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的气场
16502200000023

第23章 能说会道,让你的气场慢慢凝聚(3)

(1)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进行劝说。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是学生、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而一个人在受到别人尊敬时,心情会特别的轻松愉快,在这种情况下劝说对方,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调与对方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找出与对方彼此一致的共同点,便可产生“自己人”的效应,不仅导致彼此喜欢,还可以使互相产生信任感。在一些著名的演说家的演说词中,常常出现这类词句:“我们所想的”、“我们这种表现”等等。他们常以“我们”替代“我”这个词,这样在听众中就会达成一种共识:这是我们大家的,从而产生了一种共鸣。演说家的高明在于把自己融于听众之中,让听众接纳他,从而令听众成为被说服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想劝说成功,不妨也使用演说家这种惯用的说服技巧,挖掘自己与对方的相似因素,譬如文化背景方面、年龄方面、社会经历方面、工作专业方面、思想感情方面、兴趣爱好方面等等。

(3)以对方的立场为出发点。

考虑对方的立场,发掘对方的欲求、情感是说服的基本方法之一。想要说服别人,不妨设身处地地以对方的立场为出发点,找到对方的利害之所在,使被说服者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做法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样,就能紧紧抓住对方的心,从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劝说是一种常见的极有说服力的语言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劝说的事情几乎比比皆是。劝说之所以备受青睐,是因为它是用“情”打动对方。

气场的秘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衡之以利”,这是劝导说服别人的最根本原则。晓之以理,就是讲道理。晓之以理,还要结合动之以情,通情才能达理。所谓“衡之以利”就是权衡利弊得失,讲清利害关系。

5.把解释做得圆满些

在社交场合中,解释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上班迟到了,需要向领导解释迟到的原因;别人不同意自己的一种观点,需要作进一步的解释;别人对自己产生误解了,需要解释自己的动机和目的,等等。那么,怎样才能使解释获得预期效果呢?这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

(1)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要使解释获得预期效果,首先必须遵循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原则。因为解释的目的在于解疑释难,澄清事实,使人信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解释就必须实事求是,如实地陈述事情的原委,做到有理有据。当然,有时候由于真实情况难以直言,也可以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说明不便直言的原因,请对方谅解。但是,决不能编造理由,寻找借口,强词夺理。那样,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难以令人置信,可能还会招致对方的反感与驳斥。总之,要使解释获得预期效果,就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如实向对方讲清事情的原委,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样,解释才能令人信服,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2)表达清晰,条理分明。

解释是解疑释难,澄清事实,使人信服。既然如此,那么,表述就必须清楚明白,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还会产生新的误解。

那么,解释时怎样才能做到清楚明白呢?关键在于做到条理分明,尤其是解释错综复杂的情况时,要把它说得有条不紊。具体说来,在解释前,要考虑到语句的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兴之所至,随口道来,以防止解释后更加糊涂的情形出现。一般地说,事情总有个起因、发展和结果这样的过程。在解释时,就可以按照这个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在词语句式的选择方面,解释中应尽量少用“也许”、“大概”、“可能”之类的模糊词语,少用同音词;同时,句子要多用完全句,不要随意省略成分。否则,就可能出现越解释越糊涂的问题。在言语的表述方面,也要讲究技巧。比如,有些事情,如果直言解释,可能会伤人情面,影响关系,那就应该采用委婉含蓄的表述方式,使之容易为对方所接受。不过,虽然表述方式是委婉含蓄的,但表意一定要清楚明白,否则容易产生负面效果。此外,在表述时,采用“同义替换法”,即同一个意思换一种说法,效果也是很好的。总之,既要表述清晰,又要言语委婉,这也是解释时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3)语态谦恭,语气和缓。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解释这种口语活动特别强调双方的情感融洽,双方情感越融洽,解释的话就越入耳入心,就越能使人信服。所以,解释所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原则,就是语态谦恭。所谓语态谦恭,就是在解释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感情功能,用情感感染对方,达到情感融洽,使对方相信自己的解释。

要做到语态谦恭,首先搞好心理沟通。在解释时,如果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从对方的利益出发,那么对方就会把你当成“自己人”,从而相信并接受你的解释。一旦对方把你当成了“自己人”,就标志着双方情感已经融洽,心理已经沟通,解释工作就好做了。其次,语气要和缓。在解释时,既不能使用质问的语气,更不能使用轻视或嘲弄的语气,应采用和缓的、商量的语气。要知道,语气如何,直接关系到解释工作的成效,因此必须加以注意。

气场的秘密:

由于个人原因或其他方面的差异,或是错误之类,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对别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释。普通人不可能去请一位专门的发言人,如何把解释做得圆满就靠平时的积累,只要你语言得体,定会有一个圆满的解释。

6.抬杠,沟通的绊脚石

法国大哲学家罗斯费柯说:与人谈话,如果把自己说得比对方好,便会化友为敌,反之,则可化敌为友。说服别人不应居高临下,“灌输”自己的一套观点,压别人接受。有很多时候,恰恰需要让别人先说。一方面是表示你的谦逊,使别人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你可以借此机会,观察对方的语气神色及来势,给自己一个测度的机会,这不是两全的方法吗?可是有许多人,说服别人总是好像要压倒对方,或者使对方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同时有许多人说话一开始便滔滔不绝,自以为是一个长于口才者,须知别人会因此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这样的说服变成了压服,完全是你说人听,你将不受人欢迎,人们见了你只有避而不见了。

许多人常常喜欢表示和人意见不同,因此得罪了许多朋友。

如果你常和别人意见相反,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办公室,或是市场上,这个习惯都要改。林肯说过:“不论人们如何仇视我,只要他们肯给我一个略说几句的机会,我就可以把他说服!”诚然,任何人都喜欢坚持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事物,而不希望别人来加以反对。凡是有人对我们表示反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寻找许多的方法,许多的理由来辩证保护。所以,你在说话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说:“我要证明这个”,“我要证明那个”,这并不是聪明的办法。这样,你显然就站在了别人的对立面了。假使你一开始就不站在别人的对立面,然后再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沟通就容易多了,这好像在和他人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然后再把你观察得十分透彻的事实提出来,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结论,并对你有了十分的坚信。

那么,如何预防这种互相“抬杠”的局面产生呢?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有所选择的原则。

作家尤今说得好:“两个人谈天,就像一对齿轮在转动,能不能相互啮合,全看缘分。碰上好的谈话对象,一壶茶、一把瓜子,天南地北,痛快淋漓。你说出来的,他懂;你没有说出来的,你也懂。偶尔,一个眼神眼色,一个微笑,双方便能不约而同地说出同一句话来。嗳,真是快活哪!”尤今妙笔生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谈话境界,真有点可遇不可求。

然而,只要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善于选择合适的交谈对象、恰当的时机、温馨的地点,一般都能达到预期的交谈目的。好的交谈对象不是“碰”上的,是“觅”来的。守株待兔,永远会是孤家寡人的自言自语,心里独白。

(2)适可而止的原则。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同理,天下也没有说不完的话题,无论多么美妙动听的谈话,总有终结的时候。“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凫胫虽短,续之则忧。”

交谈更应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马拉松式的交谈,不但让人感到乏味,也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唠唠叨叨,软磨硬泡,废话连篇的交谈,无疑是制造痛苦。尤其是一方情绪不佳,身体不适,更应该及早把话匣子关闭。

(3)求同存异的原则。

人们往往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比别人的更高明。“说服欲”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膨胀起来,表现为不尊重对方的意见,非让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才罢休。这种想法不但错误而且有害。无论是志同道合的好友,还是恩爱无比的夫妻,思想上总是有差异的。如果两个人的想法总是一模一样,其中一个人的存在就是多余的了。

罗斯福曾说过:“如果自己所确信的事,有75%的正确性,就应该觉得非常满意了。而75%也是最大的限度,不能再向上提高了。”

因此,在交谈中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只能制造麻烦和不快。

气场的秘密:

沟通中,无论对方意见与你是否相同,你都要加以尊重,以高度的气量容人,不要意气用事和对方抬杆,这有碍沟通的继续。

7.安慰也需要好的口才艺术

我们怎样才能在某个人处于困难时对他说出得体的安慰的话呢?虽然没有严格的准则,但有些办法可使我们衡量情况和作出得体而真诚的反应。这里是一些建议:

(1)留意对方的感受,不要以自己为中心。

当你去探访一个遭遇不幸的人时,你要记得你到那里去是为了支持他和帮助他。你要留意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

不要以朋友的不幸际遇为借口,而把你自己的类似经历拉扯出来。如果你只是说:“我是过来人,我明白你的心情。”这当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不能说:“我母亲死后,我有一个星期吃不下东西。”每个人的悲伤方式并不相同,所以你不能硬要一个不像你那样公开表露情绪的人感到内疚。

(2)尽量静心倾听,接受他的感受。

丧失了亲人的人需要哀悼,需要经过悲伤的各个阶段和说出他们的感受和回忆。这样的人谈得越多,越能产生疗效。要顺着你朋友的意愿行事,不要设法去逗他开心。只要静心倾听,接受他的感受,并表示了解他的心情。有些在悲痛中的人不愿意多说话,你也得尊重他的这种态度。一个正在接受化学治疗的人说,她最感激一个朋友的关怀。那个朋友每天给她打一次电话,每次谈话都不超过一分种,只是让她知道他惦记着她,但是并不坚持要她报告病情。

(3)说话要切合实际,但要尽可能表示乐观。

泰莉·福林马奥尼是麻州综合医院的护理临床医生,曾给几百个爱滋病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据她说,许多人对得了绝症的人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他们说些“别担心,很快就会好的”之类的话,明知这些话并不真实而病人自己也知道。

“你到医院去探病时,说话要切合实际,但是要尽可能表示乐观,”福林马奥尼说,“例如‘你觉得怎样?’和‘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这些永远都是得体的话。要让病人知道你关心他,知道有需要时你愿意帮忙。不要害怕和他接触。拍拍他的手或是搂他一下,可能比说话更有安慰作用。”

(4)主动提供具体的援助。

一个伤感悲痛的人,可能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感到不胜负荷。你可以自告奋勇,向他表示愿意替他跑腿,帮他完成一项工作,或是替他送接学钢琴的孩子。一位有个小女孩的离婚妇人琼恩说:“我摔断背骨时,觉得生活完全不在我掌握之中,后来我的邻居们轮流替我开车,使我能够放松下来。”

(5)要有足够的耐心。

丧失亲人的悲痛在深度上和时间上各不相同,有的往往持续几年。一位寡妇说:“我丈夫死后,儿女们老是说:‘虽然你和爸爸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是现在爸爸已经过去了,你得继续活下去才好。’我不愿意别人那样对待我,好像把我视作摔跤后擦伤了膝盖而不愿起身似的。我知道我得继续活下去,而最后我的确活下去了。但是,我得依照我自己的方法去做。悲伤是不能够匆匆而过的。”

在另一方面,要是一个朋友的悲伤似乎异常深切或者历时长久,你要让他知道你在关心他。你可以对他说:“你的日子一定很难过。我认为你不应该独立应付这种困难,我愿意帮助你。”

(6)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安慰方式。

安慰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力量,帮助他分担痛苦,减轻精神重负,重振前进的勇气。给予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当至亲好友遭到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必过多谈论病情。有关的医疗知识,医生已经有交待、说明,勿需你再多言。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重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谈及过多,势必包袱加重。你应该多谈病人关心、感兴趣的事,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精神负担,如能尽量多谈点与对方有关的喜事,好消息,使他精神愉快,心宽体胖,更有利于早日康复。医生送去治疗身体的良药,亲友送去温暖人心的情感,都是根治重病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