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不生气不赌气:与孩子沟通的8堂课
16501700000025

第25章 妈妈的苦口婆心,最终是让孩子自立自强(3)

开始时,甜甜动不动就问妈妈哪一种更好,这个时候妈妈会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喜欢哪一种就要哪一种。”

就这样从买东西开始,甜甜开始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每当她们母女俩的眼光出现差异时,甜甜都会对妈妈说:“妈妈,我认为我选的这个样式比较好,因为……”而且还会像个小专家似的说得头头是道。

【妈妈这样做】

妈妈想要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就应该放开手脚,让孩子从小就遇事自己拿主意,自己去选择,自己去决定。

只是,有一些问题妈妈还是要学会注意,学会处理:

(1)给孩子表达意愿的机会。

孩子在任何事前都有自己的想法,妈妈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给他自主选择的机会。例如,带孩子出门,可以问他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可以问他自己想买什么;带孩子去旅行,可以问他觉得事先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2)用启发式的话语代替命令。

很多妈妈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往往喜欢使用命令句式,如“就这样做吧”、“你该去干……了”。这种语气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的话是说一不二的,自己是在被强迫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高兴。

(3)教会孩子说“不”。

要使孩子有主见,必须破除孩子对权威的迷信。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说不”游戏,妈妈有意出错,让孩子挑出错误的地方。比如,妈妈说:“桌子、椅子、床头柜、毛巾被都是可以用的东西,都是家具。”孩子说:“不对,毛巾被是可以用的东西,但不是家具。”告诉孩子,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可能出错。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盲从别人,模仿别人了。

(4)允许孩子“辩解”。

当孩子为自己所做的事与妈妈争辩时,妈妈千万不能斥责孩子“顶嘴”,要给孩子充分的辩解机会;当孩子与他人争执时,妈妈也不需要立即去调解纠纷,可以在旁聆听和观察,看他说话是否合理,是否有条理。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处。

其实很多妈妈会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只要孩子长大了,他的独立性自然也就出来了。可是,结果真的会像妈妈想的那样美好么?在这里如此强调独立坚强的性格对孩子成长的必要性并非小题大做。很多具体事例都说明当一个复杂问题出现时需要人们果断地作出决定,对性格坚强者来说遇到问题能沉得住气冷静分析;而性格软弱者则不同,他们往往思前想后优柔寡断以致把事情干坏。可见坚强独立的性格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既然老师和妈妈为了孩子成长不惜功夫,多方培养,努力提高幼儿素质就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个重要方面。这样,他才能体验克服困难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变得坚强起来。

5.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只母鸡捡到一只鹰蛋,把它带回去和自己的蛋一起孵,小鸡和鹰一起成长,鸡妈妈待它视同己出。一天,一个猎人经过,一眼就看出了那只鹰,虽然那只鹰走路和觅食的神态已经和小鸡差不多了。

猎人对鸡妈妈说:“这是一只鹰呀,你应当让它成为真正的鹰!”

鸡妈妈说:“它是我的孩子。”

猎人对鹰说:“你是一只鹰呀!”

鹰说:“你弄错了,我是一只鸡。”

于是猎人把小鹰带到一个小土堆上,把小鹰举高,然后撒手,小鹰扑棱棱落在地上,然后迈开母鸡般四平八稳的步子。

猎人有些失望,但还是把小鹰带到更高的土堆上,把小鹰举高,然后撒手,小鹰扑棱棱又落在地上,还是迈开母鸡般四平八稳的步子。

猎人有些遗憾,但他说:“我们再试一次!”于是猎人把小鹰带到悬崖边,对小鹰说:“这次就看你的造化了!”说完把小鹰举高,然后撒手,小鹰扑棱棱直掉下去,突然,快要着地时,小鹰奋力地扑闪自己的翅膀,扇动着,扇动着,终于,小鹰飞了起来,像一只真正的鹰!

猎人欣慰地笑了。

看看你的孩子吧,他的独立性如何?是搏击长空的雄鹰还是温室里的花朵?你是否像那母鸡一样,把孩子带在自己翅膀下?

有时候父母会过度保护孩子,使得孩子渐渐失去独立的能力。因此不妨试着放手让孩子去做些事情,不仅能够证明他们的成长,也能够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美国一位教育家罗伯特博士曾提出现代幼儿教育的十大目标,其中第一条便是“独立性”。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儿童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因为今天的幼儿长大后将面对的是:急剧的社会变化,迅猛的科技发展,他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难以生存和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而其中任何一个“学会”都离不开主体的“独立性”。因此,父母培养孩子具备“独立性”,被视为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主要目标之一。

地球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依其不同的方式存在。儿童时期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萌发时期。一般健康幼儿在三岁前就有意志萌芽,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意愿,如“我要……”“我自己……”。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除了培养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刷牙、穿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还可以让孩子练习一些复杂内容的活动。如收拾玩具、缝扣子、洗碗筷,摆碗筷、桌椅,到不远的地方买东西等。唯有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作为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自始至终贯彻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在的家长常常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疼爱备至,常常是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而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件事情都有长辈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什么事也不会做,什么事也不愿做。长久如此的话,孩子就会习惯让父母帮他做所有的事情。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周围的世界,可是当家长一厢情愿地包办代替时,就会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什么事情都应该是家长做,不需要自己动手做。让孩子学会做“人”,必须从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开始,从而感知生命存在的意义。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我们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孩子,多给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进而产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使孩子具有良好的性格、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自我责任感,并进一步感悟生命的意义。另外,在教养过程中应积极发现、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心理承受力,才能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从小学会独立生存的技能,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要青少年成长为一株迎风而立的大树,而不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小草,所以要在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经过锤炼,学会独立生存!

【案例回放】

案例一

曾可从小就习惯了在妈妈的陪伴下做事情:写作业时妈妈要陪在身边;和别的小朋友玩时也要妈妈陪在身边;即使去别人家做客,曾可也不能离开妈妈半步,否则就大哭大闹吵个不停。

刚开始,妈妈觉得曾可还小,对自己有依赖是正常的,等曾可长大些就好了,因此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曾可现在已经10岁了,还是不能离开妈妈,什么事情都要妈妈陪着做,否则宁愿不做。这让妈妈很是忧心忡忡。

于是妈妈决心不再像原来那样事事陪着曾可,而是让曾可学会独立。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妈妈陪着曾可时变得“唠叨”了许多。比如,做作业时,妈妈告诉曾可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一遇到问题就问妈妈。但是曾可对此却很反感,有一天,妈妈故意“神秘地”失踪了,可是效果并不好,因为当妈妈回到家后发现家里一团糟,曾可把作业本扔的到处都是。

妈妈心里很着急,这可怎么办啊?怎样帮助曾可撒开妈妈的陪伴,让曾可自由地发展呢?

案例二

明明的妈妈工作特别忙,所以明明生下来不久便被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到他要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才决定接明明回市区住。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乡下随意惯了,明明养成了不讲卫生的习惯。爸爸妈妈一让他洗澡,他就推三阻四的,更不用提饭前洗手、刷牙漱口这些重复次数较多的习惯了。因此明明牙齿被虫蛀了不少,肚子也经常疼。在学校里,明明干净整洁的校服没有几天就又脏又破。爸妈不断的提醒、警告、责罚都没有生效,明明仍然把自己弄得一塌糊涂。妈妈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整洁漂亮、神采奕奕,自己的孩子却像一头又脏又臭的小猪,非常苦恼。

【妈妈这样做】

怎样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独立生存的技能,自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呢?

(1)父母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父母要明白,孩子的人生之路最终还是要他们自己去走,身为父母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只有让他们学会为自己服务才能为他人服务;也要让孩子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的道理。只有离开父母的怀抱,才能锻炼出苍鹰的矫健翅膀,翱翔于天空之中。

通过讲名人轶事等方式,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的小手也能做许多大事。要激发孩子自我服务的兴趣,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度关注孩子,而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活动自由。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父母不要从中间插手,一般情况下在进行过程中不要提出任何建议。要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父母与孩子之间可以尝试以朋友方式相处,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们才敢大胆地去尝试。

(2)让孩子学会说“我自己来”。

家长应积极鼓励,注意引导,尽量让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他要自己吃饭就给他小勺和碗;他要自己喝水,就把小缸子给他,哪怕他打碎餐具或弄脏衣服,家长也不要代劳——但是可以给孩子一些帮助,例如教给他拿勺子的正确方法、吃饭时要用手扶住碗等,使孩子尽快学会这些本领。家长不要怕麻烦,不要认为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替他干省事,而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孩子通过自己做事情能锻炼意志,发展动作,增强独立活动的信心。如果家长能抓住这个时期,顺应孩子“我自己来”的要求,则可以较顺利地培养起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