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的气场
16502200000033

第33章 依靠贵人,气场是营造出来的(3)

赵立平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刚开业时,连一台复印机都买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涌进美国时,他接了许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唤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领人,还不时地在黑白两道间周旋。他常开着一辆掉了漆的本田车,在小镇间奔波,兢兢业业地做着职业律师。天长日久,他终于有了些成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念之差,他的资产投资股票几乎亏尽,更不巧的是,岁末年初,移民法又再次修改,移民名额减少,他的事务所顿时门庭冷落,他想不到从辉煌到倒闭几乎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

这时,赵立平收到一封信,是一家公司总裁写的:愿将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他,并聘他为公司和其他两家分公司的终身法人代表。他不敢相信天上真的掉下馅饼,就找上门。总裁是个40开外的波兰裔中年人。

“还记得我吗?”总裁问。赵立平摇摇头。总裁微微一笑,从硕大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5美元汇票,上面夹着的名片印有赵立平律师事务所的地址、电话。赵立平实在想不起有这一桩事情。

“10年前,在移民局……”总裁开口了:“我在排队办工卡,排到我时,移民局已经快关门了。当时,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请费用涨了5美元,移民局不收个人支票,我又没有多余的现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会另雇他人了。这时,是你从身后递了5美元过来,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钱还给你,你就给了我这张名片。”

“后来呢?”赵立平渐渐地回忆起来了。

“后来我在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发明了两项专利。我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一天就想把这张汇票寄出,但是一直没有。我单枪匹马来到美国闯天下,经历了许多冷遇和磨难。这5美元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所以,我不能随随便便就寄出这张汇票……”

试想一下,如果赵立平未用5美元助人,他怎么可能会受到总裁那么大的恩惠呢?尽管他起初不是有意的,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无意间的滴水之恩,带来的是受助者日后的涌泉相报。

著名记者吴小莉之所以成名的原因,与她善于走在领袖身边有直接的关系。

或许,很多人都记得,98年3月19日,在“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朱熔基总理首开先河地点到了吴小莉的名字:“你们照顾一下凤凰卫视台的吴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欢她的广播。”“两会”期间的轶事,使吴小莉顿时成为传媒界引人注目的明星,也是她的提问,使朱总理留下了激昂的宣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随着吴小莉知名度的提高,吴小莉主持的节目(小莉看时事)也成为凤凰卫视台的名牌节目。内地的传媒朋友对小莉说:“在中国电视圈里,只有文艺类主持人容易成名,很少新闻类主持人成为明星,你算是特例。”中央电视台的一位朋友也笑说:“小莉,你不知道你对中国内地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冲击有多大,许多人加快了语速,剪短了头发。”

1998年年底,吴小莉和其他传媒界朋一起采访领袖双边会。在吉隆坡她又一次成为传媒的宠儿,因为江****主席也点了吴小莉的名。11月15日,当******步入会场,听说有香港媒体时,一眼就看见了她,笑说:“吴小莉,吴小莉,现在成了有名人物了。”吴小莉激动地说:“谢谢主席!”

巧借他人的力量和威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种韬略。

几乎所有的年轻人,均渴望能和才华横溢的人物成为知交。总认为假使自己也小有才气,那更是如鱼得水。

因为与那些不平凡的人接触,可以学习到许多有利于成功的东西。观察他们,学习他们,虚心地向他们请教。逐渐地,你会感觉到生命里注入一种新东西。你会逐渐地与他们一样看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

可见“贵人”也该多多益善。在商务交际中不可没有,在其他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能没有,贵人如同人际关系中的“盐”,缺之一切都会淡然无味。一个不花钱照样办事的人应该懂得把人情生意做到恰到好处。

气场的秘密: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迅速发展,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的。因此,必须借用别人的力量,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就和创造灿烂的人生。

6.进取心是获得贵人帮助的前提

贵人帮助他人会考虑帮助有没有结果,而帮助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犹如堤内漏水堤外补,不仅无济于事,反而白费了自己的精力财力。所以进取是赢得贵人相助的基本条件。

于品海三十出头,就曾跻身亿万富豪之列。他出身贫寒,靠白手起家成为商界新贵。白手起家往往要有机会,才能一跃而起,那么是谁给了于品海这个机会呢?这个人就是《明报》创始人金庸先生。是金庸确定于品海为《明报》未来掌门人,才成就了于品海的大事业。

《明报》是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与其中学同学沈宝新于1959年创办的。当时金庸出资8万港元,沈宝新出资2万港元。时至今日,《明报》已是市值约10亿港元、盈利约1亿港元的大型报业集团。除《明报》外,该集团还有娱乐性的《明报周刊》、学术性的《明报月刊》。

1989年5月20日,在《明报》创刊30周年茶会上,金庸突然宣布辞去社长一职,只留任《明报》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并表示要彻底淡出江湖。

此消息一传出,立即,引来10多个财团上门洽谈收购金庸所持股份一事。先后有收购专家梁伯韬与出版奇人郑经翰合组的收购拍档;有英国报业大亨麦士维;有香港财阀李嘉诚;有香港首席洋行怡和;还有澳籍传媒大王、《南华早报》大股东梅铎以及日本德间书局老板和他的顾问于品海。

于品海何许人?他乃一介寒士,1959年出生于香港一山东籍的海员家庭,靠勤工俭学才中学毕业。1977年,于品海前往加拿大沙省大学政治系求学,学成后回港,不久进入金庸旧属黄扬烈创办的《财经日报》做国际电讯和翻译,月薪为2000港元。由于薪金太少,他于一年后离职到富丽华酒店做职员。

1985年,于品海以20万港元为资本,说服朋友韦家祥、麦永强等人投资80万港元,创办智才顾问管理公司。同年8月,于品海做成智才的第一单业务,与日商合作,发展并管理桂林的漓苑酒店。智才只出资100万港元,就获得这家拥有200多个房间的酒店管理权,到后来直接成为它的控股公司。倾其所有做成的这单业务,智才获益不菲。

后来的几单生意,智才都是为日本财团来华投资提供服务。两年后,智才上市,市值已达6亿港元。短期内能达到这样的业绩,充分显示出于品海的经营才能。智才后来于1991年收购了南海纺织,实现第一次大飞跃。智才在这次交易中,不但没有付出,还套现9.75亿港元。

于品海对事业十分执著,虽未能协助日本出版商谈妥《明报》收购事宜,但他却在这个过程中给“金大侠”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据某周刊称,于品海花了多年时间,与金庸联络感情。他经常陪金庸看戏,吃大闸蟹,不时大谈他的办报理念,令金庸十分开心。

1991年12月,于品海收购南海纺织不久,就与金庸进行商谈,他这次是代表自己要收购《明报》,而非为日本财团效力。于品海向外公布了他“技术性收购”,当时金庸持《明报》60%股权,沈宝新持15%,其余为公众散股。按协议于品海从金、沈二人手中购入50%股份,需要现金4.53亿港元,他掏空家当也没这么多。

怎么办?金庸惜才,帮他出主意。两人合组了“明智公司”,智才为第一股东,占60%股权;金庸注资1.8亿港元现款,换另40%股权。另外,于品海说服金庸购入智才所持的南海发展(前身为南海纺织)50%的股权,又出资1.6亿港元。两项相加,金庸共出资3.4亿港元,顶了于品海购入《明报》50%股份的大部分账项。他只需另付1.13亿港元给金庸,就可把五成《明报》股权的款项还清。

他们完成第一次“技术性收购”后,第二次协议时又商定,金庸尚持有的25%《明报》股权自1994年12月1日起,分5次全部让给于品海。

此后于品海出任《明报》集团副主席,到了1994年3月31日,《明报》集团宣布:自即日起查良镛(即金庸)与沈宝新退休,分别辞去董事局主席、副主席职务,由于品海担任董事局主席,金庸任名誉主席。这一年,于品海才35岁。

4月于品海正式上任,并当选为香港报业公会主席。《明报》股价飙升,由每股4元涨到10港元以上,于品海所控的《明报》及南海发展,市值达40亿港元,于品海个人账面财富也由5亿多港元逾至13亿港元。

金庸在与于品海交接董事局主席一职时,曾发表讲话,称:“过去大约10年中,我热衷于寻求一个聪明能干、热心新闻事业、诚恳努力的年轻人,可以将《明报》交托给他。如果不是我运气好,不会遇到于品海先生这样似乎‘度身订做’的,比我想象所要求更加精彩的人才。……他是在加拿大读政治经济系的,对传播事业至少热衷了10年,至于企业策划,那是天才。”

气场的秘密:

人不是生来就有进取心的,进取心是在后天培养而成的,拥有进取心就是具备了一种能力。

7.贵人相助——成功的秘诀

善借贵人办事,求得贵人相助,是许多人能办成大事的成功秘诀,也是攀向事业高峰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有了贵人,不仅能缩短成功的时间,还能加重你的筹码。如果你自知能力缺乏,毅力有限,那就更需要贵人相助。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许多人只是擦肩而过,只有一面之缘,就是这一面之缘,有的人却能很好地把握住,使萍水相逢之人成为自己一生之中的贵人。

翻开历史史册,古往今来的成功者,谁都不是一生下来就大名鼎鼎,一出山就风光耀眼,一呼百应的。他们大多数总是先隐蔽在某些大人物的后面,借他的面子来笼络各路豪杰,借他的声望来壮大自己的声势。

鞋商菲尔·耐克最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同NBA巨星乔丹签订了推销合约。作为NBA巨星,“飞人”迈克尔·乔丹的崇拜者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各地数以亿计,喜爱他的球迷往往以乔丹的穿戴来装扮自己。对于如此具有影响力的大明星,聪明的菲尔·耐克不会放过,他不惜重金聘请乔丹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随着乔丹为耐克鞋做的广告频频出现在电视上,随着乔丹驰骋在万人瞩目的篮球场上,耐克公司的销售量更是直线上升。乔丹的一声赞赏远远超过千百句苦口婆心的推销言辞。

耐克公司很会攀附,它利用众人对“飞人”的崇拜心理,将自己的产品与乔丹的名字并列,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也赢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耐克公司借着乔丹这棵大树,能让自己立于鞋业的不败之地,真可谓“慧眼识贵人”。

有了贵人相助,个人的事业也大放异彩。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当创业老板的,竟然100%都曾被不同等级、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贵人提携与扶助。

没有贵人相助比较难成气候,但若要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在于自己有没有真本事。如果你一无所长,却侥幸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保证后面一堆人等着看你的笑话。毕竟,千里马表现好坏,代表伯乐的识人之力。找到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大讽刺。

一家外商资企业,有1000多名员工,陈小姐是出口部经理后招聘来的,她的工作是负责一个成品仓库的进口货物统计。一个部门也有百十号人,一些人对她不是太配合,明明可以由装卸工验点的报告数字,陈小姐只是负责记录,他们却总是让陈小姐自己去点验填数,按道理她完全可以向上司反映,但是她只是笑笑,主动去核查验收。一次,出口部转来一批货品,要求马上装箱发往海外。依照惯例,这样的货品已有人核点过数量,统计员只需要照单记录就行,但是陈小姐仍然重新点验了一遍,发现数量好像不对。她告诉负责人,他们都不相信,觉得这么多年来还从来没有过差误,一定是陈小姐的错误,而且,本部门只是负责装箱发运,没有复核数量的责任,陈小姐完全多管闲事。陈小姐也不争,重新复点了两遍,仍然发现数量不对,坚决不同意登记出货。装卸员警告陈小姐,这批货可是发往公司最大的销售商,如果时间耽搁了,谁也承担不了责任,陈小姐坚决不签名,以沉默回应同事们嘲笑与指责。

第二天,出口部经理匆匆跑过来,焦急地问起那批货品,人们猜想出口部一定是为货物拖延不发着急了,纷纷等着看陈小姐的好戏。当出口部经理得知那批货物还没有发出时,焦虑的神色才轻松许多,连声说,这就好,这就好。原来,由于工作失误,这批货确实短了几个包件,订购这批货品的是公司最大的客户,要求也最为苛刻,如果按这个差错数量发过去,公司将承担巨额赔偿。经理听说是陈小姐不怕别人冷嘲热讽,坚信自己,顶住压力,以一个小角色的风度,避免了一场大灾难,连忙称赞陈小姐:“果然能干,当初的确没有看错你。”不久,陈小姐就被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