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宽心 舍得 淡定
16502000000004

第4章 宽容别人,善待自己(1)

心宽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宽容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事实上,也是在升华自己。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需要理解。宽容是催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宽容是润滑剂,能调节关系,减少摩擦,避免碰撞;宽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宽容是一把成功的密钥,是一剂治疗心伤的良方,是给自己的一点甜蜜。

1.宽容是一种涵养

宽容实在是一种大度、一种涵养。心胸狭窄的人不可能宽容别人,而惯于斤斤计较;见利忘义的人也不可能宽容别人,只求索取而喋喋不休。真正宽容,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品位的道德观念。

宽容可以使人达到健康、乐观的状态。宽容的人,心胸宽广,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豁达的胸襟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宽容的人从不会因为别人的过错而大发雷霆,所以与这种人沟通、交流起来很容易。

一天,有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人走在库法市场上。他的脸晒得非常黑,而且还遗留着战场上的痕迹。有一个商人正坐在自己的商店中,看到那个高大的人走来,便想逗他的伙伴们发笑,以显示一下自己搞笑的本领。于是,他把垃圾扔向那个过路人。但那个过路人并没有因此而发怒,继续迈着稳健的步伐朝前走去。当他走远以后,旁边的人对那商人说:“你知道刚才你侮辱的人是谁吗?”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从这里经过,我哪有心思去认识他呀?难道你认识这人?”

“你连这人都不认识!刚才走过去的就是著名的军队首领——马力克·艾施图尔·纳哈尔。”

“是真的吗?他是马力克·艾施图尔·纳哈尔!就是那个不但让敌人听到他的声音就四肢发抖,连狮子见到他都会胆战心惊的马力克吗?”

“对,正是他。”

商人惊恐地说:“哎呀!我真该死,我竟做了这样的傻事,他肯定会下令严厉地惩罚我,我赶紧去追他,向他求救,求他饶了我这一回。”

说完商人就朝着马力克所去的方向追去。当马力克拐进了清真寺时,这个商人便跟着进了清真寺。等马力克礼拜完后,商人走到他跟前低着头说道:“对不起,我是刚才对你不礼貌的那个人。”

马力克对那名商人说:“原先我不是来清真寺的,但我看到你太无知、太迷误,无缘无故地伤害过路人,为了你我才来这里的,我为你而痛心。所以,我想祈求真主让他引导你走正道,并没有想要严惩你。”

生命是短暂的,宽容却是无尽的,富有宽容之心的人,必将得到应有的回报,受到别人的宽容。

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次和群臣宴饮,当时是晚上,大殿里点着灯,正当大家酒喝得酣畅之机,突然灯烛灭了。这时,庄王身边的美姬“啊”地叫了一声,庄王问:“怎么回事啊?”美姬对庄王说:“大王,刚才有人非礼我。那人趁着烛灭拉我的衣襟。我扯断了他的帽子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你赶快点灯,抓住这个断缨的人。”庄王听了,便说道:“是我赏赐大家喝酒,酒喝多了,有人难免会做些出格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他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兴。”群臣一百多人马上扯断了系缨而热情高昂地饮酒,尽兴而散。

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位将军常常冲在前面,英勇无敌。战斗胜利后,庄王感到好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系缨的人,是您宽容了我的鲁莽,我非常感激您。”

宽容是我们自爱、自信的表现。拿得起,放得下,是一份从容,是力量的标志。当然,能真正做到宽容的,是那些心地善良、富有爱心、胸怀豁达、志趣高远的人,是那些有良好修养的人。

2.宽容是仇恨最好的良药

在仇恨面前,宽容是仇恨最好的良药,只有将仇恨放下,才能活的轻松。充满仇恨的心只会让自己变得更狭隘,狭隘的心会蒙蔽你透明的双眼,删除心中的仇恨,才能使生命获得重生,放下仇恨,我们才能从内心深处散发恬然,放下仇恨,才能还自己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

在古代,有一位以画神像而著名的画家。一天,画家到集市去卖画。这时,他看到一位大臣的儿子在众人的前呼后拥中走来。画家看到这个小孩时,眼前一亮,因为这个人的父亲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这个人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其中的一幅神像画。这幅神像画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是那双眼睛放射出异样的光,就像一个真神跃然纸上。

画家见这个人如此喜欢这件作品,一时报复心起,连忙用布把画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无论他出多高的价钱,就是不肯卖。

自此,大臣的儿子因为对这幅画的日夜思念而变得憔悴不堪。最后那位大臣没有办法,只得亲自出面,表示愿意付出一笔高价来收藏那幅画。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的画室,也不愿意出售。最后,大臣的儿子因得不到那幅喜爱的画郁郁而终。听到这个消息,画家丝毫没有悔过之心,心里甚至有几分得意。原来,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欺诈画家的父亲,使得老人因过度愤怒而死去。

画家有一个习惯,他每天早晨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一天就有一天的不同。他为此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笔,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个大臣的儿子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它似乎在对画家说话,而画家却听不清它说了些什么,只听到耳畔久久回响的就是一句:“这就是我的报复!……”

画家一把抓住画将它撕得粉碎,并高喊:“这就是我的报复吗?为什么我的报复却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呢?”

画家将仇恨报复在小孩的身上,将他活活的折磨死后,他晚上能睡得安稳吗?报复最后却报复到了自己的头上,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唯有放下仇恨,才能让自己得到解脱。

唐朝,有一位靠卖盐起家的商人,他非常的富有。当他迈进70岁的高龄时,决定将产业分给自己的3个儿子。富商将孩子们叫到跟前,分别给了他们一笔资金,要他们去游历天下做生意。

出发的前一个晚上,富商把他的儿子们叫到房间里,对他们说:“你们一年后要回到这里,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最高贵的事。我的财产不想分割,集中起来才能让下一代更富有,只要一年后,哪位能做到最高贵的事情,那么他就有资格得到我所有的财产!” 时光荏苒,一年过去后,三个孩子回到父亲跟前,汇报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

大儿子说:“在我游历期间,曾遇到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将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后来他不幸过世,我将金币原封不动地交还他的家人。”

富商说:“你做得很好,但诚实是你应有的美德,说不上是高贵的事情!”

二儿子接着说:“我旅行到一个贫穷的村落,见到一个衣衫破旧的小乞丐,不幸掉进河里,我立即跳下马,奋不顾身地,跳进河里救起那个小乞丐。”

富商说:“你做得很好,但救人也是你应尽的责任,谈不上是高贵的事情!”

最小的儿子听完两个哥哥的叙述后,才迟疑地说:“我有一个仇人,他千方百计地陷害我,有好几次,我差点死在他的手中。在我旅行途中,有一个夜晚,我独自骑马走在悬崖边,发现我的仇人正睡在崖边的一棵树旁,我只要轻轻一脚,就能把他踢下悬崖。但我没这么做,我叫醒他,让他继续赶路。这实在不算做了什么大事……”

富商正色道:“孩子,你完成了我所布置的任务,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是高尚而且神圣的事,而你做到了,我所有产业将是你的。”

仇恨是副沉重的枷锁,它会缠着你喘不过气来,宽恕他人的过错,才能摆脱这副枷锁,获得自由。只要我们学会宽恕别人,那么人生中就没有我们不能释怀的事情,当我们放下不必要的固执时,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3.宽恕他人,释放自己

路易斯密得说:也许在很久以前,有人伤害了你,而你却忘不了那件不愉快的往事,到现在还痛苦不堪,那就表示你还继续在接受那个伤害。其实你是无辜的,你要了解到,你并不是世界上唯一有这种经验的人。赶快忘掉这不愉快的记忆,只有宽恕才能释放你自己,让你松一口气。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可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

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莎士比亚说:“宽恕人家所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当我们看了以上的事例后,我们能不为他们的大义之举感动吗?难道我们感觉不到他们灵魂的高贵吗?忍受巨大的丧子之痛,努力为凶手奔走呼告,还有谁比他们更懂得宽恕和宽容呢?如果没有比海洋和天空还浩瀚的胸襟,没有博大而深沉的爱,相信他们是不会宽恕别人所不能宽恕的罪人。宽恕生者比宽恕死者更需要理智与博大无私的爱,可是这些善良纯朴的人们做到了,而且做得惊天地、泣鬼神。

集中营里,威森塔尔每天为德国人干活。这一天,他在休息的时候一个护士向他走来,问他是不是犹太人。当获得肯定的回答后,护士示意威森塔尔跟她走。他们进了一栋大楼之后,来到一个房间。房间里有一张白色小床和一张小桌,床上躺着一个人。护士伏在床边对床上的人嘀咕了几句,然后就出去了。

威森塔尔看到躺在床上的人是一个伤势严重的德国士兵。看到威森塔尔,床上的士兵让他靠近,并拉住他的手表示,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士兵说:“我知道这个时候,成千上万的人都在死去,到处都有死亡。死亡既不罕见也不特别,可是有一些经历折磨着我,我实在想把它们讲出来,否则我死也不得安宁。”原来,这位濒死的士兵是请那位护士去找一个犹太人来听自己死亡前的诉说,护士碰就找到了威森塔尔。

“我叫卡尔……我志愿加入了党卫队……我必须把一些可怕的事情告诉你……一些非人的事。这是一年前发生的事……”

这个士兵到了波兰,他执行过这样一个任务:把几百个犹太人赶进一个三层楼阁,并运来一卡车油桶搬进屋子。锁上门之后,一挺机枪对准了房门。“我们被告知一切就绪后接到命令,要我们从窗户把手榴弹扔进屋去。”“我们听到里边人的惨叫声,看到火苗一层一层地舔食着他们……我们端起机枪,准备射击任何从火海里边逃出来的人。我看到二楼的窗户后边,有一个人抱着一个小孩儿。这人的衣服正在燃烧,他身边站着一位妇女,毫无疑问是孩子的母亲。他空出的一只手紧捂着孩子的眼睛……随即他跳到了街上。紧随其后,孩子的母亲也跳到了街上。随后,其他窗户也有很多浑身着火的人跳了出来……”“我们开始射击……子弹一排一排打了出去……”

说到这里,这位濒死的人用手捂着绷带覆盖着的眼睛,似乎想从脑海中抹去这些画面,“我知道我给你讲的那些事是非常可怕的。在我等待死亡的漫长黑夜里,我希望把这事讲给一个犹太人听,希望能得到他的宽恕。”“要是没有忏悔……我就不能死,我一定得忏悔。但是该怎样忏悔呢?只讲一堆没有应答的空话……”正如威森塔尔自己所说:“毫无疑问,他是指我的沉默不言。可是我能说什么呢?”

这儿是一个濒死的人,一个不想成为凶手的凶手,一个在可怕的意识形态指导下成为凶手的人。他在向我这样一个人悔罪,而这个倾听悔罪的人可能明天又会死于和他一样的凶手之下,所以,威森塔尔保持沉默,自始至终只是充当了一个听者。

当晚,那个士兵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