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的气场
16502200000012

第12章 让人相信你,气场才不会离开你(1)

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更是做人的第二生命。以诚待人、讲求信誉是一个人为人处事之道、安身立命之本。人无信而不立,不讲信用,没有人敢和你交往,你必将成为孤家寡人,举步维艰。做人要切记,只有让别人相信你,强大的人脉气场才不会离开你。

1.不守信,无以立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在说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是无法立身处世的。

中国人自古就有: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的警句。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一个守信用的民族,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守信用的国家,才能为国际所信赖。孔子很早就把诚信提到了“不守信,无以立”的高度。

曾子被儒家尊为“宗圣”。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答应不随母亲去了。

曾子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子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子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子说:“我刚才是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怎么当真了?”

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困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磨刀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从此之后,“曾子杀猪”的寓言就流传了开来。它告诉我们:不管是对谁,都要说话算数、一言九鼎,即使是对自己的孩子。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孔子将“信用”看得很重要,孔子说这话是有感而发的,想必是看到许多言而无信的人最终无法立足于社会,才从反面教材中总结出了这句训言,以警醒大家。但不守信用的人实在是太普遍了,即使是孔子的弟子中也有这样的人。

孔子的弟子公冶长能够听懂鸟语。一天,一只鹞鹰落在他窗口鸣叫,他听懂了鹞鹰在说:冶长冶长,南边有死獐,你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肠!公冶长跟着鹞鹰去,果然发现了獐,但他却独吞了獐。过几天,鹞鹰又来告诉公冶长死獐的消息,公冶长拔腿就出了门,不久就看见前面一堆人,中间隐隐约约躺着什么。公冶长惟恐被人抢去死獐,急呼:诸公休得动手!……那是我打死的!众人立即闪开。这下公冶长傻眼了:地上躺着的,是一个死人。公冶长急忙申辩,但无济于事,人们七手八脚把他扭送到了公堂。

同样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杀猪”,留给人们的是诚实守信,妇孺无欺的美名,而公冶长呢,言而无信,不仅遭受鹞鹰的捉弄,还引来了官司。这么一比较,明明是守信用的人得到了好处,但现在很多人,都被背信弃义所带来的那一点蝇头小利蒙昏了头,好像“不骗白不骗”似的。孰不知,信誉是无价之宝。经济的损失,将来可以赚回来;而信誉的损失,就难以弥补回来。现代商业时代越来越讲究信用,没有信用的人或商家,是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到一席容身之地的,更别提发展了。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是《福布斯》杂志认定的2002中国前100名富豪之一。作为一名企业家,在对诚信的态度上足以体现南存辉的魅力。

南存辉说:“当年我修皮鞋的时候就是靠一针一线扎扎实实的技术在当地立足的。集资5万元办厂时,我把厂名取为‘求精’,也是想通过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多少年来正泰正是靠认真和诚信在社会上打造了一片天地。信用就是金钱!”

有一次,企业有一批货物出口希腊。在运输过程中,一只货箱出现了破损,重新装配时,偶然发现有一件产品不合格。南存辉得知后,毅然要求全部开箱检查。由于开船的日期已经临近,如果不及时交付,将要付出巨额损失费。有人建议不要大动干戈,因为外商是老客户了,不会为了一只小产品不合格退货。这个建议被南存辉断然拒绝。结果,所有的货物被开箱检查,确认合格。为了不影响交货,这批货物由海运改为空运。仅此一项,企业的运费就多花了80万元。但通过这一件事,却树立了正泰集团的品牌。

当今社会,以信誉招集顾客成为许多企业共同使用的招数。诚信经营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树立企业品牌的有效武器,也是富豪们增值财富的一种长期的根本的经营理念。

诚信经营是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家们始终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信条。企业要想做大做活,就应该始终以诚信为本,将诚信摆在利润的前面,先生产诚信再注重利润,只有这样持续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只有实现同诚信的零距离接触,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企业家应当把信用视为企业的“底线”,要用信誉去占领市场,去赢得消费者。

气场的秘密:

做人也好,处世也好,为政也好,经商也好,言而有信是关键所在,人无信不立,我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信口开河”的许诺,我们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

2.诚信是一种财富

诚信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一个讲诚信的人,自然会受到亲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遇到困难,众人自然会为他效力。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一个不够诚实、不讲信誉的人是不会拥有真正朋友的,这样的人如果想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失信于人其实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为此,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爱惜自己的信誉,并时刻建立自己的诚信指数。

“季札挂剑”的故事很有名,就是讲做人要守信的。

季札是春秋时吴国有名的公子,德才兼备,誉满天下。有一次他出使别国,路过徐国,与徐国国君会晤,席间,徐君看到季札腰间的宝剑,欣赏不已。季札考虑到自己还要出使别的国家,而佩剑是使者的必备之物,不能送人,当时就没有表态。

等他完成出使任务回国时,又经过徐国,他想把那把宝剑送给徐君,可是徐君却已经去世了。季札十分惋惜,他来到徐君的墓前,把宝剑挂在墓前的树上,完成了自己心中的约定。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做人言而有信,那么做事就有了一种人格力量来担保。

“人无信不立”,所以做人要有讲诚信,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资本,需要人们精心维护,慢慢积累。而如果你不讲诚信,仅仅一次,就会把长期的积累挥霍一空。

汉朝年间,有一个叫陈实的人。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好评。后来,陈实返回了故里,当地的官员、乡邻村民们都非常敬重他。

有一次,他与一个友人会面,酒足饭饱之后,两人决定一同远游,他们约定,次日午时在陈实家门前的大槐树下再次见面。两位友人为了表达各自的诚信,他们还在槐树前立了个高高的树干。如此之后,两人才揖手辞别。

次日,陈实提前来到了树干前,等了一段时间,眼看着树干底端的黑影渐渐东斜,午时已过。这时,陈实猜想友人是另有他事而不能同行,或是已经提前出发了,于是就上路了。

然而,就在陈实走了之后,他的朋友到了,左看右看,却不见陈实的影子,当即就气不打一处来,非要到他家去看个究竟问个明白,一到陈实的家门口,正看见陈实的长子在家门口玩耍。于是他便指桑骂槐,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真不是人哪!跟人约好一块出门的,却又不等人。”

当时,陈实的长子刚刚年满七岁,名陈纪,字元方,是一个人见人爱、非常懂事的孩子。等他父亲的友人数落完后,小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午时,午时不来,就是无信;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无礼!”

那友人当即羞愧万分,想下车解释,而小陈纪头也不回就进屋去了。

要获得众人的信任,铸就自己的信誉,不论你采取何种方法,但笃诚、守信及勤劳是最根本的要诀,这些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过时。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许下的诺言负责任,那么他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经常实现你的承诺会使你在困难的时候得到真正的帮助,会使你在孤独的时候得到友情的温暖。原因很简单,因为你信守诺言,你的诚实可靠的形象是你最好的推销员,有了这些,你便会在生意上、婚姻上、家庭上获得成功。这并不是空话,现实中有许多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企业无不把信誉放到第一位,就是看到了守信用的重要性。

相反地,总有一些人喜欢吹嘘自己,随随便便地向别人开“空头支票”,到头宋又无法兑现,这样的人与成功是不可能有缘的。

曾有过这样一个小品:

一位先生本来在火车站没有熟人,硬是吹嘘自己,对别人说在火车票售出后依然能买到车票,结果有很多朋友、同事请他帮助买火车票。而他又是有求必应,爽快地答应了别人,由于自己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只好半夜三更去排队买票。一次、两次可以,但托他买票的人越来越多,自己无法招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去了信誉,得罪了人。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感到自己做不到时,你最好不要轻率地向别人许诺。这样并不代表你无能,相反还会有许多好处:向你提出要求的人只能表示遗憾,并不会认为你说话不算数,从而也不会对你产生不信任感。更何况,事情和形势的变化是非常快的,你做不到但没有许诺,事后你也不会感到愧疚。

另外,一旦你已经许诺了,就应该认真地对待,努力地去实现它,尽量不要让对方感到失望。比如“我今晚8点钟回家”。在你完全可以做到的情况下也决不要掉以轻心,你已许诺8点钟回家,假如这时你的朋友邀你出去吃饭,时间可能要过了8点,你该怎样做呢?如果不是非常特别的邀请,你最好婉言谢绝朋友的好意相邀,按时回家实现自己的诺言,尽管这是一件小事,但也不可小视。

世事难料,如果你做不到你曾许诺过的事就应该及时地通知对方,说明自己的理由并表示真诚的歉意,这样你就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同时也可避免失去信用。

气场的秘密:

失信于人,说话不算数,许诺不兑现,也就意味着你丢失了为人的起码品质,在别人眼中你就会失掉为人的信誉。失信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短暂不顾长远的愚蠢行为,有了它你将一事无成。

3.言必行,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训,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事实证明只有保持诚信,坚守诚信才能守住心灵的契约,赢得做人的尊严,最终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并把它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信,行必果一个成功的商人必是视信誉为生命、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的人。

胡雪岩也深知“诚信至利,欺诈招害”的道理,在经商中坚持做到:以质取“信”。在胡庆余堂创办之初,就亲自立下了“戒欺”匾,上书:“凡百货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悬挂店堂内侧,时时告诫员工。胡庆余堂制药所涉及的药材不下3000余种,全为在全国药材产区自设机构收购的药材上品,倘有假冒药材进店,概弃之。

以服务取“信”。一流的企业还应有一流的服务,对此胡雪岩也是十分较真的。他要求员工不但服务应热情、周到、诚实,还应精通业务。一次一位湖州香客买了一盒“胡氏避瘟丹,看后微露愠色,欲换之,不巧已售罄。胡雪岩再三致歉后即命三日后赶制出来,并给予免费在店膳宿。还有一在萧山县署当差的敖姓四川人,持五百两银子,走遍杭城钱庄,都说振质劣不予兑换,抱着最后一试来到阜康钱庄,胡看后笑曰:“这是上等纹银,有何可疑?”敖生返署后赞不绝口,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声名洋溢,一时达官显贵都以存资阜康为荣,是年钱庄积资三千余万两银子。更为称奇的一件事是一位即将上前线的驻浙绿营兵罗尚全,慕名登门存一万两银子,声称不要计息、不要收据、三年后来取,但不幸阵亡了。胡雪岩得知后,在毫无凭据情况下,主动连本带息付予罗的家人一万五千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