举世闻名,而温州人也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在经商方面,两者的确有很多共同点,他们追求财富,无不勤俭节约、敢于冒险、自立自强、精明能干。温州人的商业头脑特别灵光。在温州人眼里,到处都是钱,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发现与赚龋温州人很善于从旁人漫不经心的事儿中挖掘出赚钱的契机。

最早贩销纽扣的购销员是叶尧林、叶尧青兄弟俩。起初,他俩从黄岩县路桥纽扣工厂买来一批纽扣,在桥头镇试卖,不到一天时间,价值400元的纽扣就销售一空,这个消息一传出,大家都跟着做起纽扣生意。结果,纽扣在桥头小商品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到了1981年下半年,纽扣摊位达100多个,成了桥头市场的主角。1983年2月,纽扣市场正式开放,很快以奇迹般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为闻名全国的纽扣交易中心,被香港《文汇报》誉为“东方第一纽扣市潮。

(4)外出经营

浙江商人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他们不会固守一个经营领域而不动,经常已远见卓识的眼光去开拓新的经营领域。温州地处东海之滨,三面环山,东临大海,自古温州人便以外出经商为荣,而且他们外出,绝无漂泊的感觉。他们背井离乡走南闯北,绝不是迫于生计或为挣钱娶妻生子,他们不甘心,在狭小的家乡碌碌无为,没钱的想到外面去赚钱,有点钱的想到外面多赚点。相反,若是哪个小伙子长年厮守家庭,便会被视为窝囊没出息。这一点与宁波人非常相同。

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里,温州商人更是遍布中国以至世界,而且越来越由行商推销变为坐商,由游击方式转向坐镇赚钱,形成了“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有温州人的地方就能开拓市潮。

北京是温州商人在北方的大本营。北京城里有遐迩闻名的“温州村”,他们散布在大钟寺、五道口、沙窝和大郊亭,呈星状围着整个北京城。今天有许多大腕级的温州商人在北京城,例如蜚声海外的“101”毛发再生精发明者、人称“红色大亨”的亿万富翁赵章光,饮誉海外的“中国阿信”徐小英女老板,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出来的纽扣老板群,还有来自乐清柳市的电器电子大王,来自苍南金乡中国最大商标城的商标大王,也有一批年轻的在京城商海里搏击长空的一代儒商。

浙江人不仅仅是到那些发达的的城市去,他们甚至连被誉为“世界屋脊’’的西藏,也要去闯一闯,找找商机。据统计,进藏行商者近一半是温州人。拉萨还有一条以裁缝铺为主的“温州街”。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久居江南的温州人生活于此,可见他们执着的创业精神和坚强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