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的气场
16502200000025

第25章 能说会道,让你的气场慢慢凝聚(5)

9.插嘴懂方法,有缝就得钻

现实生活的各种场合中都存在与人交往、让人代为办事的情况。在与人交谈时,常常要谈论各种问题,插嘴也是套近乎的一种表现形式。好的插话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适当的插话则会使事情更糟。别人说话我不能插嘴,但如果全让别人说,听者也会不乐意,所以见话题就插,总比受人欺负做哑巴好。

在社交场合与人谈话,一味地沉默寡言、我行我素的态度显然是不明智的。在谈话时,注意观察对方的情绪,有必要的时候找准时机,巧妙插入对方的谈话,这样的谈话效果会更佳。

一个社交老手在交谈过程中应该如何插话,才能有助于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呢?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当对方在同你谈某事,有时会因为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显露出犹豫、为难的神情时,你可以伺机说几句安慰的话。

譬如:

“你能谈谈那件事吗?我十分想了解。”

“请你继续说。”

“我对此也是十分感兴趣的。”

此时你说的话是为了表明一个意思:我非常愿意听你的诉说,不管你说得怎样,说的是什么,我都喜欢听。用话语来消除对方的顾虑,坚定他说话的信心。

(2)当对方由于心烦、愤怒等原因,在叙述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时,你可用一两句话来疏导。

譬如:

“你一定感到很气愤不平。”

“你似乎觉得有些心烦。”

“你心里一定很难受吧?”

当你说完这些话后,对方可能会发泄一番,感情好坏都不足为奇。因为,这些话的目的就是把对方心中郁结的一股异常情感“诱导”出来,对方发泄一番后,会感到轻松、解脱,从而能够从容地完成对问题的叙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说这番话时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误区。

你不应对他人的话做出判断、评价,说一些诸如“你是对的”、“他不应该这样”之类的片面语。你的责任是顺应对方的情绪,为他疏通感情,而不应该“火上浇油”,使他的抑郁情绪进一步加强。

(3)当对方在叙述时,迫切地想让你理解他的谈话内容时,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来推测对方话中的含义。

譬如:

“你是说……”

“你的想法是……”

“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的综述,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对其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并能帮助你随时纠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种交谈中的插话技巧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对对方的谈话内容发表客观判断、评论,不对对方的情感做出是与否的表示,始终处于一种中性的态度。不过,有时在非语言传递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场,但在语言中切不可流露,这是一条重要界限。如果你试图超越这个界限,就有陷入沟通误区的危险,从而使一场谈话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说话除了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外,还要把握好时机,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时候可插话,什么时候不可插话,都不是随随便便的。

讲话要及时地“切入”话题,必须找到双方共同关心的内容。

小李家的电话老是出现杂音,他几次找当地邮局要求检修一下线路。

邮局局长立即把正在看杂志的小于找来,批评他的不是,并令其赶快随小李到他家去检修线路。

一路上,小于紧锁着眉头不吭一声,小李灵机一动,问道:“你刚才看的是什么杂志?”

“《体育世界》。”

“哎呀,这杂志我家订了好几年了,包你看个满意。”

于是一路上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谈得有滋有味,到小李家后,电话线很快检修完毕,后来两人还成了好朋友。

小李适时地找到了共同关心的话题,使本来紧张的气氛很快消除了。

洗衣机用久了,功能减退了,妻子想再买个新的,丈夫不同意。一天,丈夫对妻子说:“我昨天换的衣服洗完了没有,我明天有重要会议,必须穿。”

妻子打开洗衣机,一看:“还转着呢?第一道程序都没完。”

“这个破洗衣机!”丈夫道。

“还是再买个新的吧,”妻子乘机赶紧插话道。

“买一个吧。”丈夫欣然同意了。

一到商店,看中一台洗衣机,一问要几千元。

“太贵了,以后再买吧!”丈夫说。

“衣服那么多,又老换,急着穿怎么办?”妻子说。

这时售货小姐插一句:“这台洗衣机虽贵点,但质量好,容积大,功率大,洗得又干净又快。”

“行,那就买一台吧。”丈夫终于同意了。

聪明的妻子,精明的售货员,能够敏捷地捕捉住插话的时机,达到了目的。

在插话提意见或表示反对时,一定要先看准对方的心境,对方如果正兴奋不已地陈述自己观点时,你不要去打断他,插入自己的不同意见;如果对方正针对你发泄心中的不平之气时,你要暂时忍耐一下,不要插话顶嘴。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说话看脸色。”脸色是心情好坏的晴雨表,人心境好时,万事皆乐;心境不佳时,举事皆忧。插话或提反对意见时务必考虑这一点,等对方平静下来,心平气和、心情舒畅的时候去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自己的目的。

打断别人的讲话插嘴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别人谈话的主题,插话前先得听明白人家在说什么,说到哪儿了,你才能确定自己应该插什么,可以插什么,什么时候插合适。如果你插些跟他们交谈毫无关系的内容,那只会打乱别人谈话的思路,招人厌恶。

注意自己的身份,要把握好无论如何插话者只是配角,谈话者是主角,多说话的应是他们,如果没有得到他们同意,你不可说话太多,以免喧宾夺主。

注意礼貌。插话时毕竟会打扰别人的思路或破坏气氛,所以插话前必须获得对方同意。可以先礼貌地打声招呼:“对不起,我插一句。”“请允许我插一句。”“我可以插一句吗?”以吸引对方注意或征得同意,不过,这样的插话不宜太多。

气场的秘密:

与别人说话,一般是当别人说完你再说,以少插嘴为妙,但少插嘴不意味着不插嘴,被人骂得狗血喷头还装聋作哑以求委曲求全,但这不是好办法,毕竟沉默也是有限度的。这就要我们懂得插嘴的技巧:看准时机,见缝就钻,明快简洁,干脆利索。

10.尽量让忠言不逆耳

要想与某人的关系更进一层,除了一般的关怀和赞美外,还要善于对他的缺点提出善意的批评,对他的不足提出忠告,这样往往能赢得对方的信任,甚至将自己视为他的知己。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告的话听起来一般都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会引起他人反感或抵抗,取得相反的效果。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丞相比干多次进谏,纣王非但不听,还下令将比干剖心处死。在商业行为中,对领导提出忠告很有可能遭致他的嫉妒,结果自己被炒,走人了事;对于下属的忠告也往往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那么,怎么进行忠告更能让人心服口服地接受呢?

(1)忠告要体现出“忠”。

忠告首先应该是对他诚心诚意的关怀。当你对某人提出批评时,如果对方发现你并不是为了关心他才批评他,而是出于你个人的某种意图,他马上会站到与你敌对的立场上。

对人提出忠告的时候,应该抱着体谅的心情。他诚然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对,但是他可能有难言的苦衷。所以在提出忠告的时候,还要体谅他的难处,不要一味地强求或大加责难。必要的时候要深入他的内心,帮助他彻底地解决“心病”。

(2)从实际出发。

忠告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了解真实情况,不要捕风捉影。只有了解了事实,你才能清楚地判断是否有必要提出忠告,提出忠告的角度怎么选择,忠告以后会有怎样的效果。如果你是公司的一位职员,对公司的计划背景缺乏了解时就对其提出自己的看法,你不可能获得领导的信赖。相反,他会认为你思考问题不够周到。不了解朋友的意图,就对他的行为妄加非议,他会认为你对他没有尽一个朋友的责任。

凭借听到的信息忠告别人,容易引起误解。这时补救的办法是与他沟通,听听他怎么说,等了解清楚事实之后再想办法消除误解。

(3)选择措辞。

掌握了事实真相和对方的心理,就该拿出勇气来忠告,指出他应该改善的错处。当然要注意你的措辞,否则就容易得罪人。

“现在的年轻人自以为是”,“别理他,反正我们没有损失”,“这样太可笑了……”作为一名领导,诸如此类的措辞永远都是失败的。领导有指导属下的义务,对下属应有深切的爱护之情,以恳切的忠告作为帮助他们进步的动力,能够很快地获得愉快的人际关系。如果害怕得罪人,一味地保持缄默,做个老好人,最终无法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4)注意场合。

要注意,提出忠告,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因为提出忠告的时候必然涉及他的短处,触动他的伤疤,而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被当众揭短时,情面上很容易下不了台,从而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也会认为你是在故意让他当众出洋相。

(5)把握时机。

在当事人感情冲动的时候不适合提出忠告。因为在他冲动的时候,理智起不到半点作用,他也判断不清你的用意。这时提出忠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火上浇油。

(6)简洁而突出重点。

提出忠告的时候,要注意简洁中肯,按照“一时一事”的原则。若是再加上回溯起对方过去的缺失,再予以责备,当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理睬你的好心了。所以要掌握重点,不要随便提及其他的事情是很重要的方法。

(7)留有余地。

在提出忠告的时候要给对方留有余地,不要把他指责得一无是处,否则很容易引起他的逆反心理。“既然我已经这样了,那就干脆一错到底”,最后反而不如不提忠告。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列举对方的一些优点,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平时工作努力,表现积极,惟一的缺点就是想问题的时候稍微草率了一点,如果你思考问题再慎重些,就很有前途了。”用这种口气跟他说话,他会备受鼓舞,很容易地接受你的忠告。

忠言逆耳,你的一句话可能赢得他的尊敬,也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因而在提出忠告时要注意策略,慎之又慎,点到为止,留有余地是非常必要的。

气场的秘密:

在忠告和指责别人的时候,要留些“心眼”,话语中切记要留一些余地,让别人自己来思考,比直截了当的全部说出你的意图效果要好得多。正所谓:热心肠一副、温柔二片、说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